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傅永超
领域: 商业模式 
地点: 甘肃 张掖
签名: 商业模式研究傅永超:清华大学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研究员【微丹霞云梦想】藏经阁扫地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0
  • 博客访问:163815

专家文章

从我国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看靠近消费端的战争 2013-09-01

 【傅永超关注】前两次世界大战是军事对抗,第三波世界大战是货币战争,最近听到评论说第四波世界大战品牌战争,据说我们今天生活中能听到的品牌几乎是清一色的外资企业,无论是互联网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是每天必用的中华牙膏、海飞丝可口可乐……但是又有意见说,这第三波、第四波世界大战已经是末日黄花了,真正的第五波世界大战是靠近消费端的战争,正是笔者目前正在实践的消费者众合的战争,请朋友们见证。今天学习《我国大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文: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下降,经济将从过去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均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也明显放缓。面临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出口形势短期难以根本好转、产能严重过剩的严峻挑战,我国大企业应深刻认识增长速度放缓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改变长期以来在高速增长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我国大企业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谋划企业发展问题,需要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确保完成建设国际一流大企业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艰巨任务。

(
)站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高度来谋划进一步做强做优

中国经济升级版表现为更优的经济结构、更强的创新实力、更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更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收入、更适宜于生活的自然环境、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型陷阱,必须加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下降,经济将从过去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均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国经济社会就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传统发展方式必然难以持续,将错失更快发展的战略机遇。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离不开企业的全面参与;只有进一步将我国大企业做强做优,才能加快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艰巨任务。大企业的做强做优,必须以创新作为根本支撑和重要手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方面的创新。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是,产业结构、环境容量、资源供求、国际竞争都在倒逼我们加快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步伐,而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必须通过企业制造技术的进步来解决产业低端化问题,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只有通过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我国环境容量超载压力。缓解资源供求关系,既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减少资源使用,也需要借助管理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对资源投入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国际技术竞争环境,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好的商业模式能有效整合企业技术和存量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心就是围绕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来推进企业创新工作,将有利于企业更快汇聚力量和整合资源,从而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尽早实现企业做优做强的目标。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我国目前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科技创新贡献的这一巨大差距,为我国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提供了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投入逐年增长,企业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世界优秀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创新投入严重偏低,2011年我国科研投入861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1.83%,远低于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科研投入比,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强度为1.28%,与世界5005%以上的研发强度相比,我国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不足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力创新支撑。这既需要政府加快完善创新扶持政策,消除阻碍企业创新的制度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与市场氛围;也需要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大企业,主动加大创新活动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坚持以创新加快企业做强做优,为完成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艰巨任务,推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确立适应经济中低速增长的企业战略定位及经营模式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速长期放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放弃等靠要思想。从近两年的企业调研看,尽管许多企业相当理性,反对为了短期目标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但仍然不少企业怀有等靠要心理,希望再次靠政府刺激政策走出困境。应该认识到,此次经济增速下行是客观和主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2009-2011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世界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原因,也有中央宏观和社会政策的主动调控、我国制定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7%的目标,目的是治理严重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创造一定空间。尽管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饱受诟病,但也必须承认,如果中央政府依靠自己庞大的财政收入能力,再次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也还有一定空间,至少短期内统计数据会比较好看,一些重化工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会部分得到解决。但是,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是调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的经济减速恰恰是调结构的好机会,比如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经济成分如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鼓励具有战略价值和引领作用的产业板块等等。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于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成本、收益是清楚的,对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是清醒的。因此对于等靠要的企业来说,应该克服等靠要心理,根据经济中低速增长的现实,重新审视企业的增长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时对企业战略进行再定位。

第二,我国大企业要认真审视经济中低速增长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生存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我国大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习惯于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张来获取利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7%的时候,大部分企业是亏损的。而习惯于在经济增长只有1%-3%的欧美企业,却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和盈利。这样的增长依靠的不是要素投入、也不是市场容量的扩张,而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制造业来说,单纯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促进制造业加速服务化。而中国制造业企业仍然处在纯产品生产加工上面,增加值较低。根据IBM 商业研究院的数据,如今在一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中,兼有服务和制造业务的企业已达20%以上,其中美国高达58%,而97.8%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仍停留在纯产品生产加工阶段,缺少服务业务。然而,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正在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经过数年来严峻行业竞争的洗礼,一些低端的制造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事实上,美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或服务化趋势并不久远。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在工业化后期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成本压力上升、盈利下降、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企业开始思考战略转型,这一过程也成就了卡特彼勒、GE等跨国企业的成长。经济增速下行有助于倒逼中国大企业思考战略转型,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要素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

(
)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从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方略看,中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挥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调结构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重要的、长期化的经济目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应主动淘汰过剩产能,甚至战略性退出某些过剩领域。应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更多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提升中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拓宽中国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行业覆盖面。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国民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对稳增长、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如何利用我们低成本制造低成本研发的双低优势,绕开被锁定低附加值环节的能力陷阱,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现实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特别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增强其在产业链上占据高端价值环节的能力和竞争力。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3个方向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促使企业尽快转变传统增量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抓紧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二是采取更加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成套服务提供商转变。三是鼓励企业跨国发展,支持传统产业集群式走出去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大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战略性利用。企业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可以提高传统产业制造水平和管理决策效率,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制造业企业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有利于加大制造过程中的服务比重,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服务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就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改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抢占世界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支点;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大企业应把握政策导向,借助政策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要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在当前环境日益恶化,中央高度重视环境治理问题的情形下,我国大企业尤其是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我国大企业切忌盲目跟风投资一拥而上;企业必须结合现有产业特征、技术储备情况及研发优势、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科学做出产业进入决策。

(
)加强品牌与企业形象建设

加强企业品牌与企业形象建设,是加快我国企业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大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是提升我国大企业软实力、增强综合实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形象建设而言,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是优秀企业文化培育、企业信息披露和企业合规经营三个方面。

加强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在国际知名品牌研究机构Interbrand每年颁发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中,至今没有1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我国大企业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将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作为提升我国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与规划,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工作。要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要及时、规范地进行商标、商号的注册和企业商誉的保护,积极推进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注册与宣传。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强化企业正面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既需要突出自身个性,也需要注重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应建立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特点的开放性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应加强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责任竞争力。

应该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安永公司对几百家国际化企业的风险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通常把监管和合规在优先序中排位靠后,而跨国公司通常都把合规列为第一风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合规及其风险的了解还很不够。通常,大企业出现过严重案件的,其合规管理和经营都存在严重缺陷。在中国大企业未来发展中,要坚持遵守法律法规,坚守各种合同制度,以及一些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坚决抵制商业贿赂,严格禁止向当地公职人员、国际组织官员和关联企业相关人员行贿,不得借助围标、串标等违法手段谋取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合规不仅是合规管理部门、合规岗位以及专业合规人员的责任,更是公司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公司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应当主动进行日常的合规自查,定期向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者风险点,支持并配合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的风险监测和评估。

(
)稳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频频遭遇阻力,不但国有大企业走出去受到政治歧视,民营大企业开拓业务也受到阻挠。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大企业在进一步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重视企业的本土化。事实上,国际化必须靠本土化来实现。没有哪个国家对外来资本不持有警惕心理。因此,本土化是企业构建国际化格局的重要一环。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其最终目的就是走向国际化,造就中国的跨国公司。而本土化是实现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爱立信副总裁郗建民层说过:我们把每个地方的本地化看作是我们国际化的一部分,因为这到底是一个在全球运作的企业。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沃尔玛的经营理念也是一样,他们在每个不同的地方就地取材,同时把每个地方取出的最优秀的产品,出口到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所以,真正的跨国企业并非单纯是在海外注册一家子公司,更应该包括人员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研发的国际化。要根据发展需要,直接招聘海外人才,积极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只有雇用当地人员使用当地资源,了解当地法律文化并在东道国建立自主的生产销售渠道,才能全面实现本土化。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社区的合作,积极推进本土化经营,力争在当地社会树立起企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

第二,要根据走出去的目的和出发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量力而行。海外直接投资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实力。由于政策刺激和本身经验的不足,中国企业容易一窝蜂涌出去,容易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在项目考察中不够完善,除了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外,对当地的人文背景、政治和商业环境等了解甚少,有的企业并没有相应行业的经营资质,也缺乏对未来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充分考虑,这样盲目地启动投资大多以投资失败而告终。同时,注意充分了解全球化的经营环境,对境外投资环境进行充分评估。通过收集当地的各种信息,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研究如何遵守当地法规政策。熟悉经营环境,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明确当地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创新资源的供求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同时善于利用我国政府的外交资源。

第三,应加强运营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努力提高国际化经营绩效。大企业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组织架构、协调配合机制和后台支撑体系,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强化营销能力;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要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和多元化文化的企业管理;应做好国际化经营的风险管控,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做好风险应对方案,努力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损失。

(
)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远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企业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其中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0%,因此,我国大企业应当主动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中承担重要责任。为落实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理念。

我国大企业应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以绿色低碳作为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自觉减少碳排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确立了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的中长期目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望迎来系统性政策利好。企业应强化环保意识,把握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把绿色低碳纳入长期战略,高度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坚持绿色生产与清洁生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减少碳排放,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企业应当增加清洁能源生产与供应,其他企业要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推广力度,推动建立低碳消费新模式。

我国大企业应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开发与利用,为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提供技术支撑。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技术作为支撑;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积极开展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研发,力求在绿色低碳技术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环境友好基础上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企业应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商业化应用力度,开发节能低耗产品,减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应加快国际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我国企业技术进步进程。 

 

推荐
商业模式研究傅永超:清华大学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研究员【微丹霞云梦想】藏经阁扫地僧
类别:经营模式 |   浏览数(229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