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从忠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领导艺术  其它类别  商业模式 
地点: 江苏 南京
签名: 电商培训模式-世界咖啡与传统企业电商规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165
  • 博客访问:5638272

专家文章

戴尔是什么? 2006-08-22

标签:

  一个成功的辍学CEO、一家逆市而上的扩张型企业、一种直接而强大的商业模式?还是一个业界残酷的“职场火坑”、一只具有“丑陋”文化的商业怪兽、一种带有灰色特征的商业运作?

  林林总总的看法,从各个侧面包围着戴尔,搅动着矛盾,让人无法窥其一斑而知全貌。站在不同的立场,关于戴尔的观点截然不同,集合正反双方的立场,我们看到诸多的表述片断——

  对于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来说,戴尔是一只不错的股票和投资对象。其2004财年第一财季营业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出货量同比增长29%。现金周转期为负38天,创业界纪录。运营利润占总收入的8.5%,攀升到两年半以来的最高点;而运营支出比例则降低到9.8%的历史新低。本财季末,戴尔手里的现金及投资总额为103亿美元,还重新夺回了全球PC市场的老大位置,市场份额比第二名高1.2个百分点。“厦门市政府和戴尔在1997年底签署合作协议,1998年8月开始生产,当年销售额3亿元人民币,第二年19亿,第三年37亿,第四年75亿,去年175亿,”谈起戴尔这个项目,曾是厦门主管科技和工业副市长的王榕先生显得很满意,“年均增长幅度在70%~80%,今年会达到220亿~225亿元,戴尔已经成长为福建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令王榕和厦门方面不太满意的,是戴尔将进行台式机研发的中国设计中心放在了上海;将全球服务中心设在了大连,“选择大连可以理解,因为要支持位于东北亚的日本市场,但我们确实很希望戴尔能把设计中心也放在厦门。”不管在厦门、上海还是大连,对于戴尔中国董事总经理符标榜来说,重要的是把过去5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五年扎根中国市场,戴尔的排名已跃升至三甲,总出货量同比增长67%,服务器市场的增长超过100%。无论是服务器还是笔记本电脑,每销售5台就有一台是戴尔的机器……”

  近一年戴尔股价趋势图,目前戴尔股价比一年前上涨了30%。不过,天性质疑的媒体更喜欢探究这种高速增长之下的灰色地带。近两个月来,关于戴尔的模式、用户、质量甚至企业文化,都引发了中国媒体界的极大关注,这种热情一如当年戴尔初进中国时引发的大讨论。有趣的是,用户一点也不关心这些,来自计世资讯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65.1%的用户认可戴尔的特质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被很多媒体挂在嘴边的“低价、直销”的权重加起来还不到20%。“我们不关心厂商怎样销售,是直销还是代理,而是关心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我们关心质量和服务,”上海大众保险公司计算机中心技术主任张洁的观点听起来很有代表性。

  从微观层面的用户上升到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控部门,来自商务部的数据传递出中国政府对戴尔的肯定,在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02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排行榜中,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的全年出口总额达到了11.7亿美元,在总体排名中位居第十一,位居国际IT厂商第一。2002年,戴尔在中国采购总额为40亿美元,占公司全球采购额的20%。……

  更多的切片还可以穷举下去,5年来戴尔在中国渐趋稳定的公司布局、产品架构和管理团队,看上去脉络也挺清晰。但是,一个真正的戴尔似乎依然无形无界。戴尔增长的秘诀在哪里?戴尔带来了哪些竞争和威胁?戴尔创造了哪些新机会?为什么很多人模仿戴尔往往东施效颦?为什么戴尔模式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挺难?深入戴尔现象的幕后,探究戴尔模式的成功,就必须首先肯定一点:戴尔是一家先进的企业。

  先进的戴尔富有争议。因为他在全球快速增长的势头咄咄逼人,因为他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令人侧目,因为从产品技术到运营模式,戴尔的表现都显得过于简单而直接,那么,戴尔的先进究竟在哪里?戴尔的先进可以复制吗?“形而下的”戴尔:直销、个性化、全球化、零库存“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可见、可闻、可触摸的具体形态——这也是最容易观察戴尔的角度。“戴尔的特点,我认为一是生产组织的全球化,二是产品的个性化”,厦门市前副市长王榕对记者说,“戴尔在全球范围内采购5000多种零部件,通过把现代物流、信息流的功用发挥到极致,使其采购成本降到最低;而在产品生产上,采取完全个性化定制方式,去年在厦门做了150万台计算机,就有100万张订单,平均1张订单对应1.5台计算机。海关总署负责人端木君来厦门视察时,就曾评论说戴尔是他看到的企业中生产个性化最强的。”

  个性化面对客户,全球化连着供应商,戴尔在中间的链条上凭借完全的深度的信息管理,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成本,实现精细化生产。“今年初刚上了一组新的服务器,为工厂生产、电话直销、客户服务提供支持,3个月后技术工程师就告诉我说服务器的空间不够了,”戴尔中国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李元钧对记者说,在我们的面前,是戴尔厦门基地的数据中心机房,“现在这里每天增加几百万条数据,每三个月还会将所有数据转移备份到美国总部,即使是这样,不升级还真不够用了。”

类别:营销案例 |   浏览数(781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