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吴光琛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品牌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佛山
签名: 用新思维服务企业。联系电话18666355766
微信113792963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70
  • 博客访问:2655171

专家文章

有效发挥“南方智谷”和“产业新城”在顺德产业转型中的作用 2012-01-31

标签:

  顺德是一个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大区,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顺德经济发展中一个需要科学面对的关键性课题。今年初,政协经济委员会就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赴江苏镇江、江阴、常熟及顺德周边等地进行考察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顺德目前产业经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发展瓶颈:资源的瓶颈、人才的瓶颈和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瓶颈。这些瓶颈,正严重地制约着顺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影响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1、土地资源的瓶颈严重影响着顺德产业经济的发展

  顺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地实现了三次跨越,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但是,顺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不足等一系列资源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顺德的土地资源。

  顺德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小的行政区域,全区面积仅有806平方公里,据2005年的资料显示,其中农用地为41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300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87平方公里,如果扣除现有的山林、河涌150多平方公里,以及人均居住和生态绿化用地120平方公里,顺德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面积仅有141平方公里(约21万亩)。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要承载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而且还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荷。按照顺德“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是2010年的2倍,按照现有靠土地资源、高能耗等粗放投入模式支撑发展,将难以为继。

  另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在顺德806.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状建设用地总量已达384.90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47.7%。根据顺德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方案,上级政府下达给顺德的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仅为352.01平方公里,这意味着顺德在未来10年只能通过改造现有的建设用地才能解决发展问题。顺德区环保局2007年4月24日的资料也显示:到2010年,顺德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建制镇建成区面积、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和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长43.2%、56.3%、51.9%和45.2%。人均耕地面积将从2003年的0.034ha/人减少到2010年的0.028ha/人,大大低于0.045ha/人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2、人才的瓶颈凸显出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困惑

  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顺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人力资源竞争的时期。人,已经成为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无论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一般人员难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高端人才奇缺等问题。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顺德人才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1、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缺口较大;二是社科类人才奇缺;2、人才的归属感不强。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三是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成为吸引人才特别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障碍等。

  据2009年底数据统计(按国家五类人才统计口径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顺德区拥有人才总量近3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12万人,技能人才18万人。全区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0401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7860人(占26.8%),初级职称76154人(占73.2%)。拥有国(境)外专家360多名,其中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0多名。很显然,这样的人才结构是难以支撑起顺德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的。

  另据我们在调查中了解,由于形势的快速发展,在近年来的人才争夺战中,长三角对人才的整体吸引力已超过珠三角,在此背景下,顺德引才和留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难题。

  人才的瓶颈,凸显出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困惑,更严重地制约着顺德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许多企事业单位,因为人才的短缺,而进入艰难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顺德的企业,人才的问题已经上升成为企业的第一大难题。

  3、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瓶颈直接制约着顺德经济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顺德的产业经济在获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积聚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据2010年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935.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4.60亿元,第二产业为1223.60亿元,第三产业为677.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63.2:35.0。而家电、电子信息又占整个工业的57.4%,这种一业独大的产业布局恰好又阻碍了顺德的经济发展。目前大多数家电产业(包括有一定品牌,产品竞争力的企业)都在竞争时依靠低价格、低成本和优化促销渠道来相互拼杀,无心去研发核心技术,发展令人担心。

  (2)新兴产业的培育乏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顺德虽然形成了以家用电器为主的8大支柱产业,但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制造产业,新兴的产业依然如凤毛麟角一般不成规模,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也比较小。虽然,近年来顺德大力鼓励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的原因,到目前为止,顺德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的阶段。

  (3)经济增长方式老化。目前顺德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家电等传统产业以及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投入,第三产业发展也比较滞后,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待培育。与国外相比,顺德的企业,产业技术水平还是处于中端或中端稍微偏上的水平,其主要优势和竞争的手段还是成本和价格低廉赢得市场,成为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软肋。

  二、有效发挥“南方智谷”和“产业新城”在顺德产业转型中的作用

  调研结果告诉我们,顺德产业经济要保持持续和高速的增长,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去年,区委区政府推出了建设“南方智谷”和英德“产业新城”的发展规划,今年7月,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发展战略,为顺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对顺德产业经济的发展,铺设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南方智谷”和“英德产业园”在顺德产业转型中的作用。

  1、把“南方智谷”打造成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和技术创新的平台。

  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的转型升级。人才是顺德产业经济转型中最重要也是关键的因素,人才的或缺,或者人才素质的缺陷,都将成为产业转型中的一个瓶颈。我们认为,有效发挥“南方智谷”在顺德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就是要把“南方智谷”打造成顺德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洼地。

  (1)依托“南方智谷”创新平台的优势,以灵活的机制和体制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尤其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人才的聚集要以产业为依托,因此,在“南方智谷”的产业规划中,要以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为主体,为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人才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2)与国内外高端的科研院所开展共建工作,首先,要争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建合作载体,把“南方”建设成领军型人才的创业乐园;其次,要与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有效引进国际性的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实现高端人才的国际化;三是要为有技术有项目的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人才提供创业的政策扶持,以吸引有志于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前来“南方智谷”创业发展。

  (3)构建“南方智谷”与顺德产业发展的沟通渠道。一是人才互补的渠道,即充分利用“南方智谷”的人才优势,为顺德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做好人才的准备。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之所以不到位,或是根本就开展不了,其关键的原因就是人才的观念与能力的制约,把“南方智谷”建成的人才洼地,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二是依托“南方智谷”的强大平台,为顺德现有的人才提供一个提升与发展的新平台,推动本地人才的迅速成长。

  (4)利用“南方智谷”的产业和人才智力优势,把“南方智谷”打造成顺德产业人才的培育基地。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在“南方智谷”内设立各种培训机构,为顺德产业的发展培训高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等等。也可以采取顺德各企业派骨干人员到“南方智谷”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企业挂职学习的方式,多种形式地为顺德产业的发展培育各种人才。

  总之,要有效构建“南方智谷”的人才优势,为顺德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持续的动力。

  2、把英德“产业新城”建成顺德产业转型的中转站,有效配合的顺德产业转型与升级。

  去年12月16日,区委区政府与英德政府签订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共建“广东顺德(英德)产业园”。这一措施,可以说为顺德产业的转型升级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要有效发挥“产业新城”在顺德产业转型中作用。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英德“产业新城”建成顺德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中转基地,充分发挥其在顺德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顺德是一个土地面积很小的区域,要保持顺德产业经济的持续和高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顺德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条件拓展顺德产业发展的空间。我们认为,一是要给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预留好充足的土地资源;二是要给顺德传统产业中的高端环节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三是要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好相应的土地资源等等。将目前顺德造业中的中低端环节有效地转移到英德的“产业新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顺德土地资源的矛盾,为顺德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将英德“产业新城”建成顺德产业发展的互补基地。即将顺德产业的产业链进行新的规划和布局:一是顺德设计英德生产;二是英德配套顺德生产;三是英德生产顺德销售等等。根据各产业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互补方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用好两地的资源优势,提升顺德产业发展的后续竞争力。但是,这种互补不是简单的资源配置,而是依据两地资源的优势和产业的需求进行规划,既能推动顺德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又能有利于英德“产业新城”的发展。达到“产业新城”与顺德企业同步发展的目的。

  (3)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顺德土地资源的问题,使一些高新技术或新兴产业的企业因为土地的问题无法进入顺德发展,我们就可以以英德“产业新城”为依托,有计划地将其引导到英德的“产业新城”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提升“产业新城”的产业质量,又可以为顺德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发展基础,有效突破目前顺德因为资源制约瓶颈。

  (4)有效发挥英德的人力资源优势。英德有100多万户籍人口,人均年收入才5000余元,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这为顺德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尤其是顺德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可以以“产业新城”作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储备或供应基地,为顺德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提供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此,我们建议,一是以“产业新城”的企业为基地,吸纳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待员工成熟后,派往顺德企业总部;二是在“产业新城”内设立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培训班,为企业培训各种类型的人才等。

  总之,有效依托“南方智谷”和“产业新城”的发展优势,可以有效缓解顺德企业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中的资源问题,为顺德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推荐
用新思维服务企业。联系电话18666355766 微信1137929630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461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