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傅永超
领域: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傅永超管理咨询中心: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电子商务、网商集群、管理提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1
  • 博客访问:546441

专家文章

企业文化改造19:傅永超谈佛家文化——从佛商谈起 2010-02-23

标签: 佛教   佛商   企业文化  

 

题记:有人搞了套佛商修学体系,拟筹办佛谐艺术大展。去年初,约我研究禅修、茶、餐饮一体的连锁体系,还要参与佛佑中华慈善系列文化活动的策划,内容涉及佛家书、像、旅游、展览、演出、会议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了“佛商”这个概念,并一不小心接触了众多被称为有期待、有畏惧、有安详、有意志、有助人的喜悦、有价值感的“佛商”。
 
正文:
 
一、“佛教文化”与市场经济
 
佛界已故领袖提出”佛教是文化”,使佛教重新引起了文化界的关注。随着”佛商”等概念的出现,以佛学理论、佛学思想指导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促进企业基业常青的”佛商文化”开始被一部分企业家们重视了。
 
1、缘起论
 
“佛商文化”以佛家的缘起论为企业提供管理指导和发展方向。佛教的各种经论和宗派均以缘起论为自己全部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基础理论。缘起论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哲学不同的地方,它是佛教独有的特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缘起论对”佛商”的启示:
第一,根据缘起论的观点,经营管理企业要有系统性。从整体观、系统观的角度点亮自我、超越小我、永远忘我、玉成大我,观察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关系。这是小系统、中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开放的、互动的过程。
第二、根据缘起的无限性,要求”佛商”们从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上思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商业活动的对象不仅是人,而且包括制度、器物、文化和环境;不仅是现实的市场满足,还要预测和把握未来。
第三,缘起的因素没有价值的判断取向,启示”佛商”们达观地看待事业发展中的成就与挫折。无论过去的,现在拥有的,还是未来的,都有好与坏的两面性。
 
2、果报论
 
因果报应是佛教价值观的基础,现在看来也是商业道德的基础。果报论与善恶观相连,民间广泛流传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它通过因果轮回理论,说明众生皆苦的道理。它的终极经营目标是通过修行、行善疾恶,使众生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
果报论把人的遭遇和命运的主动权交到了人们自己手中,从而把人们引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道德实践。它强调业感而否定外在的赏善罚恶的主宰或者执行者;强调业报的自作自受,否定他人代为受报的可能性。它不是外在的强迫力量,而是化为人的理性自觉。这是人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内化为自觉的强大驱动力、支配力、约束力,”佛商”具有这种道德自律的压力和精神,成为道德选择的重要保证。
故此,一个正信的”佛商”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商人。佛教伦理与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道德完全一致。此外,佛教教义本身也包含了某些商业伦理规范。例如,佛教强调了从事经济活动的六种非道,即禁止佛教徒使用六种谋取财物的不正当手段,从而确立了佛教信徒的经济活动伦理规范。
 
3、自利利他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实践上的区别是:大乘认为人生问题不能孤立看待,要全面解决,不仅要自己解除痛苦,也要使他人解除痛苦,也就是强调众生的共业的共同转化。”自利利他”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思想,也是工商业经营的目的和归宿。
大乘佛教要求修行实践的目的在利他,以发菩提心,立大誓愿,以大慈悲,教化利乐有情的菩萨行为宗旨。佛教徒不仅要遵守五戒十善,还要具四无量心、修四摄法,六度万行。违背菩萨道的纯自利、纯他利都应知应断
“佛商”的企业把自利利他精神上升为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创造性、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就会把企业的社会功能、社会责任、社会使命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
 
佛教文化为”佛商”企业提供了作为企业精神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个人和企业的最终目的不是个人,而是众生和社会,明了这个道理,”佛商”们才能更加开阔、从容、圆融地处理相关事务,达观地看待成败。
 
二、“佛教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启示
 
1、和谐、民主的作风
佛教诞生地印度是一个多种姓、多信仰、多民族的国家,文化价值观多元,为了统一不同文化背景的信徒的价值观,和谐、民主的教内氛围得到佛界共同信仰的支持下,有助于促进信徒真心达成共识。“僧事僧决”制度保证了众僧对寺院事务的发言权;“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文化促进良好、和谐的寺院氛围形成;平等公正的精神也体现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上,促进众僧事业、学业、道业的不断提升。
 
2、鲜明个性化的CI
有人开玩笑说佛教是中国最成功的连锁品牌——有统一的连锁经营体制和统一的文化理念,而且服饰、道具、发型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统一的发型、服饰、肢体语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有效的宣贯和传承
 
佛教经典中记载着佛教的教义教规,佛家还利用各种方式向佛教徒宣贯佛教知识,保证了佛家的经验、信仰能得到有效实施。
 
三、“佛教文化”与经营管理
 
1、灵活适时的危机处理
历史上多次发生灭佛事件,佛教还是能一再东山再起。这里除了有一大批坚定的佛教信众外,也得益于佛教善于采纳“退缩战略”,如躲进深山、假装还俗,或者转移阵地,甚至在必要时对某些教义进行修改,以保证组织的生存为第一前提。一俟机会成熟,佛教马上再度兴起。
 
2、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路
本土化、国际化及现代化是当今佛教的战略思路。所谓本土化、国际化及现代化就是说佛教能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保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教众。佛教总能以不同的教派方式使不同国别地域、文化传统、社会地位、性格气质的目标人群接受其教义。比如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时,面临着道教巨大影响力的压力,佛教信众就经常自称“道人”,此后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禅宗更是使佛教信仰日常化、通俗化、可操作化,大大提高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今天看着少林寺的网站、释永信的帖子,以及在网络大量方丈法师写的宣传佛教教义的博客,我们也能感觉到佛教在与时俱进了。
 
3、树立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共同理念使信众对礼佛的荣誉感与神圣感与日俱增,保证了“正信”的佛教信众用虔诚之心礼佛,为他人“行善”,以虔诚之心按佛家教义规范高要求处理每一件事。
 
价值理念:和谐互助、行善达己;
使命追求:度己度人
共同愿景:使众生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
 
在共同理念的驱使下,信众们同心协力,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的应改善之处,多行善事,排除个人的各种业障,做好人格表率,满腔热情地投入佛事,使佛教得以绵延2500年而生生不息。
 
 

摘自《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企业文化讲义》(共30篇)作者:傅永超

推荐
傅永超管理咨询中心: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电子商务、网商集群、管理提升
类别:企业文化 |   浏览数(767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