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白洪山
领域: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协助中国本土企业  提升组织发展内功 组织变革实战专家  企业长期合作伙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10
  • 博客访问:1874998

专家文章

解惑、授业、传道,企业管理者应当向优秀导演们学习什么? 2012-01-10

  “Director”的三个层次——总监、指导、导演

  ——解惑、授业、传道,企业管理者应当向优秀导演们学习什么?

  白洪山专注于企业转型变革和组织能力提升Hudson_pak@21cn.com

  最近一个时期,与快速发展型企业的合作项目比较多,面对的问题既涉及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组织调整问题,也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式转变升级的问题。其中,让企业老板们头痛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中高层经理人队伍的建设问题,尤其是企业总监级别管理团队的建设问题,更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总监这个头衔,在欧美企业里通常叫做“DIRECTOR”,“DIRECTOR”在其他行业里,也可以叫做指导、导演。。。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一个英文称谓,不同的行业给出了不一样的中文解释,也就带来了当事人不同的管理行为、管理方式——总监、指导、导演,也带来了一些有意义的管理思考。

  先来说说对“总监”的理解,这个翻译的用法多数用于企业界,百度搜索一下得到对“总监的理解是:一般为某项领域的第一监管人。换言之,通常大家理解总监的主要职责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它的主要工作重点在于监管、监控,这也是目前企业界比较普遍的共识。

  再来看看对“指导”的解释,这个用法多用于体育领域,“指导”是对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因此,在体育界,有“DIRECTOR”头衔的人,就不仅仅是监管、监控这么简单了,而更多的是强调向队员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的专业指导、训练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对于训练成果的保障。

  还有一个解释是“导演”,是适用于演艺界的译法。百度搜索中对于“导演”这个词的解释内容最复杂:排演戏剧或影视片的时候,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组织和团结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的人。

  我不是对说文解字有什么爱好,之所以关注“DIRECTOR”这个词语,是因为在与客户探讨“总监”的职位职责、能力要求、行为要求时,“DIRECTOR”的这三种解释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国内企业界对于高层经理人管理职责、管理能力要求的三个阶段、三个层次——总监层次、指导层次、导演层次,由关注事、关注人的能力,到关注人的潜能发掘。

  第一个层次是“总监”这个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通常理解为对总监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多数国内企业来讲,也是企业里管理者们对自己角色的常规理解。

  这个层次的要求本来是不应当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讲,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或者转型,这些类型的企业不得不快速提提拔一批中层骨干进入高层经理人队伍,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这些企业普遍缺乏经理人培养、发展体系,再加上跑步上岗、边工作边学习的文化环境,在“快速转身”之后,这些新总监们在“监管、控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比较多的典型状况。

  作为一个新总监,由于缺乏对于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经营理念的透彻理解,缺乏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专业技能的掌握,在监控下属部门、团队工作的过程中,要么是无法提供正确、有效的工作要求,要么是做出的监控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现较大偏离,导致下属部门、团队的整体协同能力很难得到发挥,公司的执行力自然大打折扣,情急之下往往是逼得老板只好亲自操刀、跨级指挥。结果是,不禁老板觉得累、员工意见一大堆,新经理本人更苦,丝毫感受不到提拔带来的乐趣。

  第二个层次是“指导”这个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是这几年来管理界比较倡导的新一代领导人应当具备的管理方式,也是对合格高层管理者的一个共同要求。

  作为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者,不仅仅要能够实行基本的“监控”职责,企业更希望他能够在精确解读企业战略目标、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的基础上,能够按照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对所属部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业务发展目标、工作任务的明确要求,提供出更多的专业意见、专业技能的辅导和教练支持。同时,还能够组织大家共同制定出专业可行、精准有效的工作规则,不断提升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也就是能够起到现在比较流行的“领导”作用——引领方向、制定规则、协同执行。在这个层次上,做得比较好的典型代表是体育界的指导、教练们,这也是为什么教练型领导比较受推崇的原因吧。

  第三个层次是“导演”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是我希望重点推崇的一个层次。虽然这个提法与当前企业界习惯的提法距离比较远,但是我却觉得“优秀导演”的层次应当是未来企业界高层管理者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一种境界。相比于“导演”这个层次来讲,做到前两个层次只能是达到了一个合格总监的层次,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总监,优秀导演们的很多独特能力、独特方法还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尤其是下面提到的这几项能力和做法:

  1、对于“剧本”准确理解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他们不仅仅要能够正确理解剧本的大致、基本要求,理解每个剧情环节设计出来的作用,理解这些剧情与整个故事主题、意图的关联,理解这些个情节应当让观众获得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还要能够在吃透故事、原作意图的情况下,能够以自己的专业功底、专业风格进行二次创作,设计或者演绎出更具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剧情细节,提出更加有表现力的执行过程设计,以确保剧作者本人意图的真正实现。

  对于企业来讲,剧本应当就是战略意图、战略规划,再好的战略规划也仅仅像个粗略的剧本,也是需要依靠总监们的解读、理解、演绎和实施来实现的。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老板们多数成长于市场一线,也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制定出的经营理念、战略规划本身不会有太多的大方向性问题,但是,要想让战略规划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精准行动、准确行为,则需要总监们在正确解读战略意图、战略理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专业才华、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二次创作”,做出具体细致、有效可行的执行计划与步骤。

  因此,在这个环节,总监们对于战略意图的正确解读、深刻理解,对于执行战略意图应当采用的实现方式、具体活动的专业策划、精准设计,就像导演对于剧本的解读演绎、对于观众需求的理解一样,奠定了战略意图有效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2、对于演员团队的选拔和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除了他对于剧本、剧情的正确解读和再创作之外,能否按照剧情的要求选拔好合适的演员阵容、做好各个角色之间的巧妙搭配也是一部电影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考验优秀导演能否在有效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等制约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基本功夫。否则的话,再优秀的理解力、专业素养,再好的二次创作、精心设计,如果没有组织起一支能力匹配、个性特点匹配、与剧情要求匹配的演员队伍,剧情也只能是停留在剧本中,无法转变成实际有效的表演活动。

  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总监们能够按照战略规划、经营理念、执行计划的要求明确好选人的标准、策略,并且能够真正的搭好班子、建好队伍、配好角色,将大家有效地组织起来,依靠整个员工队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剧情的要求”,“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而这个功夫,却往往是新总监们的软肋——长于做事、弱于发挥团队的作用。

  3、给演员和团队“说戏”的意识与能力。这个能力应该就是让一部电影、演出出神入化的核心能力。一出电影效果的好坏,核心是大家的表演要“有戏”、有效果,这就关系到导演的“说戏”功力——既要求导演对于故事情节的深刻解读和演员的配置,更要求导演会给演员“说戏”,要有让每一个演员按照剧情要求及时“来戏”的功力,因为演员的创造性、真情投入是不太可能靠简单的指令、监控来实现的。当然,优秀的演绎天才不需要太多的“说戏”就能够演出感人的效果,但是对于多数演员来讲,导演“说戏”的专业功力就决定了大家演出的效果。

  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来讲,我认为“说戏”的意识和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尤其应当向优秀导演们学习的地方。

  因为,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员工们的创新能力、创新表现是企业获得客户认可、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资源,然而也是稀缺资源。人力市场中素质优秀、创新能力强的员工永远是稀缺资源、昂贵资源,多数员工的理解力、执行力、创新能力都是比较普通的。

  而员工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与演员们“来戏”的情形还真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既需要演员专业能力和情绪力量的整合发挥,更需要管理者的激发和引导,需要管理者通过“说戏”来激发。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管理着,要能够按照每个“演员”的个性特征、能力特征和角色要求,将企业的战略剧本要求以“说戏的方式”说给员工、演绎给员工,需要能够以导演“说戏”的功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天分、创新的自信。

  让我们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员工大多能够真正理解战略剧本的要求、理解业务剧情的要求,并且能够全情投入、协同配合地进行“表演”(PERFORM)时,企业这出战略剧在客户面前、市场上产生的冲击力、感动力将会怎样?这一定是一种很难以用简单的指标考核来实现的一种竞争力、执行力境界。

  因此,“读剧本、选演员、会说戏”,我相信其意义会如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解惑、授业、传道”一般,将会有助于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获得整体软实力的一个显著提升,值得关注、值得思考。

  同样的一个英文称谓,仅仅是由于不同行业给出了不一样的中文解释,也就带来了当事人不同的管理行为、管理方式——总监、指导、导演。原本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当你把这几个解释放在一起比对时,从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的角度,还真是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或许,这也算是跨界学习、整合创新?

推荐
协助中国本土企业  提升组织发展内功 组织变革实战专家  企业长期合作伙伴
类别:卓越领导力 |   浏览数(1032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