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李政权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品牌管理 
地点: 云南 昆明
签名: 推动合作企业成长与中国营销进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2
  • 博客访问:443885

专家文章

《成就优势渠道》节选2 2005-12-12

标签:

《成就优势渠道》节选2:考量渠道控制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去粕存量的跨前一步,获得好发展。之于营销、之于渠道,亦属如此。 当然,就渠道而言,如果要克服经营失范等旧恶提高产出、增加可控性,或是增加拓展空间又或另辟蹊径,培养新的销售增长点,等等,都难免不牵涉到一个回顾与展望的问题。 下面就与业界朋友概要探讨一下。 

渠道规划:积重

  谈渠道,就不得不谈渠道规划。但就市道表现来讲,渠道规划问题明显受到了一定的轻视或者说是忽视,以至众多问题都集中在了本不正源不清的渠道规划环节,致使渠道运营中的许多毛病都能从中找到祸根。 

  一、观念仍停留在企业本位、产品本位,在进行渠道规划的时候,许多企业都将平常挂在嘴边的“围绕消费者转”的老训抛在了一边,仍习惯性的从经销商、中间商、终端商下推到消费者,以至其中出现了许多到达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意识与能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质差商家,实用性不足。最后,产品与服务的目标消费者到达率,出现大情况,也不得不对渠道作出重大调整,或极大的追加自身投入,极为不合理。 其中一个相对普遍的表现细节就是:重点客户局限在大经销商、大中间商、大终端商层面,而发生大频量、高频率甚至是较高利润贡献率的普通终端网点,被重视度不够,难以位列重点客户的名单之列。最后出现如后等等问题:一方面普通终端之重点客户的铺货上架、服务得不到及时的供应与满足,断货,而另一方面却在一些质差终端遭到了被撤货与驱逐。 

  二、对渠道的投入产出比事先测算不足,或者是犯了缺乏前瞻性的短视毛病,最后不是导致渠道成本不堪重负,就是“舍大求小”因小失大。 如有些企业面对某些超级卖场的高门槛,已经有转向其它渠道成员求其次的动作。这似乎说明了一些企业为弱化渠道过于集中风险,重视起对中小终端的精耕细作,但它们却又陷入了另一些“陷阱”:这些成员的门槛低,却并不意味着它的利润产出条件高、风险小,因为其中还有这些卖场的抗风险能力、顾客量及销售量、诚信、追加投入等等变数在发生影响。也就是说:一个进场费仅需500元但销售贡献明显不如沃尔玛的终端,最后的总投入及投入产出比却可能超过沃尔玛。 

  三、渠道扁平化规划是个长期的主题,但扁平要符合产品特性,要与自身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直接承受渠道投入风险的能力及其营销资源可用度相适应。 

  否则的话,目前一些企业渠道扁平化进程中的问题就难免不会进一步蔓延:由于以前渠道管理的层级特征相对明显,而如今却因渠道层级管理的焦点法则淡化,难免滋生出散、乱和力有不逮的管理问题;即使管理能力能凑合了,渠道服务及维系能力,高涨的直接渠道投入又对自己形成了严峻考验。 

  四、在不同的竞争状况,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产品品类的推出期、不同的企业发展期、不同的消费时段、不同的商业资本发展阶段、渠道问题的不同,固有渠道的存在环境就可能发生动态变化,这对渠道开发及调整进度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上,由于认识及短期利益牵肘问题,许多企业的渠道往往是调整滞后、问题频出。 

  比如,在产品上市初期,自身人财物等营销资源有限,就可以充分利用产品利润较高的特点,相对充分的调动更多层级的渠道成员来谋市;如果产品价格体系趋于脆弱,而自己又没有新产品推出,这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压缩渠道层级,以削减渠道运营成本确保渠道体系及自身的利润,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目的。 

渠道管控:老大难

  对渠道的管控一直都是渠道运营中的老大难问题。如果按不同管控手段将之做一定程度细分的话,可大致分为考评、激励与监管三个层面。 

  一、从最开始的经销商选择到后续的经销商及其它直供商家考评、监管,缺乏规范化的动作,一个直接表现就是多按浮于表面的信息、业绩结果和经验办事,缺乏实战科学的工具。 

  这是一个由来已旧的问题,如此办事通常出现的情况是:考评结果与背后事实不符,对渠道成员的取舍、奖惩,渠道政策的调整、渠道问题及销售队伍的规整等等缺乏指导性。 

  二、渠道激励措施的效果,因为商家习惯性的将激励支持嵌入价格,由于行业激励措施竞争的恶化,由于激励措施的执行过程缺乏控制,而受到极大的淡化,与此同时的是,在一些企业较为普遍的出现了通路促销压倒消费者促销、通路支持压倒消费者拉力培育之投入的情况。这又从一定程度造成了过度营销问题的繁衍。 

  三、监管“围城” 

  主要的表现有如下这么几点: 

  1、对许多中小制造商而言,就渠道体系的监管就象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一样,充满了许多人治的成分,变动及不稳定因素极多。 

  直接现象就如:渠道体系多是销售人员个人的体系,而难上升为企业可控制的整体销售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渠道环节不是人走茶凉,就是政策支持因为个别人为因素差异过大,给整个市场体系

类别:市场策略 |   浏览数(709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