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史贤龙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品牌管理 
地点: 上海 徐汇
签名: 创造价值,驱动增长——价值型公司***引擎www.chief-wisdom.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905
  • 博客访问:4662918

专家文章

《产品炼金术》完稿致谢 2011-11-04

标签: 著作   产品   炼金术  

  《产品炼金术》,这本以产品营销方法论为目的的书正式完稿,封面装帧设计与图书编辑初步完成,从作者的创作流程进入正式出版流程,我要感谢在此书写成中的不曾谋面的众多朋友。

  首先要感谢金焕民、刘春雄老师。正是从2010年的《战略走下神坛》讨论开始,经历《营销眼看三农》讨论,我逐步下决心撰写一部营销方法论的系统著作,改变博客文章不能解决的支离割裂弊病。既是将过去20年营销实践与思考的成果做一个小结,也便于让他人更好、更方便地了解我及创业期的博纳睿成咨询公司。

  特别感谢金焕民老师在百忙及母亲病重期间,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写作序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金老师与我,属于素未谋面、电话也不曾通过一个的标准文友,金老师的倾情作序,证明以文会友的单纯关系并不是绝种的远古牧歌。感谢刘春雄老师,我们的争论虽然有时过火,但“反者,道之动”,这种带有个人温度的辩论不仅激发了双方的思想,而且正是彼此心底无私的证明。金、刘两位的营销专著(增长三部曲、中国式营销等),是本书写作时的重要标杆。

  其次要感谢《销售与市场·管理版》鲁培康主编,及马可、王文正、周春燕诸位编辑。2011年管理版每期的主题策划及约稿,逼迫我站在一个高度思考中国营销的诸多现实问题,如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文化营销、通胀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中国家电连锁商业模式批判、减法营销、过度营销等。这些专题的思考与撰写,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挖掘与梳理。

  更加感谢从2011年11月起,管理版邀请我作为每期“思想前沿”专栏作家,我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为“中国营销思想的自主创新”这个大趋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要感谢《第一营销网》及孙曙光先生。曙光在我提出撰写本书时,即热情邀请我开设互动专栏,每周一篇的“关于产品”的小品文,是我在撰写本书间隙,将不适合放入书中的想法及思考,以互动文章的形式与网友分享。

  第四要感谢通过第一营销网结识的大批文友:刘建恒、魏长永、刘政、刘平、任小东、马晓宇、姚尧、谢锡宙、秦国伟、田友龙、马亮亮、邬华山、何乘云,及所有在文章后留言的网友。我客观地讲,正是这么多有思想、特别是有较高理论素养与鉴别力的网友,坚定了我的感觉:中国营销思想的新生力量,绝不会仅仅停留于各种商业的论坛及专家,中国企业家、营销人的实践与思考,才是中国营销真正的动力与未来。

  第五要感谢博瑞森图书公司张本心总经理与汤梅编辑。我们至今也未曾谋面,是博瑞森的约稿及建议,最后确定了我的写作方向。图书公司在选题上具有较好的读者思维与市场认知,正是在图书公司的建议下,我们共同从多个写作方向中,最终确定写一本产品营销的专著。而且,在编辑的拷问下,促使我要写出一本“有所不同”的产品专著。这就是我要在列举的45本迄今为止的中文版产品营销理论及方法之外,去构建一个源于本土实践、思考涵盖西方营销的,适合中国本土企业操作的产品营销方法论。

  正如金焕民老师在阅读书稿后指出的,“无论是给本科、研究生或者企业管理人员,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讲义。你的文字雅俗共赏,适合做教材”。本书确实源于博纳睿成的“产品驱动力”培训课件,这就决定了《产品炼金术》是按照结构化的逻辑进行撰写的,这是本书体例上的一个特点。我也尽量做到以下目标:内容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目的是用一本书将企业产品营销的问题及方法说清楚。

  我想说的是,《产品炼金术》的思维与方法,100%都是企业产品营销的常识,本书的原创性在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本书将这些常识整理为一个逻辑的、结构化的方法论体系。我相信,看完本书,不同规模的企业----创业者、中小企业、规模化大企业----都可以找到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产品问题的钥匙。

  这是我坚持定名《产品炼金术》的原因所在。

  最初,在本书命名上,图书公司与我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在写作时暂时以《智造产品》为书名,在本书完稿后,图书公司接受了我的意见,最后定名《产品炼金术---打造畅销产品的111个营销思维与方法》。

  我在本书“致读者”中,对于本书命名做了如下说明:

  用炼金术命名的商业书籍,较有影响力的是三本: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麦肯锡顾问合著的《增长炼金术》,谢灵顿的《增加值:品牌驱动增长炼金术》。

  炼金术是现代化学的早期形态,以我对上述三本使用炼金术为书名的理解,绝不是作者故作神秘,而是对事物本身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即使只有1%的比例----的尊敬。

  与金融、增长、品牌三个重要课题一样,产品也是介于已知与未知、理性与任性、逻辑与灵感混合的试验场。

  驱动企业增长的奥秘,是商业界永恒的探索课题。驱动增长的引擎不止一种,模式也不是一种,每个引擎背后的点火按钮----通向引擎的细节----也不相同。

  方向不一,方法各异,大道相通。

  综合的广度(如增长的宏观研究)及专业的深度(如品牌的微观研究),都在减少未知性与不确定性的比例,提高可知性与确定性的比例,这就是从巫术(特殊个体的、无法证伪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到科学(精确性、确定性、可证伪性)之间的形态:炼金术。

  本书的成书时间,是从2011年7月9日开始,至9月11日正式完稿,完稿时间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在60天的时间里完成这部近17万字的著作,涉及到15个行业、200多个产品、38幅原创产品营销工具,9章40节111个专题,形成了一个建立在111个产品营销思维与方法之上的结构。

  在写作本书前,我将最近2年的文章集汇总了一下,有近60万字,我以为本书的50%内容是可以从这些文章集中转换的。实际写作时发现,按照预先设定的结构化写作思路,根本无法通过再编辑的形式,将散文式的内容整合进这部专著中,因此本书除了2、3节主题与以前文章基本重合的内容外,90%的内容都是重新创作的。

  这个写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结构化著作与文章集的本质差异:写这种结构性著作,需要的是“匀速写作节奏”,比如我大致设定每节的文字数量在3000—5000字之间,60天40节,就是平均1天半必须完成一节,才能顺利在预计时间前完稿。匀速写作,要求思想始终聚焦在同一主题上,不能象写文章那样随兴所至。所幸这是一本方法论性的理性著作,我也刻意减少发散性思想,以及过多的文字影响对核心主题的把握,力求让读者清晰、简单、轻松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并且力求读之可以解惑(或相互验证),理解即可用于实践。

  《产品炼金术》的写作比较顺利,在这顺利的背后其实是坎坷难熬的经营爬坡之局。但本书没有忧患的纠结,可以说是“超越忧患情境”的理性创作。

  尼采说:当一个人在从事一件阴郁而责任极其重大的事情,保持愉快心情绝非微不足道的本领。记不清是在《偶像的黄昏》还是《看哪,这人》中讨论“快乐”这个主题的话。

  向我的精神导师(我并不完全赞同尼采的所有观点,但尼采的著作总是给我思想电击的快感)致敬,我也感谢一下自己,以及在写作本书时陪伴身边的博纳睿成公司的合作伙伴、同事,感谢你们对我的包容与支持。

  这本书是为博纳睿成咨询公司而作。

 

推荐
创造价值,驱动增长——价值型公司***引擎www.chief-wisdom.com
类别:总裁故事 |   浏览数(493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