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施怡彤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心理培训,潜能的激励开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52
  • 博客访问:817365

专家文章

职场心理:下班后,你沉默是金吗 2012-09-20

  职场心理:下班后,你沉默是金吗?

  调查显示,59.6%的受访者认为导致“下班沉默”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受访者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感情交流的惯性;40.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角色问题:工作时间长,角色越入戏

  角色是由戏剧表演中的“角色”一词发展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社会就是大舞台。职场中,每个人为了演好工作赋予的各种角色,避免过多的角色冲突、角色不明和角色负担过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有“下班沉默症”的不少职场精英们,每天被职场占据的时间超过8小时以。笔者办公室所处的CBD区域,晚上9点,灯火通明的大厦数不胜数。工作时间越长,工作角色越入戏。这种情况往往就是角色负担过重,饱和量过度,一时无法抽离工作角色回归到生活角色,而给自己暂时停留的“缓冲带”。这是一种自我调试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对自己和家人没有造成实质的影响,就不需要过于干预。但是如果造成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疏离,排斥的现象,那么就建议接收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重新建立角色认知统一。笔者曾经处理过这样的案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由于他对自身素质和企业管理者角色的深刻理解,所以及时通宵达旦的超负荷工作都乐此不疲。可是一旦回到家里,就无法处理好跟青春期儿子的关系,作为“父亲”的角色他就很生疏,对孩子说话时候的语气语调,跟对下属训话时一模一样。长时间下来,父子相处时无话可说,情感疏离加深。但经过笔者的角色认知的统一辅导,这位企业家开始意识到“父亲”角色与“企业家“角色定位的语言方式差异。“公司和家里都要做对角色说对话。”这位企业家所体会到的一点。

  笔者认为,正确的角色认知,才能造成沟通和情绪表达的合理性。

  情感问题:情感的传递,越发功利性

  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个“微笑抑郁症”的职场精英。Vivi是一位年轻的女孩,长期从事电话销售工作,工作表现深获好评。下班后,就是典型的“下班沉默症”案例:不乐意跟家人说太多话,在家里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下班后人觉得特别无聊……用她的话就是:上班一条龙,下班一条虫。也许很多管理者会庆幸有这样的员工。而从身心健康的角度而言,由于ViVi的角色认知比较分离,因此造成了情绪传递的功能化过于目的性,而降低真实性

  情绪劳动者时刻进行着情感强化和情感置换的过程:一方面要增强自己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亲密感,把陌生的服务对象想象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种情况会强化情感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则要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员工长时间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面对亲人朋友都习惯性压抑和排斥,这种情况称之为“情感耗竭”。在职场中,过度的情绪劳动还会降低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对工作没有劲头,提不起精神,离职倾向明显等。

  哪些行业会造成情绪传递的功利性呢?航空公司、旅行社、银行、酒店,甚至还有演员等都容易产生情绪功利化。

  笔者认为,时下职场出现的“下班后沉默症”是社会高速发展,竞争压力迫切加速的产物,同时也是个别个体在心理调试上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我记得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男人每天回家之前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如阴霾一般。可是,当他进家门的时候,就如一道阳光一样照亮了整间屋子,家里洋溢着他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他的邻居一直很纳闷到底发生么了?邻居忍不住问他原由是什么?他说,他院子外有一棵树,树上有个洞,他命名为“烦恼洞”。每次他都事先把工作中的抱怨、不满、烦恼一古脑的倒到树洞里,卸下工作中的所有包袱,再换上一个父亲、丈夫的心情,轻松的进门。

  下班后,如果沉默,是我们暂时缓冲的心理区间,我们不妨让自己沉默一会儿。从积极的角度来,沉默静守能保持自己的清醒,沉默不是退让,而是积蓄下一次奋起的力量,寻找时机走出人生真正的辉煌。

推荐
心理培训,潜能的激励开发!
类别:素质模型 |   浏览数(361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