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林伟贤
领域: 其它类别 
地点: 台湾 台北
签名: 商业模式课程咨询:13620072006 QQ22559446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922
  • 博客访问:4159161

专家文章

中国商业界的神话 2011-12-26

  中国可说是世界商业的焦点,但对于大多数西方高管来说,中国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与众不同,这一点众所周知。实际问题是,中国文化之不同与外界所猜想的大相径庭。不管他们怎么努力,一说到中国,西方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一探究竟的兴趣。我们的研究团队包括执教于顶尖国际商学院INSEAD的教授,专攻跨文化管理;以及一位专为西方跨公司提供关于中国问题咨询的顾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试图揭示与传达中国商业文化的精髓。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远未窥得其中的奥妙。

  但是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我们两人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和一贯认为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杜撰的神话。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或者应该说“三人成虎”,更为形象。但是,如果我们的直觉是对的,实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不久前,我们开展了一个研究项目,让真正的专家——实际从事跨文化经营的高管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为期12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数十位商界人士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结果为我们撩起了三个神话的面纱,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现实问题极具价值的建议。我们先从第一条建议谈起,几乎所有外籍高管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记住,外界一向都认为中国人是集体主义者。

  中国商业文化神话1:集体主义:单梁难撑房

  一位加拿大籍制药业高管我们称其为BillCanon谈到:“被派往中国之前,我听说中国是一个极度的集体主义国家,大家都是一起工作。”跨文化文学作品无疑强化了这一普遍存在的观点,更不用说Canon和许许多多其他人所受到的培训了。但Canon还是十分明智地咨询了有近期旅华经历的人。他回忆说:“启程之前,我拜访了一位在中国居住过五年、一心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我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他稍加思索,回答说:”无非是三件事:第一,他她自己;第二,他自己;第三,还是他自己。‘“

  “当然,我根本不相信他说的话,”Canon补充道。可是,他一到达中国,开始工作后,就意识到朋友的评价不无道理。他解释说:“个人利益至上,重于公司、社区或国家。”文化大革命中,家里人和邻居都反目成仇,中国人从中悟出,人最终能相信的只有自己。Canon还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对年轻一代影响巨大,这些独生女子习惯于被当成小皇帝对待。除这两点外,第三个原因助长了过度利己主义的滋生:过去的几十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大城市,造成了家庭和社区的割裂。

  现居巴黎、从事奢侈品行业的中籍经理WeiChen对自己国家刚被发现的个人主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多少代以来,个人主义一直受到压制。她解释说,“传统的中国文化根植于集体和谐。我小的时候,要是敢越雷池就会受罚,大人告诫我要‘跟大伙一样’。但我们已经靠着激情摆脱了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我们迫切地要出人头地。西方人往往觉得我们的方式有些激进。”

  尽管说法不一,但实际含义却是一样的。与中国同事和业务伙伴打交道,西方高管不得不降低他们的期望值,甚至降到警戒点。正如Canon指出的:“假设在我的公司有这么个例子,某些只关心个人利益的人为了短期获利,可能批准不达标的药物。将来一旦有人患病,他们知道这可能是那些药物造成的恶果。但是,他们眼下既不会考虑将来,也就更不会考虑他人。”这为我们引出了第二个神话——中国人着眼于长远利益。

推荐
商业模式课程咨询:13620072006 QQ225594464
类别:商业模式 |   浏览数(261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