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董华荣
领域: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品质管理 
地点: 福建 厦门
签名: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不断提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26
  • 博客访问:1240593

专家文章

国外地摊上的Made in China 2012-06-01

标签: Made   in   China   质量   企业经营   地摊  

  国外地摊上的Made in China

  通过投三个篮球,如果投中了,可以获得一个奖品,这个游戏我们在国内应该不少见,同时咱们也知道那奖品质量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了。此次在澳大利亚的Sea World的游乐中心也看到了,而且我们的同伴们还用5元投了三个篮,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帽子,我本以为国外的奖品应该会比较好,真没想到他和我们街边的游戏一样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了。为何说它如此一般:1、材质非常的差;2、车缝的质量差得更可怕,甚至出现车缝不到位;3、线头非常严重。看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个最熟悉的标志“Made in China”,突然间好失落。做为一个质量工作者、一个讲师、一个审核员,我走过了很多纺织产品的工厂,这样的情况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真的还是很失落(我是在回国的飞机上完成这篇文章的)。三年前我到澳大利亚时我的同事叫我帮她带考拉的布娃娃,特别交代不要是“Made in China”,当时我脱口而出“崇洋媚外”。但等我去买时发现真是有道理,当时我去找了,那些店里拿出来的“Made in China”和“Made in Australia“两种设计、布料完全相同的产品,我一看就质量真的有很大的差别,而价格而就不用说了,从中国制造到澳大利亚的只有澳大利亚本土制造的一半价格。

  从这个小小的帽子来看一下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准到底差距在哪里:

  1、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正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往往我们只能按国外的样品来加工,赚取那可怜的加工费。这个帽子外观的设计非常有特色,非常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但我想这应该是Sea World的设计。如今顾客的需求不断在变化,如果创新能力不足很难为企业赢得竞争力,往往还有可能使一个企业走向下坡,甚至灭亡。我们国内有不少企业仍然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挣取利润,但孰不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企业慢慢失去了竞争力和生命力。

  2、意识极其薄弱。材质不好那是与顾客确认好的,就是为了满足地摊的需要。但车缝质量差、线头严重这完全就是老板和员工的意识问题。很多的企业对于质量、技术的认识与国外有非常大的差距。我曾经在读者中看到一篇文章《中日企业差距》其中有一段如下: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而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记得以前给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了250万买了一台意大利的设备,但是需要花25万培训一名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弄坏,只好再花50万去修。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人的能力可能只有50分,人家用到80分,这样100×50%,只有50分,而80×80%有64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面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不可能的。

  质量的意识就更不用说了,不少企业家关注的是订单、出货、收款,根本谈不上企业的永续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特别地关注质量。当然国内也不缺少有质量意识的老板,但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呢?层层下降,抱着“差不多”、“还可以”、“不错”等想法,最后就成了这样的产品了。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得是全员意识的提升。

  3、最后,还是想说一下企业家追求的差距。不少企业家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其他赚钱的行业。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微软,雅虎,奔驰,丰田,麦当劳……等企业,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总体上来讲,企业没有明确的使命、愿景,没有真正做好长期的规划,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而非企业长远的发展。

  日本的产品也不是一开始产品质量就是好,在上个世纪40~50年代日本的产品同样是地摊货,但人家努力了也真正提高了,今天有多少国家的产品质量能真正与日本媲美呢?我们现在也有不少优秀的企业,也想真正的为中国产品质量做一些贡献,但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老板,仍至所有的中国人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摘去国外地摊上的“Made in China”。我们也不是不知道我们的差距,很多的老板们都去参观了先进企业的做法,但是回来之后就忘了或是实施上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有人总结了这句话“中国和日本的企业的差距:看得懂,学得会,做得来,坚持不了。”

推荐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不断提高
类别:经营之道 |   浏览数(386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