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雪奎
领域: 生产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博文为博主自创咨询转载请联系:13602758072QQ:128334328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114
  • 博客访问:11239887

专家文章

张雪奎点评:对于孝道的不同认识 2013-03-29

张雪奎点评:对于孝道的不同认识


    孝道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从哲学观点来看孝道有三点:其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孝顺”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随着人和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孝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对下一代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下一代人明白,孝顺上一代人,更下一代就会孝顺自己。因此,“孝顺”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其二,从社会实践来看孝道,“孝顺”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和活动,“孝顺”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孝顺”对于人认识和改造自然、对于人类自身发展是一种有益的行为。这种关于“孝顺”的认识又指导人们进行“孝顺”的活动,并且在数千年的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其三,从作用和反作用来看孝道,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孝顺能够增加亲情关系事物又是相互促进的,孝顺的增加必将促进爱的增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运动的结果是使量变达成质变,即越来越多的孝顺能够对社会风气起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促使社会道德的另一个形式就是涉及孝道的法律或法律条文的产生。张雪奎讲授对于媒体上报导的各种不孝的现象,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选择几个典型案例给予点评。


    上海街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老外路过怒骂俯身救人

    解放日报记者@橙邾:今早(2012年8月10日)8点在新华路淮海西路,一老人倒地满头是血。围观人打120,回答:无车,等着吧。一外国女子经过时大骂:(英语骂人话被屏蔽)!第一个去扶的也是老外,看着地上的血痛哭…半小时后,救护车终于来了。

    @橙邾:续上条,围观的人虽多,但都只是在电话里对120骂娘,没人敢去扶的。一个外国女子骑车经过时用很清晰的声音大骂::(英语骂人话被屏蔽)!我相信有很多人听到,但没一个回嘴的。第一个蹲下扶的也是老外,还用自己包里的白绒巾垫在老人头下。这时救护车仍然不知在哪里。

  @橙邾:针对部分筒子情绪激动激烈指责本人只拍照不扶老人属于口跑党,这里简单回复下:当时谁也没看到老人是怎么倒下的,这种情况真没人敢扶。这就要怪钱宇案的影响实在太TM恶劣了不过也有网友提醒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还是让老人平躺比较好。我发微博主要是被龟速的120气疯了,当时在场很多人都在哭。

    【张雪奎点评】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人坚持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现在被践踏的已经不再让人认识,连外国人都已经可以对中国倒地老人痛哭,帮助救治,曾经中国最优秀、最自豪的传统在外国女人的痛哭、辱骂中彻底流失。国人可以觉醒了!不要再为自己的麻木不二找借口了,否则不曾断绝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能真的会断绝。


    仙居一村庄试行慈孝协议 对村民行孝进行量化考核

    资料来源:2013年01月10日  07:48:56  星期四  中国台州网

    仙居县下各镇黄梁陈村,将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写入该村的《慈孝协议书》,对村民行孝进行了“量化”。2012年9月16日,该村12户村民率先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签署协议,此举引发公众不小的争议:孝行能否设定标准?设定这样的标准是否合理?

    制定标准,行孝也须“量化考核”

    去年9月16日,黄梁陈村12个村民在《慈孝协议书》上率先签下名字,现在,这份协议文本已存入村务档案。

    “这样的契约好!当时就在村里的古祠堂里签订的。”80岁的村老年协会会长陈玉兰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她说,黄梁陈村现有村民2000多人,老年人占了四分之一,这份协议,不仅起到宣传教育作用,也是敬老爱老的一种制度保障,村里500多名老年人对此都非常赞同。

    记者翻阅了《慈孝协议书》,上面的条文非常详细——凡签订协议的村民,都需要履行一系列孝敬父母的义务,比如要让家里老人住上新房;每月支付赡养费;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且在家的,至少每两天看望父母一次,外出的则每周必须通话1次以上。

    “甚至对生日要寄送礼物都有明确规定”村民黄田富说。

    同样,如果村民违约,协议书也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如:不得安排新农村改造地基,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取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不得参与村干部选举,不得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不得在村内担任公职,集体福利按减半享受等。

    强制行孝,这种方式行得通吗?

    在首批12个村民自愿签订协议后的个把星期,黄梁陈村陆陆续续有100多户村民签订了《慈孝协议书》。

    “一些村民安排在向村委会申请建房之前签。”村委会主任陈兵荣介绍说,该村现在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每户村民须在提交申请获批、同时签订《慈孝协议书》后才能建设新房。

    “这样做,是不是在强制村民行孝?”采访中,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虑。

    “慈孝协议”想法的酝酿者、下各镇党委委员郑剑文表说,下各镇是工业重镇,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3.74%,老人“空巢”现象较为突出。当前正处社会转型期,一些村民观念受到冲击,忽视亲情的情况较为普遍,出现了一些“弃老”、“虐老”现象。

    郑剑文表示,敬老爱老往往知易行难,出台如此详细的孝行标准和规范手段,就是为了从制度保障入手。

    陈兵荣也深表认同。“协议书很多规定虽然细了点,但是符合农村实情,可操作性强。”他回忆说,签订《慈孝协议书》前,村两委对其中的条款进行详细讨论,进行了反复斟酌。

    搁置争议,慈孝氛围越来越浓

    不仅外人对《慈孝协议书》有疑虑,村民对此也有争议。

    “敬老爱老的方式各不相同,怎么能用几条或几十条标准量化呢?”在调查时,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对此提出质疑,他举例说,孝行标准规定得这么细,比如必须让老人入住新房,如果老人不乐意该怎么办?

    “当然,如何监督是一个难题。”有关其中一些条款的落实,在执行过程中,监督起来有些困难,譬如“逢年过节要打电话问候”,假如老人自己不说,外人一般很难知道。而许多老人出于护犊或者碍于面子,只要子女不是做得太过分,也不会向村老年协会反映。

    尽管存在争议,但记者通过大量随机调查,绝大部分村民对《慈孝协议》表示支持和理解,而且经近半年实践,慈孝氛围在黄梁陈村越来越浓。据悉,仙居相关部门准备在其他一些试点村谨慎推广这种做法,探索集体行孝新途径。

“学生不孝敬父母无法获得保送生报名资格。”是否孝敬父母该如何界定?近日,武汉二中出台《武汉二中2013届大学保送招生工作条例》,其中“孝敬父母者”没有保送生报名资格引发争议。(11月27日《长江商报》)

  把保送上大学和是否孝顺挂钩,争议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孝顺,评判标准是什么,又该如何界定?

  客观而言,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给孝顺制定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判定标准。但是没有衡量标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或回避这个问题。实际上,一个学生孝顺与否,在他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必然会有所体现。因此,从理论上说没有衡量标准,但是具体到现实中,还是可以找到一定的评价标准。

  而在笔者看来,把孝顺列入保送标准,最大的意义不是提高保送的门槛,而是通过这样的政策或举措,可以对广大中学生起到一个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孝顺的意义,孝顺的价值,孝顺的重要性。

  说到底,不管是高考还是保送,既是教育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大学招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的道德规范起到一种积极的引导作用,才更加符合教育的宗旨和意义。

    【张雪奎点评】孝道孝行需要用制度、数据衡量和救助的时候,道德的警报已经拉响。据张雪奎教授所知,仙居县下各镇是中国传统文化、孝道文化保持最好的地方之一,就这样还需要用制度强制推行孝道,不敢想象其他地方会如何。道德的警报已经拉响,觉悟的地方政府在救治中国传统,还请每个不愿意堕落的中国人从自己做起吧。


 
    “啃老”轻点就算孝顺

    资料来源:2010-10-13 14:57  国际在线   作者:王荣娟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在写给女儿的信中称:“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传统社会里,‘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到了金融市场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陈志武在信中,让女儿千万不要有“养子防老”的包袱。

  陈教授和女儿在美国,要是他们一家都在国内,恐怕就不会写这信了。近来,许多人认为陈教授要是在国内生活,可能会告诫女儿不要有“啃老” 的念头。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养子啃老”现象。别说徘徊于出租屋的 “蚁族”,就连收入尚可的白领也大都在“啃老”。月薪上万还抱怨钱不够花,需要父母支援的人不在少数。

  原因 社会心理在作祟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的父母还是儿女,在社会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老年人省吃俭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女甚至是隔辈人,而年轻人的感恩心理也极大缺失,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无偿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

  造成“啃老”现象普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方面有几种观念必须破除:一是“父母挣钱都是为子女”,二是“父母辛苦是应该的,只要孩子开心”,三是“儿女不能考个好大学或找到好工作,父母就没面子”。事实上,鼓励子女成人后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理,才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文汇报》

  现实“啃老”族未必都不孝

  当然,不能说“啃老族”都不孝,只能说现在房价高,物价上涨快。刚毕业的年轻人那点收入根本不够开销的,只能厚着脸皮向父母伸手。特别是准备结婚买房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哪是年轻人拿得出的。靠自己买房听起来很有志气,可惜并不现实。

  做父母的,就怕子女买了房还要买车,结了婚又要生小孩,支出越来越大,自己负担不起,只能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他们。要是退休金不够,老人就只能出去打工,“发挥余热”了,不还有“月光退休族” 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个父母忍心让子女独自打拼?能“啃”得轻点儿,已经算孝顺了。

  ――杨国栋《新华网》

  解决 正确引导青年人价值观

  其实,“啃老”并不是我们中国才独有的社会现象, 在国外,他们并称为 “N*E*E*T”,发源于上世纪80 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生活的青年人。

  在我国,解决“啃老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提高年轻人自食其力的能力,包括弹性就业、临时就业等。除了社会和政府要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就业机会以外,还要正确引导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另外重要的就是,社会、学校、家庭都要担负起感恩教育的责任,瓦解“啃老族”的思想基础。

  ――王荣娟《新浪网》

    【张雪奎点评】《新华网》的标题说得好:《现实“啃老”族未必都不孝》,也就是说实际上都属于不孝!老人一生辛苦,到老那点养老金、退休金还要被啃走,啃得轻些即是孝顺,可以为中国老人的大爱浮一大白了!老不死心,少没良心,古语诚不我欺。


    上海新孝行故事:行孝最难亦最苦

    资料来源:2011-09-22 15:14 新民网         

    【新民网讯】现在人们似乎只要一说到孝,立刻就会哼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其实,行孝并非那样的简单而轻松啊。

  我的母亲双下肢截瘫,平时靠轮椅代步,瘫痪在床已经有23年了。请保姆,是我23年里最最辛苦的一桩事。在我的名片簿中,有一大摞排列在前的名片,他们是上海数十家的保姆中介。数年前,我曾经在新民晚报的副刊上发表文章《寒夜举牌唤山女》,讲述了年关在即,保姆返乡过年,而母亲无人照顾的境况。

  为了寻找保姆,我几乎跑遍了上海闸北、普陀两区的中介所,也曾无数次吃过黑中介的保姆托儿的苦头。

  其次,为母寻医问药。一个长期卧床的老人,会因为体质下降,导致气血营运不畅而产生褥疮。如不控制,会转向感染,疮口越烂越大,不可收拾。一位名中医对我说,“你去中药店买几瓶珠黄散,这种药对褥疮有效果。”打那以后,我家的药柜里,就常备这份中药。但是,到了2005年6月15日,我再去上海的中药房开这味药时,几乎所有的“雷允上”药店均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生产了”!
  为了治好母亲的褥疮,我遍寻良医,就是在国外讲学,我也不忘为母寻药。特别使我感动的是,菲律宾华人魏文艺老先生在我访菲之际,还赠送我数瓶的治疮良药。

  母亲最初入院治疗期间,我在报社做新闻编辑,需夜晚上班,于是就和弟妹们分班,白天赶到医院照顾母亲。有一次,母亲眼含泪水,唤着我的乳名说:“你是世界上最苦的儿子了!”

  那些日子里,我的很多学术论文还是在老人的病榻前写成的。2004年夏,我即将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但是不幸得很,此前的3月,母亲右腿突然被一家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后来辗转数家医院,均是同一的诊断。我如被天雷击中!所幸的是,最终通过上海同济医院的医生细心的诊治,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母亲的精神很快得到恢复,病情逐渐稳定。更感谢苍天的是,当时的一个叫山女的保姆很帮忙,她克服了家乡农忙的困难,没有走,为的是让我能够安安心心地出国。有位友人问我,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风烛残年,忍受着疾病的煎熬,她怎么能够面对生活,而有坚毅的勇气活下去?我回答说,只要子女没有抛弃她,轮流床前侍奉汤水,亲情在,而老人寿命则长。

  唉,这23年来,身为家中的长子,为了能使母亲开心地活着,我尝尽艰辛,体会到人间的苦难之中,唯行孝最难,也最苦。

    【张雪奎点评】为了能使母亲开心地活着,主人翁尝尽艰辛,体会到人间的苦难,感叹唯行孝最难,也最苦。主人翁是个孝子,但是认识“唯行孝最难,也最苦”不敢苟同。下面将论及。


    忠孝两全动天地 当代孝子王春来

    资料来源:2008-10-13 09:02:22   凤凰文化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一传统的孝道文化正逐渐的被淡出,特别是在当代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小皇帝”统治“老混蛋”,已司空见惯。这固然与传统的孝道文化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有关,但也不能否认新中国决策者们的狭隘和矫枉过正。如何盘点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古老文化,弃糟粕存精华,古为今用,不断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当下急需的工作,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河南省司法厅洛阳监狱警察王春来因兢兢业业科学工作,改造犯人,“化腐朽为神奇”,被评为全省监狱个别教育能手,更可贵的是他以本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呕心沥血创立我国监狱管理学的新理论,他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我国监狱理论的空白,载入了中国监狱大事记。更难能可贵的是金鉴副部长约他到家中做客,并要调他到北京司法部工作,他为了父母放弃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十几年如一日住在父母身边,侍奉瘫痪的父母。他为了给父母治病,四处求医,查阅许多相关医学书籍,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用药效果及各种化验检查资料,学会了打针,按摩,灌肠,测血压,血糖,体温等技术操作,可以说他的相关医疗知识,让我这位从医多年的医学专家大为震惊与佩服!特别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多部文学作品,深深感动了广大读者。他的《明天谁去坐牢》,《河南犹太人》,《黑手伸出高强》等作品被影视公司改编成剧本拍摄,甚至被翻译成外语出版。

    古人曰:“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百善孝为先”,王春来的大孝至诚甚至感动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和台湾教授,企业界老总等先后多次专程来洛看望,许多媒体也争相报道,前不久河南省司法厅的先进事迹报告组在全省巡回报告,王春来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所有人,听众当场给他捐款数万元,他分文无取,全部支援灾区。杨澜曾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对孝的感受说:孝是儿女向善向上的动力,是成功的阶梯,尤其是华人,哪怕远走他乡,孝是不离手的拐杖。遗憾的是有些人用“忠孝难两全”为借口,不及时行孝,乃至不尽赡养义务,待老人驾鹤西归,又后悔不已,甚至用厚葬示孝,有悖“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的箴言。

    【张雪奎点评】张雪奎教授有幸结识孝子王春来,别人家有一个病人在床已经是辛苦万分,王春来竟然父母双双瘫痪,可见其有多辛苦。王春来对孝的认识让我感动,春来父母去世之后,有个记者在采访时随口说了一句:“父母去世了,你也轻松了。”王春来正色说:“父母双双躺在床上,你们只是看到了我很辛苦,但是没有看到我很幸福。知道我为什么会写出六本书吗?我父亲是老干部,母亲有文化,我不能外出,父母就支持我写工作总结,《监狱中队管理学》就是从工作总结开始的。我那天懒惰了,我父母就会批评我、鼓励我写下去。现在二老不在了,我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我的成功其实全部是父母亲给的支持。”

    什么是大孝?王春来对父母精心照料十几年,同时自己也为国争光,填补了世界监狱教育的空白,这就是大孝。什么是困而知之?父母卧床不起,王春来为了让父母能够运动,总共发明了400多项瘫痪病人使用的东西,其中70多项发明被医院采用,这就是困而知之。大孝、大爱,这才是王春来感动中国的地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这些人,用事实在传承。

推荐
博文为博主自创咨询转载请联系:13602758072QQ:1283343281
类别:传播文化 |   浏览数(295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