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曾添
领域: 人力资源  生产管理  其它类别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擅长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企业内训;熟悉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联系电话 136602541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88
  • 博客访问:3070621

专家文章

产能的分析方法、目的 2010-11-16

       

  产能的定义与分析方法、目的
1、产能的含义:所谓产能,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一个生产部门或工作站,某设备或某人,在一定时间内之生产能量。
产能随作业内容不同而异,有下列几种解释:
(1)机器周程产能:纯机器加工作业,不含取放作业之生产能力,此为机器100%之产能;
(2)地一地产能:此为周程作业(含机器加工及取放工作之周程性作业)之机器生产能力,为一理想值,但不含非周程性作业,如治夹具、调整、换刀、检验、备料等,故不可能达到;
(3)标准工时产能:此为周程作业及非周程作业不含宽放(私事、疲劳、迟延)之生产能力,不含不良率及换模/治具此产能亦不易达到;
(4)最适当产能:此为标准工时加上不良率,换模/治具及机器故障等因素,是最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实际产能:制造单位实际之产出情形。
2、产能的影响因素
1物料:供应情形、物料搬运方式等
2制程:工厂布置、作业方法、瓶颈现象等
3设备:维护工作安排、故障频率等
4品质:不良率、报废率等
5其他:准备时间、工作环境、效率等
3、产能需要分析目的
近期: 确定生产能量之现况,作为生产安排及接单交货期之决定依据;
远期:  预估市场需求,以对长期内产能需求预做安排,并对前置期较长的设备及机器事先规划订购
       分析现行生产方法,利用工业工程手法,提高产能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4、产能分析要点:
1 确认各生产部门在一定期内之总生产力以及生产某产品之生产能力;
2 为应付业务之需要,生产企业或各生产部应提供多少产能?其产能之利用率如何?
3 若产能不足以应付业务需要,应以何种最经济方式予以补充?
4 各部门之正常剩余能量若干?是否可以有效利用?
5、同机台不同工作、不同产品的产能分析方法.
 
    
   生产线产能分析方法
   加工线产能:先分析加工线各机台之产能,再取各工作站中之最小产能为该线产能。
   装配线产能:可利用作业编成表取各工作站中之最小产能为该线产能 。
   混合方式组成之生产系统产能分析方法
    一般生产工厂多为混合方式之生产形态,生产系统是由各工作站利用串联方式组合而成,串联方式与生产线产能分析方法相同,取最小产能为该串联之产能,而并联方式系以产能相加为并联线之总产能 。
    
     三、负荷计算与分析、管理
    负荷:根据订单计划及产品标准工时资料,计算订单所需之工时,即为各批产品之负荷.
   
  (A)、产能负荷分析与管理方式
    
  1.工时单位:人天、人时、人分
      工时:(a)产能(A)=每日可用工时×工作天数
            (b)负荷(B)=标准工时×计划数量
            (C)余力(C)=产能(A)-负荷(B)
   2.  比率: 1产能以100%表示
               2负荷以B/A表示
               3余力以(100-B/A)%表示
  判断: A>B余力管理
   A<B,首先企业内部提前对应,其次与顾客协商订单交期延迟,最后的办法是考虑外包管理,许多MRP资料介绍,此类情况首选外包,我以为不太合理。
   
  (B).产能分析与管理的实施
    (1)实施产能负荷管理必须先建立标准工时或标准产量;
    (2)充分运用产能负荷分析资料,且重视对策之提出及实施与检讨(余力管理/外包计划);
    (3)改善产能的方法很多,随企业问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4)增加瓶颈过程之设备;
    (5)改善瓶颈过程之生产方法/改善工作安排;
    (6)改变制程/改变生产产品之组合等;
    (7)调整余力需采取适当对策,超负荷时,可以运用加班,假日上班等方法延长工时,产能不足时,则提前将预定作业投入生产 ;
    (8)平时为了使产能维持平衡,亦需采取适当措施(设备保养/备用件/物料安全存量/人员稳定/强化生管/有效管理制度);
    (9)多种少量重复性订货式生产工厂积极推行产能负荷管理方式可以解决产销不平衡问题。
   
    
   建立定期检讨产能、负荷的体制是很有必要。也是维系有效生产体系的重要方法。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每月度最后一周的MRP计划出来以后,全面核算半年期的生产负荷,同时依据现有的人员能力、设备能力对照。把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制造、技术、品质等相关部门,并于该周的周五召集制造、技术、品质部门共同开会,讨论负荷与能力有较大超越时,内部的产能调整是否能及时对应,并对相关的能力调整设定日程要求,并事后跟进确保按时到位。

   只有建立有效的产能、负荷协调机制,才能确保生产计划的精度,从而维系高效生产体系的运转。

推荐
擅长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企业内训;熟悉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联系电话 13660254110
类别:生产管理 |   浏览数(2453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