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硕斌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22
  • 博客访问:2924730

专家文章

刘硕斌:佛家文化、禅文化的核心要点与价值观修炼 2012-08-25

标签: 刘硕斌   国学   管理   培训      

  佛祖释迦牟尼出世,大慈悲济度众生,宏扬佛法,是否存在内在理路?佛学有没有一个知识体系的知识结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入世,自然讲究方便接引,世间理路无疑是最大的方便,所以,佛法一定具有完善的思维理路——知识结构,即佛理。

  要了解佛家文化、禅文化的核心要点及参悟佛法,首先应该知晓佛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对于佛法的智慧参悟就能达事半功倍之效。基于这个因缘,我们先来看佛学知识体系结构图(见下图)

2012年08月25日

  图示说明:

  佛家论空,以心为大方便。佛法法门虽千千万万,但万法归宗,都离不开禅宗——“心宗”。

  佛法之所以区别于佛教、佛学,唯在“法”字上。佛学所揭示的是宇宙最究竟的真实、真理,区别于现代西方科学、现代文明最根本的地方在于其系已知文化、已知文明。知道了这个宇宙整体知识体系的结构,真正知道了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再回过头来接引帮助众生。所谓接引其实就是时刻在用各种方法。所以佛法的真实意是:宇宙万物无一时无一刻无一处不在示法。

  为方便不同众生,硬要将这个“法”字做个分量,脱不过“体、相、用”三个字。即宇宙的本体、外在的示象、世间的机用。

  对应空间维的生命,有法身、报身、化身之分别。法身为体,报身为象,化身为用。对应在时间维上,有“成、住、坏、空”四个字,产生、成长、败坏、消亡四个过程。对应在时间维上的成就,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之分,证道后实际就是一尊佛。

  总之,不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始终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打转转,其实不过是太极的两个阴阳鱼而已,仍是二元存在的一种示相,真实的两个面,共生共存。破时间维即破空间维,破空间维即破时间维,所以,所有法融通、融合是关键,而要融通、融合最关键的根本则在心的起用上。

  以上是对佛法整体知识体系做的一个简单概括。下面就佛学知识体系结构再做个阐释。佛学简单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当然通过研究或学习佛学知识本身也是佛法及传承的一种。但研究式学习更多仍是为“明其理”,与直截了当的佛法毕竟隔了一层,多为渐修路子。具体如下:

2012年08月25日

  佛学认为,对于宇宙真实、真理来说,本即为“空”,悟空为佛。佛因“一大事因缘”的大慈悲愿心故,来帮助众生悟本知源,回归真实,得大安乐。佛自“心”所生起的一切皆为方便“法”,即由本空的“法性”观照出了这“一真法界”,是谓缘起众生。觉悟系向空慧法性的回归。

  所谓“观照”,在佛法中实为两种大功夫,即“照”和“观”。佛经的最核心经典《心经》第一句话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观一照,在浩如烟海的佛法核心中首先点出,可见其极为重要。

  佛法所有法门、各种功夫最终都可归纳在三个字上,即戒、定、慧。戒为入门功夫,别以为只有佛教的戒律戒条为戒,那是凡夫戒,还有大乘佛法的菩萨戒,律宗都有专门研究。一句话,所有修正自己外在言行的皆为戒上功夫。

  外在的其实都须戒,但不是让你不做为,而是要时刻智慧“观照”。因为外在的都是念动心生,分别缘故,所以,内在方便法门都在心上追究。

  照为定境功夫,观则为慧上功夫;定中生慧,照即起观。只留恋在定境上,执着空境,定入顽空死境,心空而不灵,智慧难以生起。

  空不为空,缘起为观。转识成智,大利益于世间众生,才是佛法本意。否则,智慧就是累赘垃圾,要它有何用呢!世界如果清明,是不需要智慧问世的,正如老子所说“智慧出,有大伪”。

  而我们人世间所识别的、概念的宇宙即是“法相”世界,即我们能认识、认知的四维时空。该时空系错认物象为根本,以分别为根由造化出的。

  禅文化系佛法最核心方便大法,走的是顿悟成佛路子。

  佛家一为教下,一为宗下,之所以分教下、宗下,皆是因慈悲普度众生的佛法而言。教下,多为佛教一切阶段性、不了义之渐修、渐悟方便之法,可称之为渐宗,也叫如来禅;所谓宗下,就是指禅宗顿悟法门,属顿宗,也叫祖师禅。

  教下的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及其延展的一切方便法门最终都必然要回归禅宗,宗有源头意,所谓万法归宗。因心为生发之源,故禅宗即心宗。一切法皆从心生,所谓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

  所以,禅摄一切法归。所有其它法都只是方便法门,惟有禅是正法门。好比净土宗,如果你遵照老师教的要点,一心念佛或菩萨,以一念代万念,直至一念不生的真实修为境界,日久熏习,本来真实将自然体露。这样就是净土宗的修为法。

  如果你对净土修为的方法生起诸多疑问——起疑猜:“为什么只念佛也可成就?”、“为什么要一念代万念?”、“为什么一念不生才是真实修为境界?”、“这念佛能消除业识、业力吗?”等等,自然进入思维修的参悟境界,精思到极处,至殚精竭虑的忘我境界,以至透脱本来,回归真实。这则是走的禅宗修为路子。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其它宗派及社会中的一切知识学问进行参悟,都可走直截了当的顿悟正法门——禅宗。现代文明的思维学则是以思维研究思维,得出一些关于思维的思想,所谓研究成果,仍是向外求向外找的路子。虽也是关于思维,但并非禅宗之“正思维”。之所以达不到禅宗佛法的究竟处,根本原因仍在思维的客体——外在对象上入手,而没有真正回归到对思维主体——“我”的参究透达。禅宗的“思维修”系由思维结果——思想向思维过程、思维主体的回归。

  所谓正法门,系直截了当,不走弯路,所以注重当下之心识参悟。因为当下除了心的作用没有其它。能醒悟到当下,并时刻保持着当下,即是精进,即是实修,一丝一毫都不懈怠,都不放逸自己。成就起来可以很快,所谓神思妙悟,直指本性,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但要识得当下则难!非它故,格物时空思维定尔。

  很多学佛人士不理解,总会疑问:“禅师们那样的机锋应答是否算是实修?”

  这是对“实修”本身没有参明白之故。

  你虽在那里打坐,心识乱想乱分别,入境都很难,境界对应的道理悟不到一二,就是象大通智胜佛那样能十劫坐道场,十来个劫数定在那里不动,佛法不现前,又如何能开悟明道呢。

  而正修行人士真参实悟,时刻于当下精进,瞬间悟通的道理与境界和合。谁的有效性大呢?!所以,算不算实修,如果以参悟境界的有效性为标准来判断就很容易破疑了。

  自古禅宗大德并非为机锋而机锋,为境界而境界,实则佛法现前,乃时时于真实境界中接引后学的机用方便,自然符合世间世法妙理,如大德所说“即心即佛”,对不同机缘又称“非心非佛”。而并非世间所谓的深刻思想,或生搬硬套的死境;有些甚至错把诗歌或联对的唱和对对子当作机锋,实在是妄想颠倒得可以。禅并不需要什么见解思想,不过随处做主的机用方便、智慧圆融。

  所谓佛法现前,乃“开佛知见”。系本自心性流露,智慧现前,机锋现前,并不需要你去解释什么。问到你时,你随时随处,都能说得出一句、一字或表达得一个动作,或不表达都行,只要能与真实境合。这开口或动作无牵无挂、无疑无碍,圆融一切,方便接引一切,没有任何局限,能做到么?真实修行至大慈悲济世,非得过此定慧境界不可。即使和光同尘,也难掩其智慧光辉。

  否则,天天追求这功德、功法、禅法、密法,那法王、活佛、泰斗,徒逞世间知见而已。一次,偶与一位资深学佛人士交谈,他说自己能在状态中能经常与佛祖沟通,以示自己功夫,可谓是魔境现前,幻人不浅。

  有人说,末法时期,佛法没有标准,真的吗?其实不是没有标准,是你不识得标准,这个标准自古及今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宋朝大慧杲禅师说,你往那一站,就知道你开悟没开悟,难道还要等你说话吗?

  换句话说,禅宗机锋难道是能模仿的吗?即使尔著作等身,千言万语,怎抵得当下一机之悟。可别小看这一机,那是真实的体露,佛的示现,具无量功德啊。

推荐
融东方文化智慧,通西方理念精髓!咨询与培训联系:0755-83676358.
类别:高层修炼 |   浏览数(228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