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江晓兴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江苏 南京
签名: QQ:1540670029  weibo.com/jiangxiaoxi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17
  • 博客访问:818264

专家文章

绩效考核怎样更有效? 2007-11-30

标签:

    美国希洛塔咨询公司(Sirota Consulting)曾经针对28家公司的92万名员工做过一项调查,以探求员工士气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员工"士气较高"的14家公司2004年的公司股价平均上涨了16%;6家“士气不振”的公司股价平均只增长3%。

    分配过程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员工士气。 

    ——企业年终考核问题一:企业年终考核绩效奖,一般采取发红包的形式,隐蔽变成神秘,绩效奖励缺乏公正、公平、公开,红包反复成为了管理者对员工的施舍,成为少数管理者显示个人权威和拉班结派的工具,不少企业把企业对员工的奖励变成了老板对员工的奖励,员工应对企业的忠诚变成了对老板个人的忠诚,组织行为变成了个人行为。 

    ——企业年终考核问题二: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是“评”出来的而不是“干”出来的。到了年终,大家不是忙于交“数据”而是忙于写“总结”,因此,年终考核好不好不在于一年干得好不好,而在于年终总结写得好不好;年终考核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考核不是考工作的效果而是考人际关系,“做得”好还不于“处得”好,年终绩效考核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劣币驱逐良币再所难免。 

    ——企业年终考核问题三:重个人考核轻团队考核,个人英雄主义打倒集体英雄主义。例如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一家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经理A说:最近销售做得不好,但主要是因为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研发经理B反驳说: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是我们预算少得可怜;财务经理C说:削减了你们的预算,是因的为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上升;采购经理D跳起来:采购成本是因为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人力资源部经理面对此情景,只有无可奈何地苦笑:“这样说来,大家都没责任,我们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矿山去了。”以个人考核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只会加大部门之间对立,造成组织内部相互扯皮,削弱了团队集体力量。 

    公平和正义,本身就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结果。 

    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正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道:“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和目标。公正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不公正则是对心灵的践踏,是对文明的挑衅,对社会的罪行。所以,坚持公正的管理和行事原则,是每个人、每个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薪酬并不是指简单的数量高低,而是指员工对其是否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公平报酬的看法。一般来说,薪水肯定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动力,但当薪水达到某个水平,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以满足之后,这个时候企业员工更注重的是公正。改革开放使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富裕了,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面对一些负面现象:信仰缺失、官场腐败、黄睹毒回潮、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严重、坑蒙拐骗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等,人们的抱怨之声也开始高涨。老百姓“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正是强烈反映了人们对公正的追求和渴望。
 
    员工的报酬应分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报酬。经济性报酬,是指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福利等,是一种内在的报酬;而非经济报酬,主要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员工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对突出工作成绩的承认、培训机会、弹性工作时间和优越的办公条件等,是一种外在的报酬。 
 
    不少现代企业开始越来越注重员工的非经济报酬。 

    ——在辉瑞公司,汲引员工的是:通过员工的工作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稳定和体面的生活;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能够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成为辉瑞公司一员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 

    ——在安利公司,为加强对员工的精神奖励,专门对营销人员设立了银章、金章、红宝石、明珠、蓝宝石、翡翠、钻石等奖章,颁发给营业主任及营业经理,通过颁发奖衔来肯定勤奋向上的人们的成就。 

    ——在雅芳公司,每逢员工生日、新婚,都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与员工一起分享快乐,还专门为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员工发放适当的贺金。 

    ——在摩托罗拉公司,非常重视员工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它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往;员工自己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况;员工对单位、整个组织的认同感或疏离感;以及组织内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在调查中发现,薪资福利、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是员工普遍关心的三个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代企业员工过度紧张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这种现象即被称之为工作疲怠。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倦怠”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denbeger 首次提出工作倦怠一词,用来描述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Maslach和Jackson将工作倦怠的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197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又提出“职业高原”的概念,这一现象一直是众多的企业管理者与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组织结构的日益扁平化,传统的高耸型职业阶梯趋于萎缩,员工进入“职业高原”的概率不断加大,“职业高原反应”对企业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工作倦怠的诱因通常有以下几种:不能获得提升;所从事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工作负担太重;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对直接上司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组织不够公正;与单位所强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对单位内部的沟通状况不满意;分工不明确;与家人的关系不融洽;组织不能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建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人际关系很伤脑筋;规章制度不够合理等。 

    专家们指出,这种工作倦怠虽然不是病,但是对人仍然是有很大负面作用的。轻的是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累感;严重的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把现代人的这种不是疾病的状况称为“亚健康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也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表明:中国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已成中国职场人士的“通病”。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现象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流行病”。 

    博时基金经理肖风说: “我不希望只是把博时办成一台商业的机器,不要把这家公司办成人与人互相利用的组织,而是希望办成一家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公司,人文关怀多一点。”
 
    员工是人而不是一般动物,除了面包以外,还需要梦想、阳光、愉悦、尊严、荣誉、友谊和人文关怀。

类别:绩效管理 |   浏览数(277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