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董华荣
领域: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品质管理 
地点: 福建 厦门
签名: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不断提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26
  • 博客访问:1239075

专家文章

QC小组活动——实用版 2021-10-07

         有一次和一位总经理讨论质量管理工作,当我被问及:现在比较流行的、新的质量管理工具是什么?我脑子快速地搜寻着答案,但我怎么也找不出新的、流行的质量管理工具。或许您可以说出很多,但我真的一个都说不出来,我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因为我当时快速搜寻到的是:朱兰三步曲、戴明核心质量观、克劳士比的零缺陷、费根海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石川馨的QCC、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始于汽车行业的五大工具、QC工具(旧七+新七),可能有人还会说全球流行的质量奖(戴明奖、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中国的全国质量奖)或是1987年之后流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上每个工具都是经典,也都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企业的验证,但好象与流行没什么关系。如果组织认真、严谨、科学地应用以上工具,对其产品质量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有些组织只是赶时髦,或是为了获取证书和获得奖励那就另当别论了,其结果往往只做到皮毛或是做成了两张皮的现象,甚至出现劳民伤财的境地。

        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我大学毕业进入职场时,我遇到了很多贵人,其中有一位长者(老高工),他来自军工企业。我有幸参与了一个由他组织的QC小组活动,他严谨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对QC小组活动的深刻理解,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感受到了QC小组活动的美、质量管理工作的美,也让我深深爱上QC小组活动。后来,我自己带领QC小组开展活动,辅导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还有幸作为评委评审过多届QC小组成果发布。通过二十多年来应用QC小组活动的工具,让我深刻感受到它的威力,认识到它能为组织和个人带来的收益。所以,今天特写此文与读者分享,希望对有意开展QC小组活动的伙伴们起到提醒的作用。

        本文没有按教科书中QC小组活动开展的步骤进行详解,而是从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为目的给予一些建议,如果您开展QC小组活动是为了比赛和评奖,请勿完全按本文的建议操作。(你懂的)

 

第一、组建团队

 

        团队人数310人为宜,但我建议不要超过6个人,因为一旦人多了,反而可能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而且容易出现偏差或影响士气。小组成员的人选一定要与课题紧密相关,建议团队中应有以下四类人员:

1. 与所选课题的专业知识相关的人;

2. 有影响力的人,特别是可以协调相关部门的资源;

3. 精通质量工具,特别是QC工具的人;

4. 适当时,有个对课题特别不熟悉的小白也挺好的,因为他往往可以提出一些非常规的观点、看法和主意。

团队成员可以在选定课题后或运作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以期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切忌凑人数的行为。

 

第二、明确课题和目标

 

        选题始终不是一件麻烦的事。如果你站在改进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每个组织都有不少课题可选。QC小组活动本意是一项自发的组织,虽然它不排除领导的指令或引导,但如果能自发组织其效果往往会更佳。我个人特别推荐三种课题:

1. KPI存在差距的课题;

2. 工作中存在明显需要改进的课题;

3. 团队成员感兴趣,其成果对公司有利的课题。

选题过程一定以客观事实(最好有数据)为基础,以确定相应的差距,从而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目标参照SMART原则)

        此阶段常用的工具:分层法、调查表、矩阵图、柏拉图、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

 

第三、辨识真因

 

        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其中有八成以上的因素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我见过分析原因使用最多的工具是因果分析图、系统图(树图)、关联图、5Why,但经常发现应用得不够严谨、科学和深入,还多次看到因果分析图只画一层(什么鬼嘛),有些5Why工具的应用,“WhyWhy最后都“Why人的问题上了。是真的不会用这些工具吗?QC小组成员中一个会正确使用质量工具的都没有吗?说实在我真的不这么看,我认为是责任心不足,是没有用心参与到活动中,没有想要真正解决问题。(我有点激动(愤青)了,请见谅)应用因果分析图我给学员的建议是最好能分析到三层及以上,中质协给的建议是最好不要超过四层。(幸好有交集)

        当你分析了原因,一定要对末端因素进行客观地验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现场观察,或通过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验证。切忌用猜测或感觉。

 

第四、创造方案

 

        针对每个真因,分别思考对应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传统的解决方案已无法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时你需要大胆创新,如:以前真因显示人员意识不足,往往对应的方案是人员培训加强监督等看似有道理,却经常毫无效果的方案。创新的方案可能是研发代替人的设备。在此阶段不妨多听听年青人以及职场或专业小白的观点,或许会有一些启发。方案产生的过程要大胆地猜想,但方案选择时就应该冷静、客观理性地分析。往往需要关注:投入产出比、风险、周期、效果等因素。当选定了方案后,应用5W1H的方式全面规划实施方案,为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阶段常用的工具:水平思考法、强制关联法、质问法、PDPC法、箭头图、甘特图、矩阵图……

 

第五、执行、验证和巩固

 

        执行过程应做到一丝不苟。当计划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沿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行。按策划的安排对过程进行验证,以减少过程可能出现的偏差;当出现偏差时可随时发现,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当计划全部落实后,应对结果进行客观验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有没有什么额外的收获。

        通过QC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应用标准化的方式将其巩固下来,那将是极大的损失。问题的重复发生与没有很好做好固化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此阶段常用的工具: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

 

第六、复盘、分享和计划

 

        复盘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如果应用得好,将使QC小组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组长应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分析开展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得与失,以便让做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得到巩固,让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得到重视,从而让优秀的经验得以传承,让劣势得以纠正。通过复盘还可能发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意外发现和收获,如:发现优秀的人才;解决了课题外的问题;发现了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QC小组活动的分享是非常棒的体验和经验的传承,通过分享可以训练和提升小组成员的总结和演讲的能力,同时对小组成员起到激励的作用。同理,这是非常好的最佳实践的分享,对于听众来说,可以从中获得别人总结的宝贵经验,以便在工作中借鉴或参考使用;当听众看到别人取得了成果,他们往往也相信自己能创造出更优秀的成果,这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激励,从而推动全员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中。

        这里的计划指的是下一步的打算。在评审中,这部分的内容多数写的是套话,或简单列一个可能开展的项目,至于后续会不会做就无从得知了。我建议可以将以下作为下一步的计划:

1. 该项目的未尽事宜,如:进一步的规范化;该项目的积极推广等——该项目的延伸

2. 在做此项目过程中发现的,平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新发现

3. 与此项目相互关联的问题——受该项目的鼓舞

4. 项目成员关注的问题(下一个项目可以换该成员当组长)——团队再合作

        QC小组活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改进和创新的工具,他需要用到严谨的统计学的知识和工具,也需要用到发散性特别强的头脑风暴和水平思考等工具;他能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也能使员工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他能使组织受益,更能使员工收获满满……

        让我们正确、有效使用QC小组活动的工具,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散发自己的一点热量,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为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片段。

        本文为作者通过实践、研究和总结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董华荣

推荐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不断提高
类别:品质改善 |   浏览数(26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