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硕斌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22
  • 博客访问:2924625

专家文章

刘硕斌:系统禅悟法的第二个过程:参问 2013-05-06

          什么是参?

参,是加入、进入之意,如:参加、参与、参观、参考、参禅、参照、参学等等;问,即是问问题。

这里有一点通常的参禅方便介绍给大家。

前面我们阐释过,这个时代,即是佛教界人士喜欢说的末法时代。语言、文字、思想、概念已经成为我们参悟本来,参悟智慧的最大障碍。但障碍也是菩提,越大的障碍越是入门的要径,识得这一层,障碍就可成为最大的方便法门。深圳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称之为“破文字相法” ——末法时代最为应机的方便大法。

当你对一些核心词语的本意理不清时,你不如尝试用联想的方式组词,象上面对“参”的理解。当词语足够时,其的本义、源义会很自然被捕捉到,且不易被他人的诠释局限。

为什么能这样呢?

其实这是向产生词语、概念理路的反向回归的方法。比如“参”这个字义,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人们演化出其它词语时,必然都延展了其的本义,各个概念词语虽然千差万别,但始终蕴涵了其的共性本义,这点共性就是源义。

参,既然是加入、进入之意,那究竟用什么加入、进入呢?

好比说参加一个学习课程,是用身体、躯体参加,还是用心参加?用多少心来参加?用心的程度会反映出一个人认真的程度,最终会决定其做事的成效。所以学校老师经常会告戒学生要用心,要认真,要有良好心态;要全心全意;要聚精会神,不要跑神,俱是从用心的程度来表达。现在培训界很热门的企业教练技术不就是从心态入手形成调理方法的吗!

参禅“参”的状态与世间法的状态并无两样。以前禅师大德说,真正的禅师有时如踞地狮子,有时如金刚王宝剑。什么意思呢?狮子在捕猎时,全神贯注,眼睛盯着猎物,身子半蹲,四爪抓地,蓄势待发,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又象斗鸡,紧盯着对手,不敢丝毫轻举妄动,所谓呆若木鸡。有时又如金刚王宝剑,所谓菩萨低眉,金刚怒目。金刚威严,眼若铜铃,手持利剑,剑气所到,气势如虹,时刻准备着降魔伏怪,为大护fa。

一个禅者,需要具备如此大勇气。这也是参禅与一般学习最大的不同处:全力以赴,时刻观照,捕捉内心最细微的变化,甚至在其还未发动就能觉察而自灭。所以说,学禅其实就是四个字:认认真真。那究竟要认真到什么程度呢?认真到每时每刻的用心处都要明了。这不就是世间法么!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再好比学写毛笔字,练习书法,不用心只用手写可以吗?用心要用到什么处呢?臂上、手上、笔上,还是笔尖?当你想改变你的字体风格,不在笔尖的横竖上下手用心能行吗?再好比欣赏书法,是手在临摹还是心在临摹?笔就象剑客们的剑,未必都得天天擎在手上,所谓“心中有剑,手中无剑”。

所以,参禅较一般社会人士更要知道用心处,每事每物的用心处。有些禅油子天天叫嚷不要动心、用心,不起分别心,好象这就是禅,谬也,此不过是禅之思想。而修禅法者,不是不用心,而是要明白用心处,这才是入道门径。要懂得用心,要会用心,才是真行愿。否则,成佛岂不如金石铁木么!

起了疑猜,能有一个参的状态和心态还不够,还要知道问。NLP神经语言程序学说,答案就在问题里。要能把答案和结果问出来。

究竟如何问呢?问题体系本身就有一个结构问题,问题体系的结构表明问问题本身就存在一个内在理路及思路问题。所以,问问题不仅是一个思考分析的辩证过程,还是一个采集信息及对信息真伪进行识别的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产生问题的内在理路。

从根源上说,世上本无所谓问题,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我们设定了问题!因此,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主要有:

一是目标或标准的设定及达标问题。如:

Ø  不同的人标准不同,要求不同,产生的问题不同,问题的程度也不同;

Ø  当设定的目标或标准不能达成时,或达标的程度不同时,产生不同问题;

Ø  当我们的期望值、欲望与实际不符时。

二是无明——缺乏前瞻性问题。前面我们也已分析过,主要是以下原因:

Ø  信息不足;

Ø  知识不足;

Ø  经验不足;

Ø  思维辩证能力欠缺。

三是不当的人在不当的时候做了不当的事造成的。如:

Ø  不当的思想导致的问题;

Ø  不当的言行导致的问题;

Ø  没有真正及时发现问题,后果是导致成为问题或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Ø  没有在最恰当的时机解决最相关的问题,后果是问题越积累越多,变成复杂问题;

Ø  解决时缺乏系统性和战略规划,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制造问题的过程或是制造更多问题的过程。

以上皆是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问题的思路。

但参问问题的目的就是为问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问出结果来。

但凡追寻结果的意识都存在一个潜在的有关时间维的假设:即我超越不了时间,所以我不知道结果,但我想知道结果。因此,所有问出的问题,从时间维上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过去问题、现在问题、未来问题。在佛法对应成就的正好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并非偶然,实为内在必然,读者可参参。

一是对现在未知 的事物或知识提问,如这个东西是什么;

二是追究产生结果的原因,如为什么业绩会下滑;

三是前瞻未来,如我们企业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时间维的障碍是我们这个宇宙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所以,世间法多沉迷于时间维生成的物象与问题——幻、苦(佛教认为),而宗教的出世间法则在用所谓的修行方式试图完成对时间障碍的超越。

当然,还有一种问问题是为自我发泄,这不是属于参问范畴,但要识得其心行才可调整和避免。

比如困境中的人经常这样问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倒霉,运气为什么这么差?”问问题的目的很显然是一种发泄,一种自我安慰式暗示,因为我运气差,我倒霉,所以失败是可以理解接受的——为自己的失误或无能自我开脱。但同时也暗示别人,我是个倒霉蛋,我运气差。运气差的倒霉蛋谁愿意挨着呢,于是更加倒霉,更加运气差。所以说,人不自信很大程度是受制于自己提出的,自我暗示的很多不自信问题!

推荐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类别:领导艺术 |   浏览数(155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