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成达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46
  • 博客访问:1767195

专家文章

关于“太榆同城枢纽”项目的规划设计阐述 2011-10-30

标签:

  关于“太榆同城枢纽”项目的规划设计阐述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太榆同城化”加速的项目。从太原南站,经武宿国际机场,到榆次编组站,“三点一线”长约15公里。地下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名为“太榆同城APM线”;地面修建连成一线的若干小游园,名为“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三点一线”因此而构成山西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空中、地上、地下立体交通枢纽,推动“三点一线”两侧整合成全国最大的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之一,推动“三点一线”两头的四个科工开发园区实现同城整合、优势发展。“太榆同城化”由此顺利实现。
  
  

 一、关于“太榆同城枢纽”项目

  “太榆同城枢纽项目”表述:

  由铁道部和山西省共同出资新建的太原南站,与国家级太原高新区、国家级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武宿物流区相邻,是华北区域内仅次于北京南站建筑规模的铁道交通枢纽,又是一个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以及公交、出租、轨道交通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太原南站参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在规模、功能、设施和景观上与国内新建的铁道交通枢纽站相比毫不逊色。

  榆次站位于榆次老城北关,与省级榆次工业园区和省级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是扼石太、同蒲、太焦三条铁路干线交汇之枢纽的客货混合型一等编组站,是太原南站的辅站。随着包括“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等山西省内新建、扩建铁路项目的完成,榆次站的客货流量规模将不断增大。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于2008年开工建设的航空货运楼、2010年开工建设的太原机场快速路、机场油库扩建和位于太原南站附近的新导航台等工程建设完成后,在满足未来600万人次年客运吞吐量保障需求的基础上,货运能力亦将大幅度提升。

  处于三点一线的太原南站——武宿国际机场——榆次编组站,长度不过15公里,已有太榆路和石太线(太中银线)将其连成一线,又有太旧高速、太原环城高速、立交枢纽及国道、省道相邻。如果再把太原市的长途汽车总站南站迁于太原南站附近配套,把晋中市的长途汽车站迁于榆次站附近配套,这15公里空间无疑是国内之空中、铁路、公路运输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事实上,这里已经是山西省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域。

  本项目拟从榆次编组站(也是计划建设的“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榆次站),经武宿国际机场候机楼到太原南站,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线——太榆同城APM线(太榆同城旅客自动运输捷运系统)与计划建设的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之“太原南站”站连接;拟从榆次站西侧,中绕武宿国际机场外围到太原南站西侧南中环街,建设“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南北段分别与环机场森林带相连);地上地下统称“太榆同城枢纽”(见图示)。

  二、“太榆同城枢纽”项目的可行性依据

  1“太榆同城APM线”的设计定位:

  ①构成火车站和机场的立体交通枢纽。

  无论从国内机场,还是从国际机场的经验来看,大城市的机场与主要的火车站都应当有一条专用的轨道交通线和机场衔接,使之成为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据媒体报到,北京2008年开通的机场快轨,从市内东直门直达首都机场2号、3号航站楼;上海从市区到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地铁去年已开通运营;广州东站至白云机场的地铁开通后,去年又建成世界第一条全地下APM线并开始运营,今年又在考虑从广州北站到白云机场建第二条APM线;深圳直通机场的地铁今年6月将开通运营。特别要指出的是,今年6月全面启动的陕西省《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建设中,新区除有西安地铁1号线、5号线延伸入区外,还要新建5条地铁线;直通咸阳国际机场的有两条,其中一条就是连接西安火车站和机场的“北客站——机场线”。资料显示,西安市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为200.6亿元。而在中部六省,武汉、长沙、合肥、南昌、郑州5省会机场的轨道交通,有的正在兴建,有的即将兴建,惟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目前尚无计划兴建轨道交通的信息。

  实施本项目,使太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主要火车站太原南站和辅站榆次站同武宿国际机场连为一体,使空中和地面、地下的交通运输成为一个整体,必将大幅提升太原、榆次的交通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潜力。完成本项目,在“十二五”期末,太原将真正成为山西构建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区域交通体系枢纽,有利于发挥山西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快发挥太原经济圈的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能源基地服务作用。

  据公示的《太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从2012年到2030年,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4号线、2号线二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5号线、6号线、7号线,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通车里程为233.6公里。2012年~2017年前后为近期建设阶段,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形成力字形的基本框架,通车里程为48.213公里。

  其中,1号线东南经太原南站到达终点站龙城大街东站后,至马练营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与武宿国际机场在西北方向相邻。

  在这个方案中,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直接连接机场的设计。在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在阐述“太榆同城化”时,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两市道路、轨道交通、供水、供热等设施对接共建”。所列“基础设施”中之“轨道交通”,虽有太原“方案”,尚无晋中方案,根本谈不上实现“对接共建”。即便是现在立刻做出延伸地铁1号线的规划设计,连接机场到榆次站,而且立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连接机场、实现太原晋中两市“轨道交通”对接共建,最快也是在2017年以后了。从时间上看,已是未来“十三五”规划中期了。由此可见,惟有实施本项目,才能实现太原晋中两市在“十二五”实现“轨道交通对接共建”的目标。

  ②高起点建设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区域立体交通枢纽。

  APM线,英文AutomatedpeopleMoversystems的缩写,即旅客自动运输捷运系统,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安全快捷绿色环保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代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水平。该系统问世后,在国际上主要用于大型机场的旅客运输。美国华盛顿、亚特兰大、迈阿密、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等世界大型国际机场的APM线已安全快捷运营多年。我国的首都机场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和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于2007年启动APM线项目,当年10月完成建设和调试工作后开始运营,至今状态良好。

  据媒体报道,广州于2010年11月8日正式开通试运行的世界上首条全地下APM线,全长3.94公里。2006年10月,广州市发改委第二度发文,APM线工程总投资估算为21亿零686.77万元。动工之前专家论证持续了两年多。专家论证认为,广州首条APM线走向最大的特点是,以地下通道形式打通海珠区和天河区,充分发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辐射和集聚作用。最艰难的地下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完成后,承担APM线9个车站的机电设备安装和装修任务的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是2009年8月进场的,2010年6月全部完工。

  据媒体报道,作为世界首条全地下APM线,广州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按照设计标准,工程采用了大量先进工艺、材料和技术。如消防工程的高压细水喷雾系统、给排水工程的真空排水系统、建筑装修的部分墙体材料等。为防止人员误闯入节能轨带电区域,安装了全国首创节能轨带电安全警示灯,效果非常好。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在广州乃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都是首次使用。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广州APM线已经把中国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引领至世界的最前沿,我们为什么不“取法乎上”呢?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10日、3月17日,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分批到广州考察APM线,拟采用其胶轮胶轨制式建设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3期工程。双方就线路规划、设计理念、建设管理的车辆车型采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中部六省中,武汉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最早、规模最大。位于汉口地区的1号线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别于2004年9月28日和2010年7月29日开通运营。在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2号线一期工程是第一条国内过江地铁;北起汉口金银潭站,南至武昌光谷广场站,全长27.2公里;2006年11月16日开工,2012年建成。据资料显示,过江地铁开工当年,武汉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62.312亿元。据媒体报道,太原市2010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22亿元。

  而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的地铁,也都在2009年先后开工建设,且规划设计了火车站与机场的连接。太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落后于中部其他五省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没有规划地下轨道交通连接已落后于中部其他五省会,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如按中部六省现在的“十二五”规划完成后,山西虽然已进入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行列的“新山西”,但在中部六省中仍然是远远落在最后的“新山西”。

  实施本项目建设“太榆同城APM线”,情况就会从根本上改观。这不只是一个排名先后问题,而是一个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尽快打造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立体交通枢纽问题,也是一个尽快实现在“十二五”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用“太榆同城化”推动太原城市群建设、以打造中部六省“北引擎”的问题。APM线是世界上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广州APM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全地下的APM线。本项目之“太榆同城APM线”则是世界上最长的全地下APM线,是世界上第二条全地下APM线。太原后发先至高起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太原晋中将在高起点上建成山西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区域交通体系枢纽。从这个角度看山西,实实在在是一个“十二五”再造的“新山西”,一个在中部和全国都不落后的“新山西”。

  2“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设计定位:太原、榆次结合部的大型休闲绿地。

  ①在太榆同城化的进程中,在太原南站建成后客流量、物流量将会大幅提升;随着太原武宿物流区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晋国际商贸物流城的建成,太榆路两侧太原榆次结合部的城区人口密集度都会持续上升。就是不做本项目,在即将形成的太原、榆次又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区中规划一个较大规模的休闲生态绿地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武宿机场周围,造宽百米左右的环形森林带,种植速生树种,成林后对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很有好处。而在机场环形森林带向北到太原南站西侧南中环街、向南到榆次站西侧,与地下APM线路走向大体吻合的地面,划出一条宽近百米地带,在地下APM线的几个大型车站地面出口之间,建设功能有别、风格各异的、以花、树、草地为主的小游园,构成立体交通枢纽和城市建筑群中一道生态文化风景线,既满足了广大务工人员和居民就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与地下APM线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新的观光景点。满足旅游观光购物的出行需要是广州首条APM线的主要功能定位。APM的车厢无车头,前为挡风大玻璃能清楚看见列车运行的隧道。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中向前望去,乘客有穿越时空之感。广州首条APM线南端所在海珠区的赤岗塔、向北下穿珠江主航道海心沙、珠江新城广场,此地段的地面上是广州城区内重要的景点。本项目的“太榆同城APM线”与之不同,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但是同地面的“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相结合,即具有旅游观光的辅助功能。

  ②太原南站西部西南部近邻太原市的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榆次站南邻榆次工业园区西邻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省级产业园区。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太原、晋中两市在这个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区域交通体系枢纽和人口密集地,并没有统一规划生态景观、休闲绿地建设,两市仅在各自的开发园区建设中有所规划。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实施本项目,不仅是一个必要的解决方案,而且必然会提升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价值和土地使用价值,有利于推进太原的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武宿物流区及周边区域建设和晋中的两个省级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太榆同城化及太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形成必然产生重要作用。

  三、建设“太榆同城枢纽”是一个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太榆快速同城化的项目

  前不久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节中提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正式把“太原城市群”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十二五”重点推进的区域。

  重点推进,就不是一般的推进,而是在国家层面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的科学发展举措之一,这当然是山西“十二五”规划必须要做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之一。

  而“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的区域发展,太榆同城化又是山西省和太原市、晋中市必须要做的功课,而且是应当“只争朝夕”去做的功课。只有率先实现太原市城区,尤其是小店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的同城化,才能实现太原和晋中两市的一体化发展,也才能真正构建太原城市群的发展核心。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这正是太原城市群区域发展的自然历史逻辑。自2004年从山西省委原副秘书长李淳先生发表太原经济圈的研究成果以来,山西学界、政界、商界有识之士经过数年研讨和两市个别企业的实践,太榆同城化发展已成两市政府、企业、市民的共识,可谓毋庸置疑。

  2009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中部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指标和一系列任务要求。在“培育城市群增长极”一节中,要求“太原城市群,加快太原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提升,稳定推进以太(原)榆(次)为中心,公交、电信、金融、市政设施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建立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将太原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较强辐射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圈。”这是第一次把“太榆同城化”、太原城市圈经济圈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如今,2009年、2010年两年过去,有赖于“太榆同城化”实现“加快太原市城市空间扩张”,在两市政府层面仍在研讨中。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夏天,袁纯清书记履新山西,‘太榆同城’又一次被重提。”同年10月26日,山西新闻网发布报纸上刊登的《大太原核变——太榆同城化构建大太原都市圈》长篇系列报道,相当完整全面地描述了太榆同城化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太榆同城化的加速发展,已经摆在山西省和太原市、晋中市的议事日程上。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有太原市主要领导表示,目前都市圈发展的大规划省里已经确定,作为都市圈建设的“突破口”——太榆同城化,目前关键是高标准规划,要以国际水准、时代眼光,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一把尺”丈量;目前,太原市推进太榆同城化和都市圈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具体为:把小店区、汾东新区、榆次区、清徐县东部作为太原和晋中的“共建共管区”,探索在行政区划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启动一揽子开发。

  而本项目,建设“太榆同城枢纽”,正是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太榆同城化的一个项目。实施本项目对山西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具有的推动全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前述“设计定位”中也阐明,此处不赘。下面是从“太榆同城化”的层面上进一步加以阐述。

  1、本项目是“太榆同城化”规划和建设的试点。

  太原市和晋中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各自形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两市今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不过是各自在已形成的“路径”上的延伸,并没有共同规划“太榆同城”发展的共同“路径”。两市一旦“共同规划”,既涉及太原、晋中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调整,更涉及两市接合部小店区、榆次区等区域“十二五”规划建设内容的全面调整。现在已是2011年6月,要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划定太原、晋中两市接合部的“共建区”,制定出新区总体规划,绝非易事;实施此“总体规划”,使其产生推动两市接合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内在张力,更难“一蹴而就”。

  本项目之“太榆同城APM线”,政府投资主体以省为主、两市为辅,“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以两市政府投资为主。把本项目作为两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共同规划的共建试点,从而使“太榆同城化”在这里率先化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使山西省和太原市、晋中市两级政府在操作层面上迈出“太榆同城化”的实质性一步。

  2、发挥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释放的巨大经济、社会效应,在两市接合部“共建共管区总体规划”未正式出台之前,推动太榆接合部的“五大产业园区”实现“共建同城”。

  在太榆接合区域的太原市小店区,现有国家级的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武宿物流园区;而晋中市的榆次区则有省级的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榆次工业园区。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建设,形成了以电子装备与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入区企业已达2000余家,已成为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与之相邻的国家级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重点引进IT、新材料、机械电子、生物制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自2002年7月开始建设以来,其装备制造业已拥有“太重煤机”、“智奇铁路设备”、“太原长安重型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为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今年5月2日山西媒体报道,“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复同意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是中部地区第一家“。太原南站南正在建设的武宿物流园区,规划占地2600亩,定位为太原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的龙头,是带动太原、晋中两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项目。该区建成后,将以现代物流基础设备和信息网路服务两大平台逐步建成连接全国公路主枢纽的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和全省现代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建成集装箱多式国际物流体系和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园区中在建的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是交通部规划的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是我省“十一五”重要工程,也是太原市无水港口岸工程。该项目占地500亩,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智能和交通、港站枢纽多式联运、信息网络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太原城市群商品货运物流的陆运口岸通关能力、推动太原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榆次工业园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汽车装备制造基地。于2002年7月开始建设以来,已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器设备制造产业的聚集地,加快了晋中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医药工业园区”为山西重要调产项目,现已拥有“清华紫光药业”、“安特生物制药”、“上海信谊制药”等10多家先进制药企业,已成为展示山西现代医药产业形象的窗口和全省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开发区内在建的三晋国际商贸物流城,总占地面积近千亩,定位于建设山西乃至华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模式最新、物流最畅、服务最优”,是集“商品采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会展加盟中心、商贸旅游中心”于一城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

  太原南站经武宿国际机场到榆次站,“三点一线”两侧的太原、晋中两市接合部拥有建立门类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区的独特优势。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如今“三点一线”两侧已是山西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发展最快的区域。把“三点一线“两侧的小店、榆次接合部划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必然形成门类完整的、山西省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区。此园区的同城共建必将对“太榆同城化”直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以上是太原、晋中两市的接合部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五大产业园区。产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核心支撑。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才能实现。“五大产业园区”分别是太原晋中两市的主要产业、重要产业的空间集聚地,是太原晋中两市的重要发展引擎。“五大产业园区”实现“同城共建”,才有实质意义上的“太榆同城化”发展。太原这两个开发区和晋中这两个开发区,都是享有国家政策优惠的开发区,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但在实际上又存在着重复、掣肘等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急需通过“同城共建”来解决。据媒体报道,太原的小店区今年在工业布局方面,又要以西温庄为重点区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工业项目。此举不仅同太原两个开发区的新型工业项目重复,也同榆次两个开发区的新型工业项目重复。这无疑是还要继续在自己的“路径”上发展的信号,不利于“同城共建”。因此,在实施本项目的同时,需要求“五大产业园区”立即开始进行“同城共建”的规划工作。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请注意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相关提法:

  ①“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

  “一核一圈三群”的这个城市群之核,要在“十二五”期间、在“圈”、“群”形成之前“形成”,而不是“十二五”之后形成。今年已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显而易见,两市这五大产业园区是否能“同城共建”,是太原城市群的“一核”能否形成的关键。开局之年实现两市五大产业园区“同城共建”,实已成当务之急。

  ②要加快推进太原榆次同城化。太榆同城化要由省级统筹,以“三规”为引领,实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五个统一,推进两市互动、互通、互享。具体实施为:加快太原南部新区和晋中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将两市接合部划定为“共建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两市道路、轨道交通、供水、供热等设施对接共建,整合协调两市之间的开发区和物流园区,共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推进两市公共服务设施、旅游资源共享和金融电信同城化,实现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旅游同线。

  划定“共建区”,制定“共建区”总体规划,是“加快推进太原榆次同城化”的实际步骤。采取这个步骤的指向,是形成“一核”、“一圈”为中心的太原城市群。而实施本项目,不仅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两市“轨道交通”对接,更重要的是本项目必然带来的周边土地、环境升值。这是一个杠杆。在“共建区”的总体规划尚未出台之前,在政府“同城共建”的产业政策主导下,这个杠杆将直接促进五大产业园区的产业整合,促进五大产业园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园区”。这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整合共建”,必然能产生时间短、速度快、效果好的局面。而五大产业园区整合共建的同城化过程,必然成为推动太榆接合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成为一个生产力发展过程。此举,既为从容制定“共建区”总体规划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使太原城市群“一核”、“一圈”的形成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合乎规律的逻辑结果。

  3、发挥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释放的巨大经济、社会效应,在太原市和晋中市接合部划定的“共建共管”区域全面实施同城化。

  在实施太原、晋中接合部全面同城化时,要把节约平原耕地纳入“共建共管”中。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其数量稳定和质量提高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太原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加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耕地质量差,太原谷地的耕地更为宝贵。因此,在尽可能保存平原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推动太原都市圈发展,应当是两市实施太榆同城化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实施本项目,可以提高项目区周边土地居住环境价值,有利于在现有规划用地的条件下增加容积率,提高人口密度,有利于保存共建区的平原耕地,发展城市农业。

  据了解,山西10几所高校要搬到榆次,第一期规划图已经出炉。这个高校新校区,紧紧连接晋中北部新城,占地万亩,至2020年规划期末,可入住10所高校,容纳11.5万学生。待高校新校区规划已形成稳定的城市结构和校区规模,产生事实上的高校集聚规模效应后,还将启动高校新校区二期建设,扩大新校区集聚与规模效应。对于太榆同城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是推动太榆同城化的重要举措。这样,两市接合部规划的“共建区”中,除五大产业园区和原有的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园区外,又有了一个毗邻本项目的高校园区。两大高校园区在“共建区”内将成为山西最重要、最大的文化资源聚集区。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太原晋中接合部划定的“共建区”,不是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定位,而是一个现代田园城区的定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太原城市群建设中的标志性体现。由此可见,在小店区和榆次区,除紧邻本项目“太榆同城生态景观长廊”之两侧、可划出一定范围建设用地供高新科技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及相应配套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其他区域,应尽可能保存平原耕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规划为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区为宜;在太榆结合部的山区、丘陵地带,以规划经济林区为宜。总之,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的太原城市群,从总体看,应当是一个与工业时代有别的现代田园城市群。“太榆共建区”应当成为一典范。

  综上所述,实施本项目,构建山西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立体区域交通体系枢纽,并使其建设水准提升到国内外先进层面,以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应;通过推进对太原、晋中两市工业化、城市化具有主要引擎作用的五个产业园区的同城化发展,使太原晋中接合部的“共建区”顺理成章地形成山西省现代装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及观光农业产业的密集聚集地,在完成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之“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通过实施“共建区”总体规划,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田园城区,并成为山西“十二五规划”之“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一个在全国、在中部都毫不逊色的大亮点和重要标志;从而实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开太榆同城化的实质性步伐,使太原晋中接合部“共建区”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太原城市群核心区中的核心、成为推动太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举全省之力实施本项目。

  据媒体报道,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把太原都市圈(即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太原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开发区域,成为中部崛起新的增长点,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因此,举全省之力来实施本项目是理所应当的。

  举全省之力,主要是指财力。建设全地下APM线,需要百亿以上巨大的财力。集太原晋中两市财力,在建地铁的同时再建APM线,几乎不可能,只能举全省之财力才能实施,否则仍然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议把本项目补充列入山西省和太原市晋中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中。鉴于本项目在加速推进“太榆同城化”,进而加速推进山西“十二五”规划实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省投资为主,太原晋中两市投资为辅,并争取部分国家投资,在“十二五”期间新增上百亿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也是能够做到的。而“太榆同城枢纽”项目完成后,仅经济效益也绝不是数百亿资金的回报。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实难估量。

  为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建议太原地铁1号线南端终点站改为“太原南站”,向东延伸后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

2011年6月25日

推荐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类别:扩张模式 |   浏览数(438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