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雪奎
领域: 生产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博文为博主自创咨询转载请联系:13602758072QQ:128334328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114
  • 博客访问:11238687

专家文章

烛之武一言退秦师深度解析 2013-03-31

标签: 国学   历史   道与术   说服术  

烛之武一言退秦师深度解析

 
    春秋五国争霸,晋文公于公元前633年以抵御戎狄为名开始作成立六军。晋文公为了控制卫国,就指使医衍用毒酒毒杀卫成公。宁武子贿赂医衍,医衍就减少了酒中毒的分量,卫成公逃过一劫。宁武子又通过鲁僖公分别向周襄王和晋文公送来十对精美玉器,周襄王答应释放卫成公,晋文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卫成公买通了卫国的大臣周颛和冶廑,并许诺:“如果能助寡人返国,将封你们为上卿。”周颛和冶廑就带人杀害了大夫元咺、公子适和公子仪,卫成公回国复辟了。

    这一天,狐偃带着礼物来到了秦国雍城。狐偃一进大殿就向秦缪公稽首行礼道:“下臣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拜会君侯。践土之盟、河阳之会上约定:讨伐不臣的郑国,恳望君侯勿忘秦*晋之盟,能够一起出兵伐郑。此有主公亲笔书函一封,敬请君侯一览。”秦缪公先让狐偃下去,然后向百里傒、蹇叔询问道:“寡人欲与晋国一道伐郑,大夫以为如何?”百里傒道:“伐郑于秦何利之有?不可出兵!”蹇叔说道:“秦*晋结盟,天下共知。主公既已承诺,岂可失信于人。”秦缪公说道:“蹇叔之言甚合寡人之意。告诉晋国大夫狐偃,寡人即可出兵。”

    九月的甲午日,晋文公和秦缪公率领的联军将郑国团团包围。晋文公将大军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汜南。郑文公有一个小妾叫燕姞,有一天她对郑文公说道:“臣妾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天神给我了一株兰草,说是伯鯈,乃是臣妾的祖先,将这棵兰草赐给我,将会生一个叫兰的儿子,这个儿子将会给国家带来好运。”郑文公当晚就临幸了燕姞,以兰草为符佩戴在燕姞的身上,燕姞果然产下一子,就起名为兰。由于郑文公的三个夫人的几个儿子都不幸夭折,郑文公就迁怒他人,大肆驱逐众公子。公子兰跑到了晋国,公子兰事奉晋文公很尽心,晋文公也很喜欢公子兰。打算帮助公子兰回去但任国君,因此伐郑更深层的原因也在于此。

    佚之狐见情势危急,赶忙进宫对郑文公说道:“国家已危矣,主公假若派烛之武见秦国的国君,说服秦国退兵,则晋国孤掌难鸣,也必然退兵。”郑文公立即派人找来烛之武,烛之武一听推辞道:“臣年轻时候,才能尚不及人家。现在已经老朽,更无用了。主公还是更选贤人,方不辱使命。”郑文公赶忙跪下说道:“不能早用先生,是寡人之过也。今急而请求先生,然而郑亡,对先生也有不利焉。”烛之武赶忙将郑文公拉了起来,说道:“臣愿意前往,为主公游说秦君。”

    半夜时分,烛之武一个人从城墙上缒了下来,直奔汜南秦国的营寨,对秦国的士兵说:“我乃秦君任好的朋友,前来拜访。速速通报!”秦缪公让人带了进来,烛之武一见面立即说道:“秦、晋围郑,郑已知将亡。然亡郑对秦有利,臣无话可说,也愿意为君侯效劳。跨越他国远来围郑,君侯怎么会帮助邻国灭亡郑国。灭亡郑国,只能使晋国得到土地,贵国能得到什么好处。晋国越加富强,秦国就显得越加弱小。假若君侯能够撤兵,让郑国当贵国的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可以作为你们休息之地,于君也无害也。晋强,则秦必然心中烦忧。”秦缪公点头说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寡人愿意与郑国盟誓,勿复相欺。”说罢,就命令逢孙、杨孙等人留下善后,自己带领大军拔营而去。

    狐偃见到秦国*军队不辞而别,立即对晋文公说道:“请主公给我一哨人马,我为主公击之!”晋文公道:“不可。没有秦国的帮助,寡人就没有今天的成就。背本忘德,不仁;失其所与,不智;无故击之,不武!咎犯可将寡人之意,告诉郑君,若立公子兰为太子,寡人即可罢兵回去!”

    郑大夫石癸和烛之武都劝郑文公道:“臣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代必兴。子兰母燕姞,乃是其后。况且夫人之子尽皆夭折,其余庶子皆不如公子兰贤能。如今事情危急,晋国以此为请,其利莫大焉。望主公三思。”郑文公一听很有道理,就派烛之武与晋国盟誓,立公子兰为太子。晋文公见目的达到,立即传令三军班师回朝。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历来受人推崇,烛之武其人也以退秦师而名扬千古。不少人认为烛之武之所以能够退秦师,主要是因为他能说会道、善于辞令。张雪奎教授认为这一说法实在有失偏颇,不够全面。其实,烛之武究竟之所以能够退秦师,原因有四:

  其一,外因主导、内因促成、相辅相成。

    1、烛之武临危受命,锥处囊中── 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的烛之武,受荐于佚之狐,见用于郑伯,临危受命,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2、秦、晋之所以围攻郑国,表面原因似乎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与秦国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其实本职原因却是秦、晋两国都有向外扩张的强烈愿望。一旦扩展愿望不能实现,联盟解体,相继撤兵就称为可能。

    3、 “晋军函陵,秦军南”使郑国有机可乘──既然两国的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4、晋文公具有霸主之风采──原来曾是晋国盟军的秦国,现在却成了郑国的盟友,风云突变;这时的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可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也恰是郑国之围最终能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知己知彼,明了形势,力呈利害。

    烛之武对秦、晋两国围郑,郑必亡这一事实和秦、晋两国的矛盾、利害关系了如指掌,故在劝说过程中,以亡郑对秦大大不利,保存郑国却对秦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一“利益”问题为核心,使秦伯审时度势,最终撤兵。
  
    其三,洞悉心理,利用矛盾,攻心为上。

    开始,鉴于自己郑国说客的身份,为了避免秦伯抵触、反感,烛之武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而以秦国利益为核心话题,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解除了秦伯的心理戒备。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察言观色,捕捉、把握住了秦伯瞬息而微妙的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从历史说到现实,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这样一发挥,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其四,察言观色,能言善辩,善于辞令。表现有四:

    1、利弊分析。先是欲扬先抑,提出问题。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的,这自然会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然后,分析危害动摇秦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

    2、巧妙离间。鉴于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秦国当然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的国力相对削弱。

    3、诱之以利。以利益引诱秦伯,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随后,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烛之武没有继续在秦、晋关系上做文章,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当然,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这样一分析,攻郑与友郑的利弊轻重,自然就摆在了秦伯面前。

    4、危言耸听。直言晋国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伯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而毅然撤兵。

    张雪奎教授认为烛之武的说服术,可谓炉火纯青,整个劝说过程不卑不亢,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侃侃而谈,水到渠成,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却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推荐
博文为博主自创咨询转载请联系:13602758072QQ:1283343281
类别:总裁智慧 |   浏览数(346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