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彦辰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生产管理  品质管理 
地点: 天津 河西
签名: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499
  • 博客访问:2746834

专家文章

挑战现实,寻求突破 2008-04-01

标签:

  1983年2月16日,钱学森先生为《科学家论方法》“题词”中,说自己在谈及科学研究方法论时曾发出过如此感慨:“我实在无法说清,因为这方面的学问还没有形成一门科学,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啊。” 

  的确,以往的创造、创新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一样,始终处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因此使得人们对创造学理论产生了怀疑。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的“爱迪生欺骗了世界”演讲中,马云已经开始“怪罪”爱迪生“懒”了——爱迪生懒得总结发明的方法。我觉得他并非只对爱迪生抱有“怨恨”,他怪罪的应该是“创造人”。

  2005年7月29日,在温家宝总理探望钱学森先生时,钱学森先生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它能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问题。”

  钱学森先生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给了一个“系统”的定义,也表达出对相关理论研究的无奈与期望。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抱以漠视的态度,应当大胆地去挑战现实。我们不能让创造学理论长期停滞在“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阶段,要敢于突破理论研究中意识上的壁垒和“导师效应”。

  在60年前,前苏联的发明家阿奇舒勒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他研究出当今风靡世界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萃滋)。难道这种突破只能是外国人的“专利”吗?我们应当有敢于爬到巨人肩膀上的勇气,研究出比TRIZ更优秀的创造理论以造福于世人。我希望自己的这种妄求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能够推动创造学理论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466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