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沈志勇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品牌管理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危机管理培训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1
  • 博客访问:195192

专家文章

外滩踩踏事件反思:问责之外更需旅游安全机制保障 2015-01-27

 近年来,中国入境游市场持续低迷。在1月13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由中国旅游舆情智库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旅游国际舆情调查再次表明“中国入境游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而刚刚在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悲剧无疑给本已糟糕的入境游市场雪上加霜。


这样的悲剧无论何时何地发生,都让人扼腕叹息。铺天盖地的舆论问责再次掀起,俨如一场没有法庭的公众审判。问责是必须的,问责的意义是对责任人的惩罚,以儆效尤,也是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做一些疗伤。但对于旅游业来说,安全机制的建立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才是真正的刮骨疗毒,不能因为问责而忽视对真正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一刀切,让各种工作停滞不前。
旅游业乱象毋庸赘言,类似缆车高空坠落、导游带队强制消费等,看着属于意外或少数情况,实际反映的都是管理不利、缺乏规范。笼统而言,这些都可以纳入旅游安全范畴,生命不安全、经济不安全、观景体验不安全。轻则影响个别游客或景区,重则危及一大群人,妨碍整个旅游业持续发展。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


问题最容易发生在人流量集中的时候。在假期、最佳观景期等时间,人流量饱和的情况极易发生。其中,不排除某些景区为大规模收益,忽略对游客总量的控制,但更多的原因在于游客与景区信息沟通不畅,游客无法知晓景区客容量情况,景区也只能被动应对。
笔者认为,当下旅游业有三件事情迫在眉睫。
首先,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智慧旅游”的概念提出多年,但真正实践并应用的却不多。笔者认为,城市和景区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旅游舆情管理系统,做好客容量评估,实时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发布客流量信息,疏导人流,避免悲剧发生。同时,舆情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监测关于本景区的舆论动态,为景区管理提供充足有效的依据。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意外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损及游客,损伤景区口碑。万不可为眼前蝇头小利忽略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这一点已经有些景区的做法可以借鉴,如敦煌莫高窟实行游客预约与购票二合一,必须预约才能参观,而且实行单日游客人次总数的最高上限。四川稻城亚丁景区也对十一黄金周每天接待的总人数作出上限,每天仅限5100人进入,而且门票全部通过网络售票,现场不售。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明智的,值得推崇。


第三,重视景区现场管理。这次外滩事件如果在事发当时有管理人员及时广播告知和疏导,便不会有不断前涌的人群造成两面“交锋”进退两难,最终发生惨案。活动组织方也应该事先作出对人流量的基本判断,并依此做好应急预案。就像马路上的交通堵塞,必须有交警指挥才可以疏通。旅游现场也必须有管理人员,进行重点把控,以防万一。


外滩踩踏事件只是旅游事故中一次令人悲伤的意外,悲伤之余,我们更应该痛定思痛,找到祸根。要想更有效地避免问题发生,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裹足不前。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不仅进行了相应追责,并逐步开启铁路体制改革。我们看到的是,铁路建设速度放缓,铁路安全得到从上至下前所未有的重视。旅游业也应该来一次大规模调整,在安全机制的建立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当下的中国旅游市场正处在调整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先生在此次旅游产业论坛上预测,2015年中国入境游还将会继续走低并将在2016年的某个阶段反弹。外滩踩踏敲响旅游安全警钟,没有安全机制保障,难有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我们应该趁着调整期,借助旅游舆情系统,加快自身的安全机制建设,练好内功,完善好旅游体验的细节,为迎接入境游乃至整个中国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打好基础。(本文作者沈志勇系新媒体营销顾问,中国旅游舆情智库成员,交流可加作者个人微信zhiyongpr)

推荐
危机管理培训专家
类别:酒店旅游 |   浏览数(240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