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彦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256
  • 博客访问:2548983

专家文章

个性型 2010-11-04

 


  个 性 型

  如果在测试中,你得到的最大的数字是C,那么这一章就是关于你的。

  个性型是一个我们都应该注意的层次,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是否幸福和成功,也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竞争力能否真正得到提升。

  在人生层次结构图中(下图),个性型是一个空心的、带有厚壁的圆。它代表着个性型的人了解自我,并且喜欢自我。与它并列的是另一个个性型的人,有同等的地位,同样需要尊重。个性型的层次剖析

  个性型

  结

  果正向

  ? 有自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 比较擅长发展自我,打造自我个性

  ? 有幸福:自己追求什么比较清楚,有幸福的目标感

  ? 好相处:对其他的人比较尊重,能与更多的人交往(续表)

  负向

  ? 缺乏大我:有时极度自我,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队

  ? 过于个性:容易冲突,引起他人痛苦,甚至造成社会问题行

  为? 乐于表现自我

  ? 当自我受到侵犯时,立即声明或反击

  ? 主动尊重他人的意愿或选择

  ? 注重自我,特别是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

  ? 讲究平等和民主思

  维? 每个人都有自我

  ? 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 只管自己的事,不要干涉他人心

  理? 自我概念:自我成熟,有比较完整的自我概念

  ? 自信:内心恐惧感少,比较自信,相对不自卑个性型的根源

  通常,当孩子突破独裁型或依赖型后,就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几岁至十几岁),这样,个性的种子就有了。当孩子能表达自我的感受和想法时,个性的自我便开始生根发芽了。有了个性自我意识的人,会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人,应该活出自我,展现自我。

  美国是一个个性型的社会,而这个个性型社会是由他们的自我独立价值观塑造而成的。美国人的自我独立感特别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孩子一种独立的感觉。他们在生活上,同样给孩子关爱,但很小就开始塑造孩子的个性,从不过分溺爱孩子。

  一次,我在一个朋友家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令我感触颇深:一对父母,有一个不到1岁的孩子;他们喂饱他以后,和他玩了一会儿,到了晚上9点,便直接将他放到了小床上。孩子很不开心,又哭又闹,他们却根本不管他。我不忍心,说,应该再哄哄吧?他们却说,不行,如果由着他的性子来,将来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我当时还觉得,他们太不近人情了。可是,我后来又去了几次,他们的孩子果然养成了好习惯。每天晚上一到9点,孩子不哭不闹,乖乖地睡觉了。我们中国人一般是怎么做的?心疼孩子,由着他的性子来,结果把孩子惯坏了。

  美国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很早就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一次,我在一个同事家里,她的孩子Mary问:“妈妈,月亮为什么是圆的呢?”妈妈说:“宝宝,我也不知道呀。你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告诉妈妈,好吗?”那么小的孩子,居然会主动去问其他的小朋友和老师,然后回来高兴地给妈妈讲述,为什么月亮是圆的。妈妈听后,非常高兴,好好谢了她的小宝宝,说:“宝宝长大了,懂事了,以后要多学习知识,来教妈妈呀!” 孩子也很有责任心的样子,说:“放心吧,妈妈!我一定将所有的知识学完,来告诉您!”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主动去寻找答案,有学习的动力,并容易形成自己的思维。

 此外,美国人虽然鼓励孩子的发展,但涉及生活和事业目标的选择,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也为他们提供经验或者思想,但只供他们参考。

  学校教育也是如此。美国的学校利用一切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在著名的安蒂奥克大学,有一个故事,是讲当时的校长、美国的教育之父阿瑟?摩根怎样教育他的学生的。有一天,有个学生对摩根说,他想三天不睡觉,看看会发生什么。这么荒唐的想法,在中国一定会受到老师的训斥或者嘲笑,可是摩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鼓励他说,好的,那你去试验一下吧,完了,给我写篇短文。这个学生没能坚持到第三天就结束了试验。他的一个发现就是,当过分克制睡眠时,身体是很难受的,对健康也不好。从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要有节制,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地贪多。这就是安蒂奥克的教育,非常成功,因为它教给学生的是自我思考、自我行动、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等,而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步骤。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有很大不同的是,美国人的自立自强精神很强。一般来说,美国的孩子到了18岁,就开始“自力更生”。他们去打工,去赚钱,不依赖父母,创造自己的生活。就像老鹰对待自己的小鹰一样,到你学飞的时候,你一定要飞,把你从悬崖上的窝里丢下去,不挣扎着去飞,就摔死了。我在安蒂奥克大学学习的时候,发现很多富有家庭的子女同样为生活而奔波,真不敢相信。一次,我与一个百万富翁的儿子Bob(我的同窗)谈及此事,他说:“你要知道,我父母的钱与我没关系,那是他们自己赚来的,我要有我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也要打工,去挣学费,去赚钱来生活。”我当时还自嘲地说,那我们很平等,我也是一样!

  同样,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只给他的子女每人1 000万美元,其他所有财产全都捐给社会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比尔?盖茨说:“我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因为每个美国人都有为自己创造生活的欲望,所以这个国家的人永远富有生气,这话非常有道理。不像欧洲人,他们一旦继承了家族遗产,就不想做任何工作了。所以,他们不去创造,坐吃山空,社会发展的动力自然也大大地削弱了。

  因此,美国人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他们的这种个性能力为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是美国人的人均GDP世界最高的一个根本原因。

  中国这30年的社会变化,使我们一大批的小孩和年轻人有了发展个性的土壤。说得更直白一些,中国的社会正经历着由“大一统”的独裁文化向“个性化”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总体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但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新文化与旧文化会有很大的冲突,倡导新文化的个性化的人,与身边的旧文化的人——无论是父母、姐妹、朋友,还是同事,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冲突,直到我们的社会文化发生个性化的大蜕变为止!

 

  个性型思维与行为

  个性型是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个性型的人,心理比较健康,有比较完整的自我意识和心态。个性型的思维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我每个人都乐于接受自己,不管自己是个子高还是矮,是长得漂亮还是丑,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心态。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命权和生存权。所谓存在就是合理,也就是说,既然大家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那么,没有什么人一生下来就可以去控制别人,也没有必要去依赖别人。这种思想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他们认为这种权利比任何利益都重要,必要时候甚至不惜以生命去捍卫。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所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作出选择。同样,每个人也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只管自己的事,不要干涉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所以,他们尊重别人,也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这种独立权利。

  基于上述种种思维方式,个性型的行为方式,有以下四种:

  第一,乐于表现自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张扬”

  个性型的人将自己与大家区分开来,突出自我,有着下面的意识,如:“妈妈是妈妈……”“爸爸是爸爸……”“老师是老师……”“我是我……”

  一般来说,他们不太在乎别人的目光。他们最注重自己内心的感觉,高兴了就大笑,悲伤了就痛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冲动起来不计较任何后果。这种类型的人,最具备创造力,但也最容易越轨,做出令人瞠目的事情来。极端个性的人,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喜欢和爱好行事,从不考虑任何道德规范和社会法则。

  第二,当自我受到侵犯时,立即声明或反击

  个性型的人,注重保护自己。他们有较大的心理空间和坚强的意志。当他们受到侵犯时,一般不会没有反应,而是直截了当地让你知道。当他们受到过分侵犯时,会进行强烈的反击。

  第三,主动尊重他人的意愿或选择

  个性型的人,能主动地尊重他人。他们未必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将尊重当成一种核心价值观,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而自己也特别注重尊重别人。

  第四,讲究平等与民主

  个性型的人讲究平等与民主。大家平等、自由是他们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他们在社交和团队场合中,非常注意给大家平等的机会,进行民主的决策。

  个性型层次存在的问题

  个性型的人虽然有很多优秀之处,比起独裁型和依赖型的人来,也进步和开放了很多,可是,毕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成为人生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包括:
 

   第一,个性自我,容易孤独

  个性型的人,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因为他们过分强调自我,过分注重对自我的保护。因此,遇到自己排斥的人,他们会自然回避;遇到自己欣赏的人,也因为害怕对方过度地介入自己的世界,而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个性型的人,一般都推崇洁身自好,不愿意任何人和任何事情打乱自己的生活。他们每个人都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肯走出去。结果,自由是有了,孤独感也随之而生。

  第二,缺乏大我,不利于集体

  个性型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我”,然而,却缺乏一个可以将每个人都包括进去的“大我”。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不肯牺牲时间、精力去帮助别人。结果,单个的个性型的人,都容易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某个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可是,一旦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集体,则效率和能力就会大大降低。主要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统一的使命,没有一个融合个人的“大我”。中国当下有许多个性型的人,尤其以海外留学生和本土的青年人居多。这些人清一色拥有高学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可是,因为个性的制约,不容易与他人合作,缺乏团队精神。“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结果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更不要说实现个人价值了。

  第三,过于个性化,容易发生冲突

  个性与个性之间容易发生冲突。两个个性型的人在一起,要么互相远离,要么就会发生冲突。所以,个性型的人之间,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好像两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在一个洞穴里过冬。离得太近了,互相都会把对方刺痛;离得远了,又互相借不到对方的体温。

  现在,在很多青年人组建的婚姻和家庭里,个性的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青年人害怕婚姻,其实是害怕这种冲突。与其双方斗得遍体鳞伤,你死我活,还不如保持距离,相安无事。

  第四,个性突出,引起他人痛苦

  个性鲜明的人不管是在企业、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都是让人头痛的。因为他们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

  个性型的员工不好管理,这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个性型的人才对团队的利与弊,可以说是各占一半。

  我们的跨国企业,我们企业里的外国员工,为什么不好管理?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外国员工大部分都是个性型的。个性型案例剖析

  在职场中,越来越多的人属于个性型,这给领导者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对个性型的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并且避免他们的不足。下面的几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性型的人。

 

  案例1:Jack(张彬)

  在总裁教练班上的Jack(张彬),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性型的人。他在那次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顶撞了王董事长,认为王董事长太霸道。

  Jack的个性也表现在他处理个人问题上。他今年35岁,未婚,在个人生活方面很困惑。他是我的客户,我给他作个人培训已经快一年了。我们的关系很好,有时他会将个人生活与我分享一下,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

  他最近与他非常喜欢的女朋友Linda要分手了,我听后也非常替他惋惜。他的女朋友非常漂亮,每次见面,都是一副笑容可掬、温文尔雅的样子。两人处了三年多,外人看来都觉得他俩很不错。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Jack说,他和Linda都非常敬佩我。他们想最后努力一次,并希望我能为他们作培训。我说:“很感谢你们两位对我的信任。说实话,作这方面的培训,我的经验并不多,但我愿意试一下。钱的事情就别提了,你公司没少付给我。”

  就在那天晚上,Jack与我分享了他的感受和看法。Jack非常爱Linda,她不仅漂亮,而且善解人意。由于两个人都在外企,人也比较西化,在很多方面都合得来。

  但是,两个人在关键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分歧。最近的一次冲突是因为他们直接谈了他们的关系。Linda觉得在一起三年了,应该考虑定下终身了,于是与Jack直接谈起了这个话题。Linda明确表示,想听听Jack的真实想法,为什么迟迟得不到Jack的回应?

  面对Linda的直接“逼宫”,Jack没办法,就直接谈了他的想法。Jack觉得,两个人好,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未必要结婚,只要两个人都幸福开心就行了。他还强调说,自己也不是打定主意不结婚,但就是现在不想考虑这件事情。

  Linda听后反应很激烈,觉得Jack根本就不爱她,说着说着,还伤心地哭了起来。她边哭边数落Jack,觉得Jack很对不起她。Jack见到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觉得Linda非常过分,两人那天不欢而散。

  后来,Linda写了封信给Jack,表示要分手,并要他答复。

  我与Linda见了面,稍事寒暄之后,我们直接进入了主题。

  Linda觉得Jack很好,她很爱他,两个人相处得也很不错。一年之后,Linda就有了与Jack把关系定下来的想法。她对他非常好,她也感觉Jack很爱他,在平时及一些节日的时候,Jack表现得非常到位,为她开生日party,买圣诞礼物,共度浪漫情人节,等等。

  她一直期盼Jack能主动向她求婚,而且她觉得这一天马上就会到来。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Jack还是没有任何举动。Linda也几次想与他提及这件事情,可Jack好像根本就没兴趣谈。Linda还以书信的方式和Jack谈过这个问题,但Jack不是避而不答,就是敷衍了事。

 

  Linda也不小了,今年29岁。看着自己的青春一天天逝去,对年龄问题变得非常敏感;她还说,我们都应该能看到她的美丽逐渐不在了。(可我一点没有那种感觉,她还是那么漂亮,尽管有些轻度抑郁!)

  她还面临着父母及姐姐的巨大压力。父母很担心她,这么大了,条件也很好,可就是不结婚,与Jack这样过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他们经常催促她早点结婚。

  那天晚上,Linda终于与Jack直接谈了这个问题。Linda对Jack的表现非常失望,令她特别伤心。Linda觉得Jack根本不爱她,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问:“这与Jack的想法好像很不一样,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Linda说:“是的,从表面上讲,他没有说不爱我,但从他的观念和行动来看,他根本就是不爱我!他不想结婚,什么意思啊!如果他爱我,就会不顾一切地和我结婚。那才叫爱!”

  Linda的一席话,道出了她对Jack的看法。而Jack呢,根本就不是这样想的。对Jack来说,每个人有不同的取向,不同的看法,应该尊重。他对Linda也是爱,只是不想结婚而已。但这种爱法,不能得到Linda的认同,两人就这样有了冲突。

  案例2:大刀阔斧的Brenda

  第一章中的Brenda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性型的人。她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因而在与内地同事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我第一次给她作培训的时候,她就与我谈到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追求业绩:她是一个开拓者,会不断努力追求最佳业绩。因而,她的结果导向性非常强。

  ? 性格直爽:她为人爽快,喜欢直接沟通。她不怕冲突,非常看不惯既不沟通也不改变的现象。

  ? 人际关系简单:她认为,来公司就是来工作的,要“对事不对人”,同事之间不要有感性的关系,不要成为朋友。

  ? 机械式人生观:她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机械的,我们大家都是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大家都做好自己的工作,步骤协调,就会让这个机器运转起来。当我有次为他们的团队作培训的时候,大家表示了对她的很多不满,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她经常找老板,使同事们的压力很大。她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他们对她的不信任,更不愿意帮助她。

  这次冲击,对Brenda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经过反思后,决定改变自己。后来她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成为公司的顶梁柱。

  案例3:常胜将军Ken

  Ken也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人,他学理工科出身,毕业后工作一直非常优秀,可以说青云直上。他为了提高自我的能力,还接受了EMBA教育。

  在给他作培训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认识是:? 追求业绩:同Brenda非常类似,他狂热追求业绩。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就看是否会有结果。当他看不到结果的时候,他就不会投入精力了。如果会有结果,他就是一个业绩狂!

 

  ? 逻辑系统性强:他很专业,也强调专业化。他来到欧派克后,将整个销售系统都理了一遍,使公司的销售体系系统化、流程化了。

  ? EQ较低:他对人的感受不重视,更不感兴趣。他也是“对事不对人”的风格,并且行为极端理性。 当我第一次给他作培训的时候,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性地看待一切问题,大家都理性了,问题就好解决了。他后来不愿意帮助Brenda,就是因为他认为Brenda不讲道理!

  我问:“当你的同事——平级或你的上级,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你本人感觉不好的时候,你是怎样看的呢? ”

  “那是他们的问题!感觉不好,可以与我沟通,但必须能说服我;否则,我是不会理那一套的。没有道理的事情,怎么搞?!”

  “那如果你与同事的关系不好,你想达到的结果却达不到,那你怎么办呢?”

  “这的确是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也是。”

  案例4:个性鲜明的Kevin

  Kevin是个很直率的人,这与瑞典的文化有关;在整合全球事业部的整个过程中,他一直主张要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

  他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他在瑞典受过良好的教育,与人为善,善于逻辑思考。在战略方面,他也认为这个新的事业部的成立是件好事情,能将全球各个相关部门整合起来,达到融合的力量和效果。

  他崇尚民主、透明以及高参与度。在瑞典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下,他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这些价值观,使他与John的冲突越来越大:因为John是一个崇尚行动力的人,他看到哪些地方不动,自己就马上行动,而不愿浪费时间。

  在最近的组织变革中,John在与整个团队沟通后,决定对瑞典团队作出调整,让Kevin只负责一个OEM的营销,使Chuck 成为全球技术总监。Kevin还是强烈反对,并直接反抗John的“独裁”; 还威胁说,如果John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他将把这种情况反映给上级。

  尽管Kevin已经基本接受他被缩小权力范围,但还是非常真诚地与John积极沟通,两人保持热线联系,最终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案例5:全美国最年轻的博导

  1993年6月,在我不到31周岁的时候,我被加州整合学院录取成为管理硕士学位项目的教授。自那时起,我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攀登目标:要达到这个领域的最高峰——当上博士生导师!有了这样一个崭新而清晰的人生目标,我仿佛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说起来,也是天遂人愿。正在这么想的时候,一个机会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甚至令我有点措手不及。


   原来,当时由于学校的博士项目发展十分迅速,已经面临人才紧缺的局面。学校的博士选拔委员会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正在全美国考察人选,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一次,在与我们的分校校长闲谈时,我透露出了将来有一天我也要争取当博导的梦想,他马上说了句:“我们正在招一个博导,你为什么不试一下呢?Nothing to lose!(即使现在上不去,也对你是个锻炼)”

  这就是美国人、美国文化,从来不拒绝任何人,而总是去鼓励,去引导。很多人的人生,就是因为这么一句话,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心里想:“嗯,有道理。Nothing to lose!” 于是,便申请报名了!

  为了我的资格问题,选拔委员会进行了讨论。因为我到加州整合学院后,两年来发展非常快,无论是从上课质量、科研,还是从外面的项目来说,我都是一流的。

  但是,还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Blake太年轻了,才32岁。要知道,全美国还没有这么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如果当了博导,能镇住学生吗?”

  “我不这么认为,”作为委员会中的成员之一,校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我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跟年龄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年龄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一个人的理由。我倒认为,Blake的学识、阅历,都很优秀。尤其是他的一些经历,连我都没有经历过。他的跨文化背景,在思想和哲学上所达到的高度,连我都深感佩服。因此,如果大家没有意见的话,我倒有个建议,咱们可以试用一下,让他先讲一堂课,听听学生的反应,再作决定,怎么样?”

  这倒是很公平,大家都没有异议,一致通过。

  人生命运快车的方向盘,又一次掌握在了我自己的手中。为了这一堂课,我整整准备了一个星期。

  决定命运的这天终于到来了。上课前我就给自己打了预防针:“没关系,即使这次失败了,也不要紧;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可以从头再来!”

  进有三条路,退有三条路,这是我的人生哲学,也是我百战百胜的法宝之一。

  还好,第一堂课成功了。面对博士班上来自IBM、苹果、克莱斯勒等大企业的高管,还有许多知名作家、教育家、政治家,我不卑不亢,一上来就说:“我今天非常高兴能登上这个讲台。大家都知道我是全校最年轻的老师,在座的每位都比我岁数大。你们都是成功人士,虽然是付钱来向我学习的,但我在你们身上可以学到的东西,一定比我所能教授给你们的要多得多。我们中国的教育之父,至圣先师孔子在两千多年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说,老师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中国还有一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特别希望,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都去力争超越我,就像我超越我的老师们一样!将来,我想我最快乐的一天,无非是看到你们当中,一个个都比我更成功!……”

  “哗——”我的一番话,诚恳而打动人心,赢得了持久的掌声。

  接下来,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而轻松。我相当出色、轻松自如地上完了这堂考试性质的课。就这样,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又一次成功地挑战了自己:32岁,我成为全美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案例6:美国人的性取向

  美国是一个极度个性化的社会,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尽管还有许多的社会问题,但总体来说,大家在一起还是非常和谐的。

  在我的博士班里,20多个学生,竟然有7个同性恋。大家相处融洽,谁也不干涉谁的选择。有一次,大家还主动用了我的融合方法进行了融洽沟通。他们每个不同价值取向的小组主动分享他们的故事,那些不同性取向的人有很多故事,但他们看起来很快乐,也让我这个当博导的大开眼界。

  但好景不长,有一天,这个班无法正常上课了,因为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女士去洗手间,突然大叫一声跑了出来。原来,她发现那位Judie(那个从男性变成女性的人)在女洗手间里,她非常恐惧。这个问题很棘手,众多女士绝对不允许Judie进女洗手间,而那位变性人却坚持要上女洗手间。

  后来,我用了融合方法论,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的论述。

  朋友,你读完这章有何感受? 你是个性型的人吗? 你的家人,你周围的同事、朋友有个性型的人吗?你对这些人有什么反应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人生的最高境界——融合层次!
 

 

推荐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类别:高层修炼 |   浏览数(262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