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谭小芳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西城
签名: 谭老师助理:13733187876
官网www.jungle.org.c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896
  • 博客访问:73670363

专家文章

林海韬过劳死:百度是否血汗工厂? 2011-11-29

林海韬过劳死:百度是否血汗工厂?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11月14日,刚入职5个月的百度员工林海韬休假期间猝死,只有23岁。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今年4月份普华永道猝死员工潘洁的祭奠页面上,曾出现过“林海韬”这个名字。“加班”、“过劳”的字样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通过某条纽带联系到一起。

许多围观的网友都认为林海韬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通宵加班导致“过劳死”。依据就是死者在生前发布的微博曾多次出现“通宵”、“累”、“困”等字眼。不少网友更是通过死者在7月份发布的一条“快48小时没睡了”的微博指责百度公司是血汗工厂。

虽然林海韬是否“过劳”并无定论,毕竟他是死于休假途中。而林的朋友也在他死后公道地说:“他是个喜欢代码的人,他生命的一半时间都是自愿献给编程的。”但无论是什么拿走了林海韬年轻的生命,都无法阻止人们将他的死与自身的某种无奈和恐惧联系在一起。

11月12日20点42分,人在上海的林海韬发出一条微博:“迷路多走了几公里,累死了,终于回到旅店。”这是他的最后一条微博。而上海此行,是为了参加11月12日-14日举办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大会。只隔了一天,11月14日早上,与林海韬同行的朋友来喊他起床时,却发现他已停止呼吸。医院初步诊断是突发性心脏衰竭猝死。

作为“职业疲劳”的极端——过劳死,令人们唏嘘不已,大有兔死狐悲戚戚之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以前“累倒在工作岗位”被作为光荣事迹而广泛宣传,“累病”“累死”者甚至被当作模范人物,应该是特定了家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表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表现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而“过劳死”代表着什么,能起到什么模范作用,有什么值得学习呢?再怎么敬业,再怎么有责任心,也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换。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员工健康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认为,现在社会上讨论“职业疲劳”时,很多的论调都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同情。职业疲劳在根本上是人们逐利本性的报应,没有人会真正去同情。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含着金钥匙,揣着红本本出生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在五星级酒店喝蓝山咖啡,而不是在路边喝大碗茶;要想住望江豪宅,而不是猫60平米,除了努力工作别无它法。而工作带来的疲劳也是我们应得的报偿,我们应该感谢而不是去怨天尤人。

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IT业成猝死重灾区——2006年2月25日,东软集团嵌入式软件事业部大连开发中心副主任张东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6岁。2005年12月15日,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由于突发心肺衰竭去世,享年46岁。2005年9月18日,38岁的网易公司代理CEO孙德棣因病辞世。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54岁的总裁杨迈在健身室猝死。2006年5月28日,深圳华为公司研发人员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年仅25岁......

这份逝者的名单很长很长,在此无法一一罗列。活着的人们见证了一个个勇敢的战士英勇地倒在了战场上。巨星陨落,举世同悲。最近几年,全球精英“过劳死”或“早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过劳死,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媒体曾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过日本白领阶层的“过劳死”现象,已经在中国人身边蔓延。2004年发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平均死亡年龄从10年前的59岁下降到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2.85岁。其中,新闻工作者在40-60岁年龄段有78.6%的人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疲倦、莫明的烦躁,易生病;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一般来说,“过劳死”是由“亚健康”诱发的,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

过劳死通常又称为“猝死”——即“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从“过劳死”高危人群来看,主要包括: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超长时间工作的人;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的人;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西方有句谚语:一支蜡烛两头烧。说的也是过度劳累,只知道干活,不懂得娱乐和休息。

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速,身体与心理的不健康已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隐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欧盟员工缺席请假的主因,有五六成是压力大引发健康问题。美国调查数据也显示,仅“出勤低效”就给予美国企业每年带来200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员工健康与企业生产力息息相关,并日益注重“健康管理”,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将为员工提供系统的、长期的健康管理和援助视为必备的经营管理工具。IBM台湾分公司导入员工健康管理后效果显示,员工离职率从2005年的10%以上降至2007年的8%。

健康是有一定标准的,它是指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三方面全部都良好的状况。有人用通俗的比方说,就是“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现在的健康教育讲座很多,不少专家都提出,健康首先来自于观念,它是1,在后面可以加无数个0—事业、财富、家庭、房子、地位等等。对于身体来说,健康就是资源,它既是个人的资源,也是社会的资源。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分钟都在消耗自己的健康。因此,生命的过程也是消耗健康资源的过程。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是一个人观念和能力的体现。但是,用这种角度去看问题的人很少。健康也是一种资产,用“健康资产”通过工作可以换取金钱和其他财富,积累、维护“健康资产”,也有利于创造其他资产,创造和谐人生。

笔者始终认为,健康是“管理”出来的。一个人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必须依靠系统化管理才能实现。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管理,可以最大地发挥资源的作用。人们把财富交给理财顾问去增值、把住宅交给设计师去美化、把家务交给保姆管家去打理、把汽车交给4S店去维修……同样,人们应该把健康交给专业机构来管理。

谭小芳老师建议职场人士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要对健康进行“管理”。体检很重要,治病很重要,营养很重要,锻炼很重要,保健很重要……在诸多有关健康的因素中,我们千万不能强调了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略另一些因素,必须进行所有要素的整合,这就是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大大提升人的健康水平。

宝洁公司大中华日韩职业健康副总监李医生也曾对媒体称,企业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计划,不但可减少短期病假6%~32%,降低医疗费用20%~30%,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力2%~52%,减少企业员工流失。中国企业也积极开始管理员工健康。华为2008年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拉开健康管理的序幕。而近日刚上市的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不时会组织员工去登白云山或举行茶话会,以此促进员工身心健康。TCL顺应管理趋势,也在逐渐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

一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然而,健康管理在美国也还是新领域,虽然开始出现因企业需要而产生的实践和应用性研究,但还没有见到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可以说,健康管理在美国类似上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在美国刚起步时的状况。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在美国,现在有650多家健康管理机构,可见,发达国家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十分强烈。可在中国可能连10家都不到,专职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人才更是稀缺。从美国的健康保健市场来看,中国将会有不错的市场远景。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即在健康管理投资一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9元钱。目前在中国的现状是,虽然国家已经实施社保,并提供医疗保障,但是现有医疗保障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才能使用,当管理者、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危’状况下,社会保障不能提供任何解决方案。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环境、生活方式、医疗供应和市场经济等。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中国员工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包括:

○生活方式风险(吸烟、肥胖、饮酒等)
○传染病(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
○职业病(肺病、噪音导致的耳聋、肌肉骨骼类疾病等)
○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压力/精神疾病等)

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狒狒行为心理的研究成果的文章。这项研究历时九年,研究者们从肯尼亚五个不同的狒狒群中选取了125只雄性狒狒,在发情高峰期,从它们身上提取了两种压力荷尔蒙:糖皮质激素和睾酮。通过检测提取物,他们发现,在群体中扮演头领角色的雄性狒狒,相较于群体中级别较低的雄性成员,更易紧张、焦虑。研究者认为,尽管这些雄性动物们表面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狒狒与人类有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相信,对雄性狒狒的研究结论同样适用于人类。实际上,人类社会中的不少“阿尔法男”们表面上看似轻松,其实,内心很可能已经被压力、焦虑折磨得近乎崩溃。

但,笔者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并不幸福并不开心,而且相当一部分的朋友丢失了健康或者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尽管说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丢失了健康,成功又有何意义?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它都为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只有前面的1,后面的0才显得有价值。要知道,健康是所有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任何的工作成就都会黯然失色变得毫无意义。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特别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因为健康的缘故而事业受损或者因为工作而付出太大的健康代价。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说身体是最重要的,不能变成朋友那样;在短时间内,其生活包括饮食、起居、运动等变得规律起来,身体状况也会有一定的改善。可大家发现没有,时间一长,又打回原形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你要有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意识比什么最重要。有了意识,自然就不会违背健康管理的大“道”,自然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做运动。有了意识,自然会定期做体检,防患于未然。于此同时,要克服人性的两大弱点:侥幸心理与“好了忘了痛”。在我看来,谁能够克服这两点,谁就能成为生活以及健康管理的主导者。比如,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活到90多岁的高龄,直至去世之前还一直担任台塑集团董事长,被公认为商界的常青树和榜样。王永庆能拥有如此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据说与他每天坚持前八步后八步的毛巾操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谭小芳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健康管理的建议:

1,要及时地为压力寻找排泄口,压力过大而没有排泄口对身体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严重的话也会产生极端行为。
2,加强运动比如慢跑、瑜伽、游泳等是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足够的运动不但身体各个部位僵化而且精神状态也会不佳。
3,凡事不能过度,比如喝酒不能过多,每餐不能过饱、房事不能过多、面对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肉盐糖不能吃的过多等等,一旦过度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失去,出现病情是迟早的事情。
4,健康管理不仅仅有体检,更要有对体检结果的专业评估以及与可量化的操作方法。很多朋友都有定期体验的意识,可没有对体检结果的专业评估,更没有可量化的操作方法。专业评估与可量化的操作方法比体检来的更重要。
5,早睡早起,中医告诉我们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段,这个时间最好趟在床上;很多朋友由于工作原因往往很晚才睡,这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足够的睡眠对于身体内的平衡至关重要,但也不可贪睡,睡的太多!

另外,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现在社会上讨论“职业疲劳”时,很多的论调都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同情。职业疲劳在根本上是人们逐利本性的报应,没有人会真正去同情。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含着金钥匙,揣着红本本出生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在五星级酒店喝蓝山咖啡,而不是在路边喝大碗茶;要想住望江豪宅,而不是猫60平米,除了努力工作别无它法。而工作带来的疲劳也是我们应得的报偿,我们应该感谢而不是去怨天尤人。

其实,笔者发现——很多职业疲劳都建立在工作受阻之上,工作上的挫折感就象失恋一样,很易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令人四肢无力脑袋一片混乱。最后,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建议——为了不一次一次地令工作受阻,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将困难的工作变成轻松。能力上去了,工作将不再是个压力,疲劳也随之消失!

推荐
谭老师助理:13733187876 官网www.jungle.org.cn
类别:产业透视 |   浏览数(192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