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硕斌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22
  • 博客访问:2924262

专家文章

刘硕斌:三流人学知识;二流人探究创造知识的“思维”;一流人在学什么? 2015-08-07

 自美国一位国际管理大师二十多年前写了一本《第五项修炼》后,学习的意识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就越来越重视了。这位作者叫彼得•圣吉,他适时地指出信息时代由于一切日新月异更新太快,应特别强调学习。他在书中特别强调说“学习乃创新应变之道”。企业要怎么学呢?他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自此以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学习逐渐发展成一类培训产业。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浮躁到沉淀的过程。开始时,似乎人人都以为自己缺的是知识或经验,于是乎到处听课找知识、点子、工具、技巧、方法等等。一段时期后,一些参加各大院校总裁班的企业主纷纷有了抱怨,主要有三种质疑:一是不同的老师讲的学问观点都有不同,上课听起来似乎都是有道理,似乎都是对的,以致学多了脑子一团浆糊;二是很多老师讲的知识或经验到具体经管企业并非那么回事,反而把企业弄糟了,难以学以致用;三是老师们上课讲的方法有些拿到自己企业一试,确有成效,但却无法长久。

 

之所以感觉脑子一团浆糊,根本原因是没有学通,不明白各类学问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路,自身各类知识体系呈散乱状态,且结构相克。知识运用的成效在于对时机、地点、人员及“度”的掌控,即用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素质的人身上,并且使用时分寸要恰到好处。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正是在此,但这并非决定于知识本身,更大程度决定于一个人的头脑,即决定于一个人的思维力和智慧水平。至于工具、技巧、理念等效果无法长久,是因为所有经营或管理思想根本上对治的均是人。而人恰恰是最活动的因素,人心难测时刻在变,僵化的学问和思想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的牺牲品就不足为奇了。

 

真正懂得学习的人,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人是真正有头脑的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什么学问最具价值?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生命越容易入大智慧之门。其实,从对学习目标的选择和思维的境界是可以判断人性优劣的。同样是学习,总体来说存在三类人,也代表高中低三种层面,也正对应三类成就。

 

 

 

低等人求学知识,求什么得什么,自然主要得的是知识了。但知识无量多,特别是信息时代,每日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生产出来,与加工厂生产产品本质是一样的。不过人一辈子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稍微思考一下“有限的生命如何穷尽无限的知识?”这个命题都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不到的多是心智较低福德较薄之人。

 

中等人好探究思维,思维是内在意识动态的过程,反映运用知识的水平,自然易得能力。现在很多中大型企业主或企业家意识到研究思维的重要性,特别钟情于创新思维。并非他们明白顿悟学原理和机制,更多是由于他们自己经管的企业规模、实力、人数均越来越庞大,自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呈复杂性趋势。复杂性问题是难以靠简单的某类方法、工具、技巧等“术”类解决的,必须依赖思维能力所谓“思维力”水平。

 

比如2006年就有一则关于中国当时顶级CEO学习的报道,阿里巴巴的马云、TCL的李东生、原蒙牛的牛根生等等都参加了,最后学习心得的分享都落在思维上。课程设计是哪个方向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从月球看地球,从世界kan中国?不就是为了让学员了解当前动态的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格局吗,不就是为了培养企业家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吗,不就是为学员输入一些曾经成熟的国际化理念和经验吗,这些不都是为提升企业家们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思维力吗。

 

但这还不是上等人的学习,上等人学习的切入点是超越思维的,直接在掌控思维过程的“思维主体”——“我”上入手,这是思维的源头,意谓源头修炼。世道的这个我本质即是“自我”,自以为是的我。这其实也是西方哲学“我是谁”的终极问题。佛学智慧认为世道的自我是由“自性”决定的,自性又与心相关,修为自性是打开心智的必要过程。比如多次荣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在日本被尊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这样较大成就者就是在此处落脚。

 

有一次,一位内地企业家与李嘉诚共进午餐时问过他一个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您六十多年的商业成就和人生阅历,您会怎样表达呢?”李嘉诚认认真真地回答说了八个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我讲课时问过很多总裁班学员,几乎没有人说得明白。从学历来说,李嘉诚甚至小学都没毕业,因为小时家里穷,姊妹多,很小就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但这句话极具哲学意蕴,亦可谓深涵禅意。因为究竟什么是自我、怎样是无我,为什么要建立自我,为什么又要无我,无我与智慧成就、事业成就有着怎样的必然?这些问题没有思考参透是不可能真正明了的。

 

其实,自我、无我均是出自佛学的概念,现在已被通俗化了。李嘉诚与太太笃信佛教,在全球华人公益慈善事业上,李嘉诚捐款数额是最大的,已达百亿了,李可谓是当代“佛商”的代表了。从李嘉诚为人处世的认真、诚信、低调、真心等品质您都可看见佛法修为的素养和智慧对李嘉诚的影响。据说与李嘉诚合作过的人都愿意跟他更多合作,一则是他对外的影响力,二是他在合作中会更多地让利合作者,典型地体现了佛家“舍”的价值观。舍得舍得,不舍不足以得啊。

 

李嘉诚的商业经管学问怎么来的?他为什么懂得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李嘉诚到并没有上过什么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倒是自己独资打造了一个长江商学院。有一点很明了,他直接以信仰的佛教的价值观做人做事,直接在“自我”做人处入手,因为佛教对思维主体的这个“我”是最为关注的。所以,李嘉诚常说“商道即人道”就可以理解了。

 

另一个直接切入思维源头的人物例子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被日本人称之为经营之圣,他与李嘉诚有着同样的信仰和价值观。他经营的两个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一个是日本京瓷公司,一个是日本第二电话电信DDI公司。他的《活法》出版后销量空前,用中国的成语洛阳纸贵来形容一点不夸张。1997年退休后皈依佛门,在东京的一家寺院出家修行。

 

稻盛和夫为什么会深谙经营之道,他是不是学工商管理出身呢?不是,稻盛和夫是学工的。他自述说自己从中学到大学学业都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他之所以懂得经营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均得归因于他27岁时接触到一本中国400年前的古书。什么古书呢?明朝袁了凡的《阴鸷录》,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称之的《了凡四训》。也许一些读者听闻过“了凡四训”,但可能绝大部分读者都没有读过这本书,而日本人却当作宝贝。

 

它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它既是一本反映佛教因果报应的书,更是一本改变命运的命理奇书和善书。一些自以为是者多以迷信予以排斥,本质上说,天下没有迷信的事物只有迷信的人。存在即是真实,对有悟性的人来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觉悟的机缘。

 

《阴鸷录》怎么问世的呢?古人一般多信算命,一些术士便大行其道。袁了凡年轻时遇到过一位得到宋朝大易学家邵康节黄极数真传的老人,曾为他批八字。什么时候选贡,什么时候中举,什么时候中进士,什么时候寿终正寝全有。结果前期的人生经历算得似乎很准,都验证了。后来越活越忧心,为什么呢?前面应验那后面也没有理由不应验啊,所谓命中注定,因为老者说他正常53岁那年会寿终。以至于终日愁眉苦脸,觉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袁了凡却很有慧缘,在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为其开解说,术数之道乃“为我”之小术,所谓宿命是有问题的。说生命命理有先天与后天两重因素决定,对于能真正觉悟得智慧者属于能知命者,特别是自己一生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等得非常明了。知命者便能“生”命,所以周易第一卦乾卦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论,这种人的命掌握在自己心中,是算不到的。否则是可以算的,所谓宿命,因为他被先天命所转,惟命是从。所以,真正懂命理智慧之人是不在这些术数上浪费生命时间的,所谓大易者不易。只在觉悟自性上入手,只问进取不问收获。

 

云谷禅师于是对袁了凡说,你的寿命也决定于你自己。在生活中觉悟心性最好的方法其实不难,我教你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吧。你每天睡前不论大小至少要做三件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每天睡前不论大小要省察一下自己今日犯了哪些损害他人之过错,然后每天都把它们记录下来对比,尽可能改正过错增进善缘福德,这个叫“功过格”转命法,三千件善事后你的命运必转,必能增寿。袁了凡这时是死马当活马医啊,每日按云谷禅师所嘱认认真真去做,后果真如禅师所说,活到了74岁,事业顺利,家境富裕,本没有子嗣却生了儿子,还都当了大官。

 

稻盛和夫就因读了这本书,深有感悟,他说自此明白了人活着是为什么,人在世间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对人。他说他就自然知道应该怎么经营人、管理人了,自然懂得怎么对客户对员工了。这与李嘉诚所说的“商道即人道”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他在企业倡导“敬天爱人”的理念,他说:“做企业不是为了客户,也不是为了员工,而是为了员工家庭的幸福。”所以,稻盛和夫开出的成功公式是“人格理念X热情X能力”,而且人格理念要占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并且创立“盛和塾”,普及这种有利于世道人心的普世理念,为商业社会培养真正具社会责任的企业人才。

 

从李嘉诚和稻盛和夫学习经历来说,均没有沿袭西方学脉,但却能自通,与他们有机缘直接切入思维力源头,均以东方佛学价值观为依归有着重要关系。如果说还有最最上等人,那就是以悟道为本,绝不在旁门左道、旁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所以古人有云:“士之品有三,志于道德者为上,志於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

 

选自法喜老师《顿悟》

推荐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类别:领导艺术 |   浏览数(239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