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陈泓冰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中国标杆管理***人、国际标杆管理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的权威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4
  • 博客访问:312398

专家文章

时时找标杆 处处立标杆 人人创标杆——标杆管理权威专家陈泓冰访谈录 2010-03-19

标签: 标杆管理   专家访谈  

       为适应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全面增强竞争力,提升三大业绩,加快推进做强做大做好,华电集团2008年在公司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对标管理年”活动。作为“标杆兴国论”的积极倡导者,陈泓冰曾担任过多家“500强”企业的标杆管理首席顾问。日前,本刊记者就华电集团“对标管理年”的相关问题采访了陈老师。

      记者: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华电集团2008年在公司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对标管理年”活动。为了让广大干部员工深化对对标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请您简要阐述一下它的主要内涵。

      陈泓冰:在国际管理学界,标杆管理、流程再造、战略联盟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管理工具,而标杆管理则是能够有效衔接所有管理工具的一种工具。“杆”是参照物,“标”是达到或超越参照物的标准。“标杆”即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它可以是工作方法、模式、流程,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标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通过不断模仿最佳实践、不断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简单地讲,平时我们各单位也开展过“比、学、赶、帮、超”活动,但是不够系统,所以收效有限,而标杆管理则运用一整套全新的“比、学、赶、帮、超”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运用标杆管理体系中各种科学、成熟、易行的方法、技巧和思维管理法,分步骤地、系统地解决我们各岗位的管理提效问题。
      纵观“世界500强”,他们都运用标杆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具,尤其是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得主,则无一例外地在组织内部全面实施了标杆管理。令国人引以自豪的“海尔”,由于运用标杆管理的部分原理才成功开创了OEC、SBU等管理模式,从而成为世界优秀企业之一。如果希望成为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实施标杆管理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对标管理是企业全面实施标杆管理的初级阶段。华电集团能够重视标杆管理的应用,并实施全面对标管理,体现了集团公司决策层对现代大企业集团管理的深层次理解和重视,这将使华电集团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同时,华电集团实施对标管理具有先天的优势:二级公司的业务相同或相关。众多相同的岗位,可以通过各项技术指标数据、管理指标数据的汇总、排序,找出“最佳”,这些“最佳”就是“标杆”。我们将这些“最佳”的实施过程分析、总结、形成新的工作标准,将这些标准在集团内部推而广之,就可以达到共同进步。

      记者:实施对标管理,会给一个组织带来怎样的成效?

      陈泓冰:任何行业、企业在全面实施对标管理后,都会产生“质变”的效果,发电企业也一样。简单地讲,它会让我们的机组运行更稳定、安全保障水平更高、成本更低、岗位工作标准日趋完善、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等等。这要看我们在哪些管理模块上实施对标管理,以及企业管理者运用对标管理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对标管理这种工具的能力。根据美国相关专家提供的数据,美国企业针对某项目实施对标管理,一年内平均收益提高了30%。我本人在一家行业排名靠前的香港企业做对标指导时,一个二十几岁的技术主管在一个小时之内制定的方案,曾经使该企业的研发成功率提高了七倍。这些对标管理实施方法,都已成为国外标杆管理教学的案例。可以说,标杆管理只要运用得当,收效不可限量。
      在美国,多数企业已认识到标杆管理的作用,甚至包括政府和军队部门都在积极应用标杆管理,它对组织业绩、工作效能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新泽西州的汉密尔顿医院在全面导入标杆管理后,仅用几年时间就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医院成为包括利润率、医疗质量等在内的各项指标的行业第一;美国空军通过两个月的对标管理,将F16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提高了1/3,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作战成本。从所有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对标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带来全面、大幅度的创新。

      记者:对标管理是如何促进创新的呢?您刚才提到“同业对标是标杆管理的初级阶段”,那么它的高级阶段又是什么呢?

      陈泓冰:“同业对标”指的是针对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做系统的研究,分析同行业标杆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和全部的业绩指标,从中找到差距和背后的改善方法。
      目前,很多行业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同业对标活动,比如电信、银行、邮政、各级政府等,这种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必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信息及知识等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
      “标杆管理”这种科学管理工具运用的不足,是造成我国部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员工职业素质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标管理”主题实践的开展,要求广大干部员工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对标先进、弥补不足,形成更系统的“比、学、赶、帮、超”管理能力,最终培养出企业不断创新的能力。
      由于发电行业的市场特性,造就了许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类似的国有大型发电企业。这为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先天资源。华电集团下属企业的信息、技术等资源可以充分共享,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创新机会。
在我看来,发电企业在推行同业对标时,要引入多维的标杆管理思维,开拓视野,开展全方位对标,提倡从不同的行业领域借鉴全新的最佳实践方法,最终形成华电集团整体的、不断的“标准的创造”,而标准的不断创造又是实施对标管理的必然结果。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华电集团要进入“世界500强”,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不断创造标准”的企业。
      以此来看,标杆管理的真正意义远远不是“同业对标”这么简单,它的灵魂在于“对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创造”。所以,当华电集团全部企业都在关注“标准的创造”这种标杆管理的高级阶段时,必然会促进整个华电的增速发展。

      记者:标杆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它实施起来是否比较复杂呢?

      陈泓冰:正相反,一点也不复杂,复杂的技术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运用,而标杆管理是简单到可以让全体员工去做的。
越是复杂的管理工具,越是难以起到最佳的效果。正像很多大型企业聘请国外咨询公司做了复杂的咨询方案,但最终产生效果的能有多少呢?很多方案因为难于执行而被放到一边,而标杆管理思想则要求全员参与,也就是由企业干部员工自己提出改善方案。对标管理实施后,会引起发电企业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不自觉地对标着、创新着。这时,工作就不是自上而下的强行实施,而是工作标准、工作积极性的主动提高,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这是标杆管理优于其它管理工具的原因之一。标杆管理的另一个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在所有的职能部门、所有的管理模块、所有的业务模块中实施。
      我把标杆管理分成四个体系,分别是“战略对标管理”、“项目对标管理”、“岗位标杆管理”、“创标文化”,而“岗位标杆管理”是最易实施和最容易见效的部分。我举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例子:某电厂老李把本部门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他被升迁,多个接手老李工作的人却屡屡失败,严重影响了组织绩效。因为找不到具备同样技能与岗位素质的人力“资源”,最后老李被定位为“战略性”人力“资源”,成为电厂的劳动模范。
      低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使很多工作陷入这种被动,同时纵容了团队中的个人主义发展,因为被评价的只是“绩效本身”。导入岗位标杆管理后,结果会大为不同。在新的对标管理评价机制下,原来被称为“模范”的老李会被评为“不合格员工”。因为他没有进行工作标准、工作模版的“创造”,也没有为其他人提供“可对之标”,所以导致无人可以达到他的“业绩”,不能让更多的人都成为“模范”。用标杆思维来看,这是造成企业人力“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
      打个比方,传统观念中的诸葛亮几乎是个完人,但在他去世不久,蜀国就被灭亡。在标杆管理思维下,诸葛亮的能力和业绩都存在着“残缺”之处。这说明岗位标杆管理关注的除了绩效本身,还重点强调了“创标建模”,即:不断地创造更科学的工作标准、让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你的最佳业绩的工作模板,这才是标杆管理的精髓所在。在公司的系统管理中,只有掌握了岗位标杆管理方法之后,才可以将人力真正“资源”起来,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站到了“前一个巨人”的肩膀上。
     
     记者: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标管理如何运用在发电企业呢?

      陈泓冰:从表层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将华电集团所有部门、企业、岗位的具体业绩指标、技术指标排序,找出最优,列出所有指标最佳的标杆单位,再通过标杆分析,将最优方法在组织内部推而广之,让所有人都掌握最优管理模式与方法,最终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这里就要提到标杆管理的四个要素:
      立标:选择业内外最佳的标杆,并以此为基准筹备进行自身的改善。
      对标:对照标杆企业或标杆岗位,寻找差距原因和改善方法。
      达标:对标超越,分析与尝试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经过改善至少接近标杆水平。
      创标:形成全面超越标杆企业、标杆岗位的更科学、更高效、创新的标准或模式。
      这些工作做起来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最优的方法我们可以去模仿,甚至照搬过来就会见到效果。复杂的是我们落后于标杆水平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管理系统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需要掌握系统标杆管理思维,才能够将标杆管理做到位。

      记者:就目前来讲,发电企业该怎么看待对标管理呢,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重视哪些方面?

      陈泓冰:实施对标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标准和制度规范化、精细化,这是发电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但是发电企业的规范、标准从何而来?是否过时?那些新的规范、标准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不实施对标就不能够判定,一旦实施对标,就会找到本业务领域的最佳实践者是谁,那么它的方法、标准就可以判定为至少比我们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然后就是这些方法的复制,确保工作标准落到实处。
      所以,发电企业必须首先推行“同业对标”,明确所有与各方面业绩有关的关键指标项,比如各项能耗指标、财务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工作周期指标、员工能力指标等等。将公司系统所有单位的各项指标排序后,各单位要找出自身的不足,展开内部交流研讨,积极推广最佳实践,那么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以前需要数年才能提高的成绩。
      当然,每个电厂之间的差异也不小。即使是同一设备条件的同级单位,也会受地域、气候、文化差异的影响。比如今年春节期间的南方冰灾,我问了南方一家电力设计院的朋友,他说他们的设计标准是三十年一遇,结果来了个五十年一遇。以前对标只考虑省内最佳,那么通过这次冰灾的教训,他们恐怕要向东北的电力设施标准对标了。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制度、标准和最佳实践也不能完全套用,按照东北地区的标准就会投资过大。那怎么办呢?可由技术专家衡量、分析之后采取折中的办法,这就是要回到之前所讲的标杆管理的“创标”阶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了。
      同样,除了技术标准,发电行业的服务管理、成本管理、客户管理、绩效管理等等几乎所有管理模块,都可通过标杆管理这种工具得以有效衔接和升级完善。试想,市场格局在变化,宏观政策也在调整,甚至气象因素也在捣乱,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管理到位?去年定下的工作标准,今年可能就落后了,几年前实行的方法、策略,现在就会不合时宜,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发电企业的各项指标是什么含义?规范一旦定出就经久不变了吗?工作就算完成了吗?从一个标杆管理的学者角度出发,发电行业只有全面、深入地推行标杆管理,把它运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到所有的模块、各个岗位都长年的、不断地“创标”,那么管理才会到位,企业才会安全、高效的发展。这就使发电企业应该提倡一个新的口号:“时时找标杆,处处立标杆,人人创标杆”!

★陈泓冰博士简介:

      中国标杆管理第一人,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标杆管理课题联合研究学者;国际标杆管理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的权威专家,国际管理学术界及500强企业推崇的“标杆环”、“标杆四法”缔造者;
      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客座教授,中电瑞华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金牌讲师;多家500强及行业第一企业标杆管理及企业文化首席顾问;国资委高培中心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协会高级顾问。
      学术研究行业领域:能源电力行业及电信、汽车、医疗、服务、房地产建筑、工业品及消费品行业
      授课方向:主讲标杆管理系列课程、降本增效系列课程、企业文化系列课程及管理哲学、执行力、品牌国际化、职业化等系列课程。


---------------------------------------------------- 

若需要标杆管理专题培训或咨询服务,敬请联系陈泓冰博士助理:13296410782 付小姐

推荐
中国标杆管理***人、国际标杆管理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的权威专家
类别:职业化 |   浏览数(437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