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白洪山
领域: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协助中国本土企业  提升组织发展内功 组织变革实战专家  企业长期合作伙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10
  • 博客访问:1874899

专家文章

转型老板,请不要让员工蒙起眼来爬山 2011-05-05

 白洪山 专注于企业转型变革和组织能力提升 Hudson_pak@21cn.com

 
前两天看到一篇名人博文,是一位企业老板在介绍一次企业员工集体爬山活动的经历。在整个爬山过程中,员工们全部蒙起眼来,由这位老板牵着大家的手、听着他的指令一步步向山上前行,在费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登上山顶。文章末了,这位老板很自豪地感慨了一番——整个爬山过程中大家如何如何协作、团队如何信赖、如何有执行力。。。等等。
 
老实说,我看完之后很是茫然,外带伤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为什么?
 
茫然原因: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是——如果大家不蒙眼,大家登上山顶的速度会比蒙起眼来快得多、轻松得多!根本就不需要老板牵着大家的手、更不需要吆五喝六,你只要告诉大家上山这件事就够了。为什么非要让大家蒙起眼来、拉着你的手,以证明你很有领导才华?
 
伤感原因:我们很多的企业老板,其实就是这样管理着企业的员工队伍——蒙起你的眼、牵着你的手、制定你的路。。。,宁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拖着员工前行,也不愿意明确告诉员工要上哪里、到了哪里了。这样的企业,怎么能有效率?怎么能有执行力、竞争力?还谈什么创新、创造?更糟糕的是,这种现象在国内的企业里随处可见,尤其是对于转型企业来讲更几乎是“常态”,我的天!
 
转型如爬山,爬一座大家不太熟悉的山。其实案例中这个企业的老板还算好,起码他还告诉你要登哪座山了。对于多数转型企业来讲,当你请老板们讲解其转型目标、转型要求、转型状况时,要么是讲不清楚,要么是说这是企业的机密,不能向员工讲清楚,员工只要按照要求做就是了。似乎摘下员工的眼罩成了老板的管理禁忌,这个现象也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多数转型企业转不过来、转不好的原因了。其实,对于转型企业来讲,老板们真的可以从爬山这个案例中吸取一些基本的启示的。
 
第一、转型目标要明确,告诉员工要登哪座山。其实从爬山这个案例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告诉大家要登上哪座山未必大家一定会登上去,可是如果老板不向员工讲明到底要上哪座山,员工们一定是不可能上到山顶的——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要去哪里,最多是老板在那里吆喝、员工在山下转悠。因此,对于转型企业来讲,首先要让员工明白知道要去哪里,尤其是管理团队要有一致的理解,别让管理团队成了“转悠队长”。
 
第二、解决好登山目的,让员工愿意登这座山。是否要参与登山、是否坚持登上山顶,取决于员工对这件事的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员工心中需要一个努力登山的理由,可以让他想方设法登上山顶的理由。因此,老板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想清楚为什么要转型、为什么应当向这个目标和方向转,换句话说,老板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经过充分思考的转型理由。同时,老板要向关键员工充分沟通、双向沟通,让大家认同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无论沟通的水平如何,只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老板们对市场的领悟和积累,效果一定比让大家蒙起眼来拖着走、哄着走好得多。
 
第三、解决好登山能力,让员工实现登山目的。转型目标、转型道理、转型意义讲明白之后,还要解决员工的能力和必要的装备问题。在员工登山很累的时候,老板应当拉员工一把、给他点助力,给员工一些鼓励和支持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有效转型的重要一环是给员工新的能力、新的工具和做事方法,并且放手让员工按照转型目标、转型规则创新一些方式方法。事实上,正如上山的路、上山的方法多种多样一样,员工在推动企业转型、员工在适应要求进行转型的过程中,会发掘出很多老板意想不到的创新方法的,毕竟员工是整天在山下转悠着的。老板们不必以为牵着大家的手、按照老板指定的路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多数情况下老板也没爬过“这座山”。
 
第四、解决好登山动力,让员工觉得登山很值。登山者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地登上山顶,无非是几类原因:要么是心中有个登顶愿望、要么是有经济激励、要么是觉得好玩好奇。对于觉得好玩的这类人,可以游山玩水、可以被忽悠,但是遇到很难登上的山一定会溜号,更不可能会不屈不挠地登山。转型企业里基本上要以前两类登山者为核心,第三类人只能是跟随者。作为老板,一定是以心中明确的目标为主要动力的人,但是对于员工来讲,就要从两个方面给大家激励了,一方面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激励,但是更重要的是利益激励,要让大家觉得这个山登得值。不解决大家登山的内在动力,光是靠牵着手、顶着背、拴着腿,即使老板被累得个半死,也不一定能成功实现企业转型的。
 
总而言之,办企业如登山,要充分发挥员工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够高效率、可持续;企业转型如登上一座新的山,老板们要更加关注目标、把握角色和方法,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多从目标牵引、内在激励的角度,激励员工行为与目标的一致和协同。至少——别把大家的眼蒙起来。

推荐
协助中国本土企业  提升组织发展内功 组织变革实战专家  企业长期合作伙伴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522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