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赵建华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企业文化  其它类别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89
  • 博客访问:552113

专家文章

专家管理≠管理专家 2007-12-20

标签:

      专家管理≠管理专家 (转载于《管理学家》)

      为了克服外行领导,重要领导或管理岗位流行选择专家委以重任。比如大学校长、研究院所领导最好由院士或大专家担当,各种干部选拔时普遍对学位有较高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领导或管理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无可厚非,但不顾领导或管理岗位的知识特征而片面追求专家管理,结果却出现了不少管理问题。不少大专家在领导岗位上无法驾驭复杂的管理问题、特别是人事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事业发展,也使当事人陷入困境。可以说,专家管理不完全能保证管理的专业性。

    隔行如隔山,一个领域的专家很难驾轻就熟地应对另一个领域的难题。人们每天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中,却不怎么重视管理领域的专门知识,想当然地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可成为管理专家。实际上,管理面对的是一个人物互动系统的驾驭问题,按照钱学森先生的观点,在这一互动过程及对其管理的活动中,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因果规律清晰、人们已经掌握了活动规律的对象或活动。这类对象或活动基本上是物质的或可以物化的,其中的规律可统称为物理。二是涉及到人的活动和管理(除去可以物化的部分外),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可称为人理。三是关于完成一项管理活动需要的人物互动的道理和规律,也就是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理,可称为事理;事理需要物理和人理的互动和耦合。管理专家需要学习和懂得上述三理,尽管与领域专家相比,对物理的掌握的深度有很大差别。一般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专家主要涉及的是物理,其对人理和事理的掌握只是在经验和经历的基础上习得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专家面对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的专家更为复杂和广泛。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更深入地分析人类的知识构成及人群的分类和特征。一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的人在某个领域所掌握的知识很深很专,有的知识面很广,有的不仅知识面广,而且站得很高,能够高屋建瓴地运用知识。二是知识、见识、胆识。有的人有知识但没见识,学了不少知识,但很少有自己的见识;有的人经常有独到见解即见识,但却没有胆识去实践。三是信息、知识、智慧。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信息自然很重要,然而现在不少人有信息,特别是从网上掌握了不少信息,却经常无法将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另外,有些人很有知识,但缺乏能力将其提升为智慧,或有知识没智慧。根据以上三个维度,我们可以区分出几种不同类型或适合不同类工作的人群。一是有信息、有知识而且知识有深度的人,这类人适合做领域专家;二是有知识、知识面广而且有见识,这类人适合做将才;三是不仅有知识,而且可以将知识上升为智慧,且高瞻远瞩、有胆识推动和驾驭发展,这类人适合做帅才。于是,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在管理领域,具有专家知识结构的人才适合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管理者至少应该是拥有将才式知识结构的人物,而拥有帅才知识结构的人才适合做领导。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管理≠管理专家”了。一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专家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高水平的管理需要物理、人理和事理,并能融会贯通;其他领域专家主要需要物理。二是尽管管理领域的知识并不是很难学习和掌握,但遗憾的是,不少走上管理岗位的其他领域专家,熟悉管理活动却未能正视管理领域的知识,常常因拥有专长而忽视管理理论和知识,以已有经验、习惯和自己的专业训练代替管理知识和训练,从而不能规范、有效地应对管理需要。

      明白了这一点,具有很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只要正视管理也是一个专业领域,只要针对管理领域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训练,就不难变“专家管理”为“管理专家”。

类别:渠道管理 |   浏览数(283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