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成达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46
  • 博客访问:1766775

专家文章

“高利贷”引暴的“温州现象”背后是“大投机” 2011-12-26

标签:

 “高利贷”引暴的“温州现象”背后是“大投机”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温州企业主“跑路”引起的金融恐慌这一现象,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温州热钱链断”、“温州企业倒闭潮引热议”、“资金断链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逃跑”、“温州现象警示经济转型勿入歧途”、“温州现象是否蔓延”、“温州的投降”等等。各界人士对弥漫整个温州的“温州现象”也陆续表达各自的想法看法,现状确实上温州当地人感到“人人自危”。
  
  对于“温州现象”出现的原因,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孔庆泰指出,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复杂。中国经营报文章也指出五大原因:
  
  (一)今年温州中小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这次困境和2008年的困境有很大的不同。
  
  “2008年的困境是因为国外订单减少,这次不同,订单并不少,但是利润大幅降低,接了甚至要亏本。”周德文分析,在他看来,这次五大原因导致这种困境。
  
  (二)首先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现在升值已经突破10%。其次是通货膨胀带来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原材料的上涨,温州真青眼镜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剑清叶剑清深有体会,以制作眼镜原材料银来说,已经从去年的每公斤20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3400元。
  
  (三)再次是用工荒和加薪潮带来的影响。叶剑清表示,目前他雇一个工人的保底工资是1800元一个月,所谓保底成本,就是没有活干每月也不得少于1800元,而活多了按件计酬,该给3000元也得给。各地的用工工资都在涨,民工已经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
  
  (四)限电节能,也是造成中小企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拿温州来说,去年就实行过每周停电几天的政策。“那时是‘软停电’,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而现在是硬停电,因为供电不够。”叶剑清表示,停电对企业伤害很大,因为工人虽然停电没事干,但是为了保证人手,也必须给他们发工资。支出加上停产损失,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五)以上四种原因,都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困难,但是第五种原因带来的困难可能更大,这就是国家收紧银根,使原来融资就很困难的中小企业更加雪上加霜。不得已,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大幅攀升。
  
  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地各大银行贷款利率已上浮30%到80%。另外该行监测显示,3月末,温州市民间借贷市场综合利率水平为24.81%,合月息超过2分,再创温州实行民间借贷利率监测以来的历史新高。
  
  “跟其他地方不同,温州人中小企业之间都会有一些资金往来,如果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会引起三四家同时倒闭。”温州增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志军表示。
  
  以上所述五大原因有利有据,分析得非常不错,可我觉得据其真正的根源不在于此,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利贷现象迅速漫延至全国也是情理之中,在国家金融宏观同步调空的政策背景下,别的地区问题为何不特显,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我们可以回顾温州发展的资本扩张历程。
  
  大投机埋下的大崩盘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温州发展的资本扩张历程:
  
  根据财新网记者张冰走访的记述显示30年前,洗脚上田的温州人就是依靠亲友之间的民间借贷办企业,从纽扣、打火机起家,创造了温州奇迹。
  
  30年后,正是这种温州人赖以发家的民间金融链条,坑苦了温州人。
  
  温州经济也的确从没有离开过民间借贷的扶持。最开始的企业主,都是要靠亲友的钱筹起来,一角一分集中给一个人。但是温州的经济意识比较发达,即便亲兄弟,借钱也是要有回报的。而政府对待这种民间金融行为也是态度不明确。
  
  改革开放初期,对民间借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讲合法,也不讲非法。当时的大胆的地方领导,甚至允许设立实际为个人钱庄的金融机构,但很快就被关掉。
  
  此后,城市信用社开始流行。城市信用社最活跃的时候,光温州市区就是几十家。其实质就是民间的小银行。这个时候开始,温州民间金融就开始走向正规化。甚至当时的每个村都有基金会,积聚农民的钱,放给需要钱的农户。此外当时还出现抬会、互助会,五花八门的地下金融机构到处都是,即为影子银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出现了抬会崩盘的局面,温州乐清尤甚。当时出现了民众闹事的情况,政府也抓了一些会头,枪毙了一些人,平息了民愤。
  
  90年代以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民间借贷重新活跃起来。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01年左右。
  
  当时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批复了一些金融牌照,如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等。
  
  2000年以后,温州民间资本开始走出温州。到处投资,炒房、炒股、炒煤等。而同时,钱生钱的生意,开始在温州取代了实业。出现了大量的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等。看似披着合法外衣,实际上就是地下钱庄。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统计,目前温州这样的机构总数超过1000家。
  
  2008年以前,企业利润比较丰厚,民间借贷生意尚属一般。但是2008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企业利润开始急转直下,此前企业年利润在10%左右。2008年以后,利润可能就在2%到3%。
  
  当时国家的宽松刺激政策,将房产、股票、股权投资等投资品种炒作虚高。一个拥有跨国企业的老总一年可能赚不到500万元,而他的邻居却可以在一年内500万元的本钱靠快钱翻成5000万元。
  
  资金开始走入歧途。大量的资金在利益驱使下走入了高利贷的链条当中
  
  首先是官员。当地的政府官员,在银行是可以担保、抵押贷款至少30万元,而且随着官员的级别越高,可获得贷款的额度越高。随后这些低价拿来的钱被转手以月息2分左右放给放贷人。
  
  温州高利贷最开始爆发的放贷人王晓东一案中,债权人大量都是公务员。
  
  其次是一些企业主的以及温州百姓的资金。一些企业主,企业利润不好赚了以后,会把厂房卖掉,转手投入这个行当。而一些温州老百姓,也会把一辈子的积蓄,投入到这个行当中来。
  
  间接的资金来源更是多,2009年以来,大型国有企业很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但是又不需要投资,有些内地的大型国有企业,把资金投放到温州每个月两分利。
  
  所有的资金都会集中给一些中间人,其中包括一些有金融特许牌照的担保公司也从事了这项生意。
  
  或者一些企业主,将企业规模做大。但是资金掮客的生意,利润率一定会比实业高。因此这些企业主也开始吸收资金,转手放给“老高”。实业反而成了副业。
  
  所有的资金都会有一些出口,例如房地产、股票等。但是资金成本极高。这个链条类似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资金的成本,最开始的月息可能在1.5分左右,第二级的资金放出去月息可能在3分左右。随着链条的延长,成本越来越高。最后一个接盘者,他的使用资金的年化利率可能要在100%。
  
  这类没有明确现金流覆盖、坐等资产升值的庞氏融资,只能在牛市中幸存,必然在熊市中崩溃。以前,这么高的利息成本,是可以依靠房地产投资等高回报行业来消化。但是2011年以来的信贷紧缩,以及各项宏观调控,靠炒房子、炒股票已经没有可能拿到这么高的回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崩盘。
  
  链条一环扣一环,倒一个,会扯倒一片。跑路一个大老板,身后会跟着跑路一批人。甚至银行都不能独善其身。
  
  但实际上,高利贷对温州经济不是致命的打击。从整个发展历程中可以明显看出,2008年开始,大投机行为十分明显,虽然社会的大局需要企业一手抓实业一手资本,未来五年之路,是资本家引道实业家之路。企业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调整与升级,但是温州现象显示的是温州有些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结过程,盲从与投机行为比较严重,在整体发展的战略上出现严重的断层,至使在宏观调空中很多中小企业体弱多病,无以为继。“温州现象”由然而生。
  
  温州的民间资本,按照估计应该有8000到10000亿元。截至8月末,温州各银行的存款就有7200亿元。
  
  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大概在1200亿元左右,基于温州民间资本10000亿元的规模,如果高利贷产生600亿元的坏账,对于整个温州民间资本而言,这也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我认为这次的温州现象,是一次假“危机”。是对温州人们敲响警钟而已,元气不会大伤,只是温州现有模式真的有大问题了!
  
  温州的钱还能流向哪里?这个问题,也可以问问中国自己。
  
  做鞋、打火机、纽扣的血汗工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成本高压之下,企业的利润率低得可怜,微利甚至亏本。
  
  炒房、炒煤,乃至最近的“炒钱”,这几种炒作,温州人逐次败阵,温州人还能投什么?
  
  还有一伙人仍在满世界找矿产资源,这是他们的机会。而更多的小企业主都在寄希望什么给他们带来出路?
  
  温州中小企业出路在何方?
  
 
 前段时间,我到浙江的一些地区考察,发现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很稳健,近年内产值利润都是高增长。比如我到萧山区的义桥镇,有家浙江百强传动实业公司,该公司曹总介绍:通过集中精力抓管理、抓人才、抓技术、抓效益,产业结构向高科技方向调整与升级,公司得到长足的发展,销售从2009年的产值2亿多,增长到2011年的产值5亿多,企业高速平稳发展,被评为浙江高新科技企业。
  
  由此可见,温州现象的出现,是部分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产能过剩,品牌缺失,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产业链中,没有发言权,没有优势产业;企业商业模式陈旧,更多依靠投资拉动、低价劳动拉动、资源投入拉动,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管理效率低下,产品开发周期过长,人力冗员沉积,成本冗杂,组织结构庞大,营销体系迟钝;投融资模式粗放简单,风险大;投机主义在企业盛行,创新氛围不足,效率低下,资本扩张向投机方面发展,发展战略严重断层,资本市场不健康培育,诺大一个温州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只有区区几家而已。绍兴的杨兴桥镇民营企业有9家上市公司,泉州晋江一个县级市有32家上市公司。经济发达的温州有几家上市公司?
  
  一句话,温州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领导思维出了问题,企业的战略与模式出了问题。
  
  危机时代,建议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强强联手,全面变革。从而提升与转变领导者思维观念,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升的价值所在,放弃投机陋性,促进总体战略系统化、人才战略重视化、基础管理规范化、产品体系科技化,注重实效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化,企业管理和信息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融资多元稳健化、营销模式创新化的整体战略体系。从而甩下包袱,抛弃笨重,轻装前进。以最优的竞争策略,确立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最大的竞争优势;以最少的有形资产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高的管理效率;以最简化的组织结构,换取最高的组织效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投融资回报;以轻奇特的策略,实现最有效的国际化扩张。做到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科技资产市场化。改变有钱就炒楼炒股炒矿的局面,脚踏实地投资于高科技行业;培育几个在全球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企业。发展文化产业与现代休闲旅游业,培育一些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走健康的资本市场之路。
  
  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凭借温州人的六大精神(吃苦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精神)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就能创出一片新天地来。
  
  

推荐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类别:总裁时评 |   浏览数(627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