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李源快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东城
签名: 李源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84
  • 博客访问:783944

专家文章

研究成功,更要研究失败 2008-06-13

标签:

      今天没出门,闷在家里看完了《大败局2》,最大的感受是:研究他人的成功虽然大有裨益,但参透他人的失败却是更有价值。 
  
    对于功成名就者,因为他们身上的光环太多了,容易把人的眼睛闪花,可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这是一个除了成功者自己之外谁都难以琢磨清楚、了解透彻的问题。   

  人们没有明白,每个人身上的资源差异太大了,背景、关系、禀赋、性格、资金、团队……   

  你知道成功者在干什么,但你不见得能够学得来,即使学到了皮毛,也难获精髓。你永远没有可能100%的掌握一个人的全部情况,也就不可能100%的彻底了解一个人,一个人在外界所传递出的某方面的强势可能只是表现出了几成而已,更可怕的是,甚至这并不是他最强的一面。还有天资禀赋的差异,如同一群拳手,完全相同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训练强度,有人成了拳王,有人成了陪练。   

  成功之前任人说,成功之后任你说。你听见了成功者在大众广庭说的话,但你看不见成功者在犄角旮旯做的事;你看了成功者在阳光下的伟岸,却看不到成功者在阴影里的猥琐。在一个崇尚成王败寇的文化体系里,在中国这种混沌初开、天地迷茫的商业体系里,想真正把一个人的成功履程说明白、讲清楚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成功因素都可分为台面上和台面下两种,只有台面上的东西能够登得大雅,台面下的那些东西根本说不清楚,当然台面下的因素其实也可以理解是完全可以说清楚但就是不能说出来,也许真正决定成败的就是台面下的那些东西。你说这种成功者能学吗?能学得来吗?   

  《孙子兵法》云:“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你看到了别人走过的成功道路,但没有看到人家裤兜里藏着的指南针和脚上穿着的千层底儿。这种路即使你看到了,也走不通。  

  而且越是因为那些说不清楚的因素造就的成功者,越需要通过狠劲夸大那些可以说的清楚的因素去突显自己的成功。   

  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的一夜崛起,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因为抓住了一个机会或遇到了一位贵人。直到今天的中国,逮住一个机会、干好一票生意,就能够迅速完成原始积累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而因为“偶遇”一位贵人,得其扶助或点拨就直上青云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本是偶然的因素,却成为成功者自述或者吹嘘者描述的必然因素:机会型崛起被渲染成谋划日久的战略,误打误撞的爆发户被描绘成深谙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得到贵人相助而一步登天的角儿成了厚积薄发的商界新贵……吹嘘者与被吹者倒是各取所需了,那些顶礼膜拜者算是被忽悠晕了。   

  马云说过一句话很到位:“关注对手是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赢。”   

  如果你搞不清楚很多人为什么能够一夜崛起,那你就去搞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一夜落败。在多种情况下,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甚至比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要重要,就如同这些年大家公认的很多企业家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些方面做得着实太差。   

  举一个最切实的例子。如同一个团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讨人喜欢,也总有那么个别人招人厌恶。每个人看待那些讨人喜欢者,总是有不同的收获与看法,或实在、或勤奋、或热情,但一定是不一而足;但绝大部分人看待那些招人厌恶者,观点往往出奇的一致,或孤僻、或懒惰等等。   

  读罢《大败局2》,对比《大败局1》,我并不觉得这一批失败的中国企业家们比上一批失败者有什么进步,失败的技术含量依然极低,不是违反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就是膨胀欲太强、虚荣心太重,很多败局实则可以防微杜渐,或者悬崖勒马。我想这恐怕也是一个证明:总去研究人家的成功,其实根本没有学来真谛;因为没有参透别人的失败,于是重蹈了败将的覆辙。   

  研究成功者是件好事,可以大量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帮你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这只能告诉你这世界上成功的路有很多条;研究失败者的教训反思,也是必须补上的一课,这会告诉你这世界上有那些路是万万走不得。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292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