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军元
领域: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刘军元-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
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无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6
  • 博客访问:359406

专家文章

心存希望则希望在,脚踏实地实践行 2009-09-29

标签: 绩效   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   刘军元  

 最近在搞薪酬体系的设计,由上也便引发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首先,低底薪高提成的收入结构大多是在于企业的发展初期,企业的管控能力较弱所致。从表面看,低底薪或无底薪的设置,会减低企业的固定用人成本,给业务人员充分的想像空间。于是今天一个五千,明天一个壹万的提成便当做神话,激励着一批批营销人员前仆后继。但这里面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在初创业的时候为了缓解资金的紧张或基于对市场的模糊认知,更多的是鼓励大家开拓,增加市场份额,到底那个时候能做到多大,其实企业也没有多少认识,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说不定有不错的收成呢。这样的心态,导致的更多是大家的短期行为,因为指标不外乎两个,销售量、利润,在不饱和或不成熟市场的开拓总是这样,一旦做进去了,短期的快速上量和业绩飙升是很明显的,这时候也不需要管理,老板只管收钱,业务人员也乐观的预期会越来越好,钞票会越赚越多,往往这些时候是天下大同,一团和气的,所谓企业的凝聚力空前的好。
等到市场运营一两年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是市场的逐渐规范可控,企业的管控能力也在加强,数据指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简单的几个指标就不成了,也不再纯粹的按绝对值来记提成,更多的有了达成率的概念,看增幅,考核的指标也越来越多,什么超期回款,资金占用率、客情关系,虽然还是比较粗糙的简单加权汇总,但已经让业务人员感到了不适应。原来的高薪看起来不好拿,公司越来越大的销售压力,日渐高涨的生活成本,于是开始产生想法,这个该死的企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伺候了,走人。
当然这里面更多的还是企业的原因。也就是对薪资的支付能力预估不足,没有一套合理的薪资体系、绩效管理办法。看着业务人员越来越多的进帐,感觉有问题,但找不出真正的原因,于是就硬性的加指标(没有事前沟通),采取封顶政策(没有经过测算),加大扣罚的力度和降低提成的系数。这样的不系统操作,在初期业绩向好的时候还不明显,但一旦出现了整体的不景气,业务人员的不安全感便产生了,低底薪,和水中望月的提成,积极性、向心力便大打折扣。也便出现了老板们都诧异不解的事情,怎么原来都忠心耿耿的,怎么都这么不经磨练啊,企业有些小坎,就抗不住,动辄离职,怎么人都这个样子呢,于是不信任感产生、蔓延在每个角落,事态越发的糟糕。更可怕还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原来的大区域由于业绩的迅猛提升也得到了公司的注意,于是销售任务大幅增长,好似公司半壁江山。市场的突变,行业的转型,原本的大市场便开始尝尽苦头,业绩完不成,绝对值太大,调整指标未果,时候一算帐,反欠了公司的钱。凡观那些小区域市场,短期的快速的增长也开始呈现,业务人员无论怎么做都能够八九不离十,每每季度末分钱的时候,嫉妒、不服气、情绪化的东西开始蔓延在整个团队,组织的活力空前低落。
这个时候如果还在人为的平衡就不成了,因为员工已经不是企业初创事情的那般只讲奉献,不问收获了,更多的责权利对等的意识已经产生,对个人的价值已经有了个初步的定位。这时候,也是企业开始整合薪资体系的时候了。
综上所述,木人所讲的高底薪和低底薪的区别,我认为还是跟企业的成熟度有关,以及对人的理解有关。管控能力强了,从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过渡到团队为王的时候,其实说时候,对薪酬的支付能力和话语权,是掌握在企业手上的,对结果的预测和把控越来越精准,其实个人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这也是企业品牌彰显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打造管理平台,这个企业已经具备了造血的功能,而且有一套机制能够让人快速上手。当然还是有个别优秀的人员,但毕竟是20:80的比例,可以当做个案来处理,当然薪点表上显示的一个个数字,也能够让这些优秀的人员看到自己的方向。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原有的老业务人员的保存和退出机制,老板之所以早期低底薪高提成,也是来源于对自身的不确定的未来的的考虑,还有就是当期人员的素质。大多创业多草莽,记得看风雨爱多的时候,很感触爱多第一批销售人员入司的时候,有卖鱼的,卖假牙的,做保险的,摆地摊的,就是没有一个受过专业训练,搞家电销售的。这就是现实,那个时候自身期望老板给予的高底薪的奢望是没有的,大家也都心态很低。等到转回头来,再看现时的时候,也便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境地,老板是开始给高底薪了,但这批人里能享有几杯羹?答案是不言自喻的。回头看,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来了,企业的人员层次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也许大多数老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服气,又如何呢。
看NBA,精彩比赛的背后,其实有关庞大的机构在运作,斯特恩也确实是个此中高手。一流的数据统计系统,永远创新的管理手段,先进的市场运作,无孔不入的人员招聘系统,每年精心安排的选秀大会(人才市场)、真的让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叹为观止。没有这样的精密的系统,是无法保证NBA这个大餐的。感兴趣的还有,所谓的NBA的工资帽,总额限薪,超出部分缴纳高额税费。这也就逼迫每支球队动脑筋,量入为出,精大细算,优化人员配置,有了姚麦组合了,还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买那些人,进行最优化组合。
职业化的氛围,造就了球员的职业,球场上的成绩是根本,其他一概可以不管。看惯了场上每个球员的个性化演出,转会中到没有看到那个员工的闹情绪和肆意妄为,即使最终选择的不是心仪的对象,也要好好的过日子,争取更大的成绩,以换取更多球队的关注。这样的职业化队伍,其实给谁多少钱都是物有所值的,给多了,那只能是老板的责任,遇人不淑,看走眼了,必须承担这个成本的,跟个人的表现无关。还有五大职业联赛,其中的道理亦然。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离西方职业化的路程还很远。所以目前出现的低底薪或高底薪都是个过渡,因为我们没有一套精密科学的管理系统,一个职业化的可以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管理平台,所以讲,谈什么都不要紧的,还是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吧,还有很长路要走,也不要谈什么中国式美国式管理,其实管理的根本是一致的,如何卓有成效,如何解决问题。大家都在看麦当劳的精彩,什么小肥羊的火爆,但老板一句话点醒了自己:那是标准化管理啊,我们行吗?
管理是很有前途的,无论从理论到现实实践,关键在于我们大家的理解和付出。心存希望则希望在,脚踏实地实践行。

推荐
刘军元-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 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无穷。
类别:人力资源 |   浏览数(425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