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彦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256
  • 博客访问:2549268

专家文章

邵逸夫亲手打造的流行乐坛“四大天王” 2010-11-04

 邵逸夫亲手打造的流行乐坛“四大天王”

  20世纪90年代初,TVB创办了“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更是以独道的眼光将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力捧为流行乐坛的“四大天王”,并在当时年轻人中引发追星狂潮,结果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并成长为香港乃至华人娱乐圈里呼风唤雨的巨星。而“四大天王”这一称呼更是延用至今,即使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今天,他们的影响力也丝毫不减当年!紧跟潮流是TVB经久不败的秘诀。邵逸夫将自己的经营之道比作女士选择高跟鞋,一会儿粗跟,一会儿细跟,美与丑的取舍只在于是否合时宜。几十年来,邵逸夫的影视王国,不仅为他积聚了巨额财富,还造就了大批观众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影响了几代人的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更为亿万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时常出现在娱乐版头条的明星身份相比,邵逸夫或许更愿意被视为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做事勤勉、精通业务、市场敏锐度极强,对成本锱铢必较,老一辈港商的致富之道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邵逸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他少年入行,甘愿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学习各种业务技能,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等,电影制作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他几乎样样内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他更是行家里手。青春年少他与兄长一起远赴南洋打拼三十余年,积累起不菲的身家,却在天命之年选择赴港“创业”;在事业已处于巅峰之时,他又毅然淡出拼搏了近50年的电影业,转而进军新兴的电视业,那时的他已年过古稀。即使忽略掉他所创出的那一番业绩,他的魄力、胆识与毅力也值得今日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一代景仰和学习。

  邵逸夫一生信奉“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人生信条,他认为自己的财富是取之于民众的,理应用之于民。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之上,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从那一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20多年来,邵逸夫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0多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以“逸夫”二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即使已过耄耋之年,邵逸夫依然身体力行,多次亲临内地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可谓当之无愧的第一人!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新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如此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邵逸夫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叫RunRunShaw,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多个版本。一说他在天一影片公司做勤杂工,在他大哥邵醉翁手下鞍前马后,如同一个跑腿的小厮;一说邵逸夫初到新加坡时,常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送拷贝;邵逸夫自己的解释则是他原名邵仁楞,上海话“仁楞”与英文RunRun的读音相近。但无论是哪一个原因,邵逸夫的人生就是这样,一直处于奔跑状态。即使是在已逾百岁的今天,他也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粤语内容资料库、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华语传媒、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邵逸夫所执掌的TVB王国在香港地区占据着近乎垄断的地位,“邵氏出品”的影响力,是无法用语言来估量的。可以说,作为无线及邵氏两大媒体娱乐王国的掌门人,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已过期颐之年的他,在香港的文化史上,绝对是一个即使再过一百年都不能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第二章“百业大王”林绍良逃难爪哇,战火中的小商贩1916年7月16日,林绍良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林家祖祖辈辈都是以种田为生,因有不少祖传水田可以耕种,再加上父亲林元载勤劳上进、朴实敦厚,生活过得还算殷实。在父母的教诲和熏陶下,林绍良继承了家风,性情温和,聪慧机智,颇得父母的喜爱。林元载一生务农,目不识丁,深感没有文化之苦,于是先后送林绍良兄弟到私塾读书。林绍良自幼就聪慧过人,悟性极高,而且能过目不忘,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学业进步很快,深得老师的赞赏。他先后念完了《四书》、《诗经》、《幼学琼林》、《左传》等古代典籍,对书中的忠烈侠士极为崇拜,同时也使他具备了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令父母感到十分欣慰。15岁那年,林绍良结束了他的私塾生活,因为学业优秀,私塾的先生建议他到县城的大学校去读书,但是父母却认为,像林绍良兄弟这样读过私塾、能识文断字的,就已经算得上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念再多的书,终究也是要娶妻生子、养活家人,早点谋个营生比什么都重要!父亲不希望林绍良继续当农民,而是希望他能够弃农从商,走一条与祖辈不同的道路。于是,便在村口的交通要道处租下一间小屋子,开起了一家汤面馆,并交给林绍良经营。虽然林绍良很想继续读书,但看到父母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懂事孝顺的他,就只好顺从父母的意愿,当起了面馆的小老板。这家小小的汤面馆也就成为了林绍良的第一份产业。林绍良做事的原则就是认真、执着、勤勉,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他一人独揽了店里店外的大事小事,而他的经商天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出来。他头脑灵光,讲究诚信,手腕灵活,不到半年,这间小得很不起眼的小店就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赚了不少钱。小小年纪的林绍良也成为令同龄人羡慕不已的“老板”。1935年,父亲林元载因病去世。当时,大哥林绍喜已经离开福清,去印尼谋生多年,未满19岁的林绍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担负着养活全家的重担。为此,他更加勤勤恳恳地经营着自己的汤面馆。虽然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太平了,但地处偏僻的福清还算安逸清闲,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

 

 

 

推荐
博客主要分享/学习专家精髓文化知识。富翁只是有钱,不知道从贤人处获得智慧!
类别:总裁智慧 |   浏览数(279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