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梁忠勇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看别人就是换种方式看自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176
  • 博客访问:3857584

专家文章

王永庆的用人法宝 2007-06-15

标签:

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王永庆善于用人分不开的。
  在世界化工行业,一提到台湾华人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王永庆善于用人分不开的。他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了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王永庆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他一贯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生命力。

  王永庆的生活阅历,使他对这一问题的感受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他在总结台塑企业的发展过程时说:“如果台湾不是幅员如此狭窄,发展经济深为缺乏资源所苦,台塑企业可以不必这样辛苦地致力于谋求合理化经营就能求得生存及发展的话,我们是否能做到今天的PVC塑胶粉粒及其他二次加工均达世界第一,不能不说是一个疑问。台塑企业能发展至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规模,可以说就是在这种压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艰苦走出来的。”他又说:“研究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经济先进国家会发源于温带国家,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气候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求取一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之一。日本工业发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产生的,这也是压力所促成的;今日台湾工业的发展,也可说是在“退此一步即无死所”的压力条件下产生的。”

事实的确如此。台塑企业如果在当初不存在产品滞销,在台湾没有市场的问题的话,王永庆就不会想出扩大生产,开辟国际市场的高招;没有台湾塑胶粉粒资源贫乏的严酷事实,他就不会有在美国购下那14家PVC塑胶粉粒工厂之举。当然,台塑公司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

王永庆深刻地研究了这一问题,把它用于企业管理中,创立了“压力管理”的方法。压力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有压迫感和让台塑的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

首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台塑企业的规模是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将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尽管台塑在美国有14家大工厂,但美国的尖端科技与电脑是领先世界各国的。台塑与这样的对手竞争,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必须去开辟更多的原料基地,企业才会出现第二个春天。这既是企业的压力,也是王永庆的压力。

再说全体从业人员的压力。台塑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逼问他们。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得去。由于压力太大,工作又十分紧张,台塑的很多主管人员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是午餐汇报后的“台塑后遗症”。

王永庆呢?他每周的工作时间在100小时以上。由于他追根究底、巨细无遗,整个庞大的企业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的运作的每一个细节也都了如指掌。由于他每天坚持锻炼,尽管年逾古稀,但身体状况仍然很好,而且精力十分充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多事杂,单靠一个人的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台塑在1968年就成立了专业管理机构,具体包括总经理室及采购部、财政部、营建部、法律事务室、秘书室、电脑处。总经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务、人事、资材、工程、经营分析、电脑等8个组。这有如一个金刚石的分子结构,只要自顶端施加一种压力,自上而下的各个层次便都会产生压迫感。

自1982年起台塑又全面实施了电脑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压力”是必要的,但是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近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却极为慷慨。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因为是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这个“另一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台塑内部通称的黑包;另一种是给特殊有功人员的杠上开包。1986年黑包发放的情形是:课长、专员级新台币10万—20万;处长高专级20万一30万;经理级100万。另外还给予特殊有功人员200万—400万的杠上开包。走红的经理们每年薪水加红利可达四五百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十万元。此外还设有成果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页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代价的,因此他们都拼命地工作。台塑的绩效奖金制度造成了1+l=3的效果。

  

  (l)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人的管理
  多年来王永庆在关于人才的各个方面,如求才、知才、育才等等,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看法与做法。他说,一个公司经营的成败,人的因素最大,属于人的经验、管理、智慧、品行、观念、勤劳等等的无形资源,比有形的更重要。又说:“企业的经营首重人才。”

  王永庆正是抓住了企业中最关键的要素。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作用将愈来愈突出。

  (2)仅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还远远不够
  王永庆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为我们发掘出了如何用好人才的两大“法宝”,即“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这两大法宝并用,可充分挥人才要素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财富。一般从我国企业的管理中,经常可以看到人浮于事的现象,人们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压力,效率低下。这从两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原因,激励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但是相对来讲,通过一定的手段给予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增加适当的压力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奖励制度要根据企业创造的价值来定,只有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把馅饼做大,才可能有条件分到更多的馅饼。

类别:人力资源 |   浏览数(253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