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彦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256
  • 博客访问:2549343

专家文章

强调竞争力的阵法设计--成君忆 2010-11-01

 强调竞争力的阵法设计

  一

  有明一朝之所以把海盗团伙称为“倭寇”,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渊源,更因为他们具有日本黑社会的文化背景。他们是一帮亡命之徒,又受到过日本武士的训练,还有许多日本武士担任他们的头领。面对官军的清剿,他们就好像遭到围困的野兽一样,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使用的日本刀有着很好的锋利度和切割性,品质堪称精良。当他们把刀举起来的时候,那刺目的光芒足以让官军们不寒而栗。

  日本刀源于中国的单刀,其制造工艺亦来源于中国汉朝的百炼钢。三国时期关羽单刀赴会,用的便是百炼成钢的单刀。日本刀的制作,从平安后期到镰仓时代,各地名匠辈出,工艺日益精良。此后,刀具的形态也逐渐从直刀转变成弯刀。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过一首《日本刀歌》,歌曰:“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由此可见日本刀的珍贵。

  据说,戚继光为了对付日本刀,经过几番周折,找到了一种神秘的武术器械——苗刀,并对苗刀技法进行了研究和创新,终于克制了日本刀的锐气。和日本刀一样,苗刀也起源于汉朝,其形似禾苗,刀身修长,故而又被称为长刀。使用时双手把握,兼具刀、枪两种兵器的优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苗刀考证》,曰:“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因而有人把苗刀称为日本刀的克星。

 以苗刀克制日本刀的说法,自然言之有据。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有“长刀制”、“长刀解”,专门讲解过苗刀的制作工艺、兵器特点和练习方法。但戚继光之所以能够打败穷凶极恶的海盗,靠的不仅仅是苗刀,还有他精心设计的阵法。

  二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既不缺少武林高手,也少不了各种神兵利器。即使在军中,也不乏本领超群的英雄好汉,各地都有拳师、打手、武僧被招募入伍。能把兵器挥舞如飞或者擅长某一项绝活的士兵,往往能够得到大家的敬佩。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被疯狂而有组织的海盗屡屡击溃。戚继光慢慢觉察到,战斗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武艺。

  戚继光设计的阵法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是一种以各种武器协同作战的战斗队形。队长或持苗刀,或持其他称手的兵器,或前或后,指挥战斗。其余十人:两名藤牌手在前,左手执藤牌,右手执标枪;后面是两名狼筅手;再后面是四名长枪手;最后是两个持短兵的士兵,配备的兵器是钯。因其队形左右对称,因而得名“鸳鸯阵”。

  一名队长,十名战士,再加上一名火夫,组成了一个有机组合的步兵班。在兵器的配置上,则体现了“长短相杂”、“刺卫兼合”的特点。既定的战术能否取得成功,则全靠士兵们分工协作,个人英雄主义很少有表现的机会。正因如此,戚继光才不厌其烦地再三申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以整体性的奖惩制度来做纪律上的保证。

  当然,这种队形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敌情和地形需要,全队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横队和敌人拼杀。也可以将八个士兵排成横列,长枪手分列于藤牌手与狼筅手之间,两个钯手照例配置在后面,以合作的力量迎战来犯之敌。这两种从“鸳鸯阵”变化而来的队形,分别叫做“两仪阵”和“三才阵”。

  三

  戚继光的这种组织结构设计,也就是战斗队形设计,其实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也许,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例如,他在《纪效新书》中亦曾记载过火器的制造工艺和操作技术,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也提到了火器的重要性。那么,他为什么不放弃“鸳鸯阵”和那些制作粗糙的冷兵器,大规模地采用更具杀伤力的火器呢?是由于他因循守旧,还是有别的苦衷?

  采用全面现代化战略和战术的建议,曾经被名将俞大猷提出过。俞大猷主张以战船和火炮歼灭倭寇于海上,根本不让他们有登陆的机会。他说:“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在他给总督的禀帖中,曾经请求把陆军军费的一半用来配备水师。然则无论俞大猷的声望和战绩多么卓著,这些建议却始终没有被采纳。
 

 
  接战时,藤牌手从藤牌后掷出标枪,令敌人躲闪,失去镇定。后面两名士兵则趁机而上,用狼筅把敌人扫倒在地。接着,手持长枪的四名伙伴立即跟上,把敌人置于死地。最后两名手持钯的士兵则负责保护本队的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还可以支援前面的伙伴,形成第二线的攻击力量。藤牌手在掷出标枪之后,则立即拔出别在身上的腰刀,继续投入战斗。

  狼筅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兵器。有人以为狼筅就是连枝带叶的大毛竹。其实,狼筅也叫狼牙筅,在毛竹的前端装有铁枪头,枪头后面是一根一根用桐油浸泡处理过的枝叶,枝叶上可以敷上毒药。战斗时,日本刀虽然锋利,却很难砍断层层的竹枝。长枪兵紧随左右,钯手接应于后,纵使海盗如何武艺了得,也难以招架。戚继光说:“士兵们临敌之时,常常因为兵器单薄而惊慌失措。而狼筅却因为枝叶繁密,攻防兼备,能够让人站稳脚跟。”

 
  本朝的军事供应与行政管理参合为一元。从表面上看,户部是国家财政的中枢,理应统筹全局,但实际上却类似于一个大型的会计机构,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机关和各地方政府的出纳。各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交付给附近的军事单位。一个府县可能同时向十几个不同的小单位输送粮食、物资及银两。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物资和银两。这种工作关系盘根错节,各种纠纷自然在所难免。本朝开国已近两百年,很多问题经年累月,早已积重难返。

  俞大猷的建议已经超出了军备问题而涉及政治。他要求亲自率领“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一旦他的建议真的被采纳,各省的财政就要从原来小单位之间的分散收支变为集中管理。与之相应,这些后勤机构的人员也必须增加,同时还要具备规范化的作业程序,以保证工作的畅通和数字的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行政效率与现代化的军事技术的配合。一个结构复杂、体积臃肿的朝廷,要想实现俞大猷的这些建议,就必然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事实上,俞大猷的设想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变为现实。施琅奉旨收复台湾之时,他所统帅的大清水师何其威武雄壮。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每年拨出四百万两白银,创建了一支位列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然而二十年后,这支颇具规模的舰队居然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人所败,以致全军覆没。个中之缘由,很是耐人寻味。

  相比俞大猷的方案,戚继光的方案就有很好的可行性。他没有去触动这个国家的体制和那些不易解决的复杂因素,而是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基于现实的状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戚继光从义乌县招募了四千名士兵。两年之后,兵员扩大到一万多人。可是他的部队并没有一个常设的军需处,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兵工厂,而朝廷也不曾委派过向他的部队提供后勤供应的专职人员。应该说,本朝还是有一些能工巧匠的,但他们都被集中到皇城里,专门为皇帝的御林军制造精美的甲胄、兵器和各式装备。戚家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则一如前面所言,来源于各府县的分散供应,经常连足额的数量都难以保障,更遑论质量。

  戚继光曾经在著作中明确地提到,各地所造的鸟铳管随时有炸裂的危险,以致士兵们提心吊胆,不敢用双手握铳以作精确的瞄准;有的铅弹与火炮的口径尺寸不合;还有的火炮,连导火线也无。有鉴于这些实际情况,戚继光只能转向更务实的选择,把火器的应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即便如此,戚继光还得团团作揖,否则连果腹的军粮和这些粗重的冷兵器也难得到。他只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干出最好的业绩。

 

 

 

 

推荐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类别:竞争战略 |   浏览数(409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