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成达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46
  • 博客访问:1766805

专家文章

袁成达 探索实践:“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2013-07-23

标签:

                                        探索实践:“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国生态城镇化之路(七)
                                                                            文/袁成达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是一种创新型的经济模式,它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科学发展为主线,综合国际国内生物、农业和相关链条产业的科技研发成果,及其在中国城镇化、三农经济等领域,进行创造性应用而形成的经济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由多种经济形态在某一特定区域叠加而成的复合经济模式,是一种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的新型经济模式。

一、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有效载体。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的生态经济是实体经济,是科技学术成果产业化的实体经济,是生产具有生态经济价值产品的实体经济,实体即物质实体和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效用,是其创富的基础来源。“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的创富,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实实在在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其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能长期保持正值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增长方式、当地农民一批批成为拿工资的工人享受公司和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的身份转变、及可在当地定居或到城镇定居的自由选择,使之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有效载体,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模式,成为区别旧城镇化展示新型城镇化魅力的典范,成为农民农村就地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途径。
十八大报告中提及新型城镇化多达七次。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城镇化,并进行一系列重点部署。人们称之为推出了“城镇化新政”。“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二、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模式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生相伴;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生相伴。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基本特征;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从数据看,1990年至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0.5%,城镇人口仅增长52.96%,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1.71;2000年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1.85,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1.12。说明我国之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相差较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已超过合理阈值。由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旧型城镇化转变为核心是人的新型城镇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实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已刻不容缓。
然而,土地城镇化造成的一大片一大片区的工业开发区做大当地GDP规模、各地产能不断扩张、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依靠资源粗放式的消耗、依靠压低均等化公共服务成本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尚未清理,利用“新型城镇化”名义的一波席卷东中西部的“圈县热”又悄然兴起。
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新型城镇化尚未全面展开就面临着扩张速度远高于质量的严峻挑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损害农民土地利益、城市市民与农民工新二元对立、有城市无产业支撑、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村庄空心化、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生态成本透支等种种固疾的严峻挑战。
现实告诉我们,新型城镇化必定是在下大力气解决这些严重问题中推进。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强调人本和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符合客观规律的城镇化道路。在宏观上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同时,重视在微观上提倡和推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与“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相辅相成的“区域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着眼于同当地政府合作,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着手于自带集束式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开发当地优势资源项目的落地投产,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能长期保持正值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增长方式、推动当地区域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三、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资源高效利用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有利于当地政府将更多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发展。
在现行财政体制与政绩考核体系下,大量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导入工矿产业、房地产业发展,城镇发展不但缺乏公共资源配置,还缺乏社会资本的有力支持。真正能带来人口城镇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相当薄弱。GDP规模虽然上去了,但以人口集聚为标准的城镇化实际水平并没有提高。
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化率保持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人口1800万,按照每新增1个城镇人口需要209平方米土地计算,今后每年城镇化仅用地需求就将超过560万亩。土地资源状况对此难以支撑,也早已超出《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安排。以如此条件支撑城镇化,唯有依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依靠大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的单列式项目,多为生物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如金芙蓉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其运作目标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项目公司根据生物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要求和当地具体情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就是说,实施“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无须新增土地资源,尤其是不占用耕地,只须对原有土地资源加以调整利用即可进行。加入项目种植环节的农户,均可就地种植,但实际上已纳入项目公司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此举有利于当地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将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建设,提高内在承载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按照国家农业部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中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金芙蓉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新样板;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为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是将农村建设成新社区,促使农村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载体。
有研究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出现进入周期性下行通道,经济增长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城市吸纳就业和接受人口转移空间逐渐收窄。从“十五”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有了递减迹象,“九五”期间年均城镇化率增速为1.44%,“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提高1.35%,“十一五”期间每年1.39%,而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等城镇化率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减速比较明显。今后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即便未来中国城镇化达到70%,但还有几亿人口在农村生活,将来的粮食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是主要靠自己。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主要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的研究认为,这些区域保持必要的人口量和足够的农业劳动力、极大地增强生物科技应用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条件。这些区域的城镇化,应当是城市集群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和农村农民就地城镇化并重。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20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盐碱地,粮食亩产只有100多斤,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如今已有来自北京、上海乃至台湾等地的20家企业落户西辛庄,村里建成了位列濮阳市八大村级工业园区之首的电光源产业工业园,解决数千人就业。去年全村企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村民家家住上了楼房,用水、用电、看病吃药、孩子上学全免费;以致该村创富带头人要求村改市。周边15个村自愿和西辛庄并到一起,民意的调查结果也很乐观,赞成率基本在90%左右,还有几个村达100%。但是,建市规划中的盖居民住楼一项,多数村民听说要自掏腰包买房后直摇头。村民的担忧不仅在此,就算集中搬到新社区后,距离原来的耕地也远了,来回务农太折腾。再者,即使搬迁实现得以腾出大量土地后,能否如愿招到商引到资,从而实现村民从中“切分蛋糕”的愿景,在务实的农民们看来,目前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西辛庄村周边村民对就地城镇化的担忧具有代表性,而这恰是“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区域生态城镇建设工程”项目的要义之一,就是进入项目各公司的农户,身份转变为员工,享受项目公司其他员工同等待遇;项目公司根据当地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入住条件都令农民满意的农村新型社区。生活、居住、工作都得以解决并走向富足,人们就能愉快地留在自己的“城市”。
五、为解决乡村的“空心村”创新了思路
“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为解决村庄空心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2012年3月底发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指出,中国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应积极推进“空心村”综合整治,以破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份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撰写的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了农村“人走房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转变为涉及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产生了大量空心村,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难题。媒体笔下的村庄“空心化”是这样一幅情景: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大门紧闭、空无一人……这不是戈壁大漠边缘的废城,而是中国东中部农村里真实的一幕。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不少远离城市的村庄普遍出现“空心化”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片农村土地被抛荒,大量的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常年无人居住,甚至坍塌损毁,这不仅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顽疾”,也造成宝贵的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勿庸置疑,村庄“空心化”问题已成正在展开的新型城镇化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认为,村庄“空心化”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伴生的一种人口迁移的社会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改变人口空间布局的结果。因此,农村空心化在国外也具有普遍性。但我国农村空心化要远比其他国家更复杂、更严重,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村“三留”人员增多、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破坏了乡村人居环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不到9%的耕地、19%的人口、22%的粮食。耕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实质,是解决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农村空心化区域可大体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宜种养为主的区域,一是不宜种养为主的区域。“区域生态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相辅相成的“区域生态城镇建设工程”,对两种类型的农村空心化区域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宜种养为主的区域。规划为类似“金芙蓉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种植基地,辅之以植树造林全绿化。区域内空心村并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彻底解决“三留”人员问题。不宜种养为主的区域。规划为自然保护区,留給生产者、分解者和动物消费者,任由大自然按自己的方式恢复为原生自然状态。在人类聚居的城镇群身边,并存一片生产者、分解者和动物消费者聚居的区域,应当是化害为利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推荐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144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