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丁兴良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客户服务  品牌管理 
地点: 上海 浦东
签名: 工业品营销创始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779
  • 博客访问:4236976

专家文章

德国制造给我们带来借鉴 2014-03-03

标签:

        差距一:性格决定成败-一切源于德国人的性格。

       

  借鉴:工作是工作,酒是酒让德国制造成了经久不衰的代名词。

  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只是一字只差?

  这源于其对标准的狂热追求。德国大概是世界上标准最多的国家,著名的国际ISO标准就是参考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国工业体系标准设立的。光滑度、瑕疵点、环保要求等形形色色的标准无不表现出特有的德式严谨,伴随标准而来的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如扳手,更是德国造车工人必备的工具。

  一个剖析德国人性格的经典案例

  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展览会上见到一种稀罕的鱼,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可以在日本繁殖吗?繁殖它需要什么条件?成本贵吗?德国人问:这种鱼在动物学上属于哪一类?它的学名和俗名各是什么?中国人问:这种鱼好吃吗?是清蒸好呢,还是红烧更好吃?

  这个小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几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问题活生生地展现了其敏锐的经济眼光,而德国人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点儿僵硬的学究气。中国人的问题显然更务实。

  差距二:零缺陷的完美距离

  中国制造借鉴点:需建立一套有特点的质量改进体系,注重预防、过程控制,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减少产生缺陷的可能性。

  德国制造最推崇质量持续改进(QC),他们建立了一套很有特点的质量改进体系,注重预防、过程控制,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减少产生缺陷的可能性。

  持续改进涉及到全体员工、所有产品、过程、流程和服务。在改进中,大众公司注重与配套厂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使配套厂商也积极地参与到改进工作中来。

  案例:德国大众奔驰零缺陷

  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是上海大众追求全过程零缺陷的质量原则。上海大众公司技术专家葛然说,如果能关注每一个细节,极其小心地避免不犯错的话,就可以实现零缺陷的目标。

  产品奥地特(以顾客立场检验质量的控制系统)是上海大众的另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指标。葛然说,经过专业培训的审核员,依照德国大众的标准和要求,以一名挑剔顾客的眼光对上海大众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对每个被发现的缺陷根据严重程度用数值来衡量。每年,上海大众都会制定各个车型和发动机的奥地特目标,并根据目标建立相应的改进计划。

  奔驰汽车实现零缺陷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可能详细地完善每个环节和部件的标准。以电子系统为例,一辆装备齐全的奔驰汽车可能就有五六十个控制单元,这些单元在交互协同工作的状态下则大概会产生2000个电子接触点。奔驰公司柯德斯说。

  奔驰公司电气电子系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斯逖芬?沃夫斯说,传统认为软件不可能没有错的观念是错的。如果把所有基本电子器件的标准综合起来考核,涉及到的所有部件都将会有保障,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通信工具或其他界面。

  从这个思路出发,可以为奔驰汽车制定出多种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现在,这样的主动标准化工作从项目一开始就着手进行。不仅能够提高可靠性,而且足够明确的要求也让供应商得以大规模生产配件,降低成本。斯逖芬?沃夫斯说。

  差距三:煮一枚鸡蛋也要用量具精确衡量水的重量

  中国制造借鉴点:制定清晰的目标。尽量事前花时间去反复验证新产品的品质和设计科学,而不是在行动之后,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德国人凡事都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善于安排、崇尚理性、遵守纪律、服从命令、讲究精确而闻名于世。据说在德国,家庭主妇煮一枚鸡蛋也要用量具精确衡量水的重量,下面条同样要用天平秤面条的分量。在德国,家里和办公室一样,都会收拾得井井有条。如果说一个德国人是哲学家的话,那么你在街上看见三个德国人聚集在一起,肯定是在举行某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了。

  德国企业人的规划

  30岁前成为优秀的经理人,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35岁前成为父亲,40岁前成为某钓鱼俱乐部成员,50岁前……通常,这是一个德国经理人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可见,规划--是成功的德国经理人自我设限的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在德国的很多企业里,有时一个字段就会讨论两个星期。通常,新产品或新版本的诞生,需要走六道工序,这就是产品的规划阶段、需求形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和技术支持阶段。

  事实上,这六个流程并不像一般硬件产品的流水线那样。这六个阶段或者交叉,或者平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统筹项目。落到实处,这些项目需要德国工程师文化的支撑。

  德国人的严谨与务实的精神体现在这些工程师身上。在SAP,工程师们不惜花大量时间去反复验证新产品的品质和设计科学,严谨的德国人对于写软件有着比打造精美工艺品更细腻的心思。

  所以,世界人民观察到的情况是:在没有十足把握出产品的时候,德国企业通常绝对不会做任何宣传。

  差距四:良好的企业内训机制

  德国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非常成功,这种成功多少来自于德国人的这种性格,性格决定了德国企业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

  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是:德国并没有世界上最知名的商学院,但德国企业内部却有着最好的内部培训机制。德国企业培养管理者的方式,是提供给每个人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机会,即所谓的轮岗制。

  中国德国商会执行总经理JuttaLudwig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成为工程师之前,有很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学生们必须同时在学校学习理论和技术,同时还要在企业中实践不少于4天。

  此外,德国企业军事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风格对于机械生产来说,是非常高效的组织方式。这种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而且每一个等级都有非常严格、清晰的职责规定。

推荐
工业品营销创始人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576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