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邓成华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邓成华企业运营管理升级策略--企业价值***、企业系统***优、企业管理升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60
  • 博客访问:1614619

专家文章

六段咨询之企业管理插件式升级(二) 2009-04-10

标签:

邓成华

企业管理是个变形虫式的互动系统

    系统的基本定义是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一定的关系联结起来完成一定的功能。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在说“企业管理是个系统”,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企业管理是个什么样的系统:构成要素是什么、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们看待系统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比如对人体来讲,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这都是从功能的角度说的。

而对于企业来讲,管理系统从职能内容上可以分为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采购系统、财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等。从结果上讲可以分为成本控制系统、客户满意系统、服务(产品)保证系统等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互相影响的模式导致了系统的复杂性。就像胃病可以是神经紧张造成的,而消化不好也会让人萎靡不振。同样,人员积极性不高会导致企业效率降低,而效益不好也会让人士气受损。

而视角与出发点的不同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方法。插件式管理看待企业管理系统的视角和出发点是功能论和动力论,即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在什么样力量的推动下、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的管理系统就像一个变形虫,他的各个部分以不同的方法和模式组合与联结起来,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身体形状的变化实现机体功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求得生存。

而企业管理系统本身也类似于变形虫,其各个部分以一定的、不断变化的方式联系起来,目标就是通过实现所需要的企业功能来适应环境以求得发展和生存。

一、企业系统的构成要素

企业管理是个系统,为了保证企业的运转和各项功能,各个方面的管控方法相互联系和影响。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从工作内容上分为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等职能系统。但为了更好分析清楚企业管理系统各个方面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而能够突破职能的界限找到真正的插件点,插件式管理将企业管理系统分为四个系统:功能系统、动力系统、协作系统、职能方法和管理控制系统。而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则是职能方法与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部分。

下图是插件式管理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划分与界定,各个系统之间的管理如下图,其中箭头代表了实现关系:




企业系统要素关系图

1.    功能系统:为了实现盈利和发展的目标,企业需要具备的各种功能及其关系,如质量功能、运输功能、服务功能等。多项专业性(如质量、广告、成本)的功能联合起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经营性(客户买得起、愿意买)功能。一项功能可以有很多种功能状态,如质量功能可以有高质量、低质量多种状态。而每种功能状态都是实现企业整体功能的一种策略选择。

2.    动力系统:推动企业克服竞争压力、内部阻力和环境阻碍而运行的动力及其关系,如能力、积极性等。

3.    协作系统:为实现企业功能系统,企业各方面工作间的配合关系与配合方式,如广告、促销、渠道协作实现整合营销。这种协作既包括职能方法协作实现企业功能,也包括专业化功能协作实现经营性功能。

4.    职能方法系统:为实现企业功能系统,企业各项工作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方法,如设备的点检维护方法、渠道的大客户管控方法。

5.    管理控制系统: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上述系统和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技术和方法。

为了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发展与生存,对企业首先重要的是具有与所处环境相对应的、能够满足客户的挑剔与赢得行业竞争的功能系统,如提供产品(质量、款式)、吸引客户和消费者(宣传、产品)、控制成本、保证质量、获取资金等。这些功能的协同与匹配使企业成为一个在市场中发展、生存、不断壮大的有机体,通过运营系统实现了企业盈利和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功能。

企业具体运作是由各种职能方法以及人的执行共同构成的,如物流、仓储、设备维护、市场渠道管理、人员培训、物资采购等职能方法,通过负责不同职能工作的人的推动、协作执行运转起来。这些人与职能方法协同与匹配的运转实现了企业各方面的功能。

企业之所以成为一个系统,是因为各种工作与功能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企业盈利和发展的目标追求,没有各种工作与功能的协同就无法完成这一目标。同时企业职能方法的协同作用(包括具体做法的协同和执行过程的协同)又是实现各种功能的基本前提,而各种职能方法不按一定的模式统一发挥作用,只是各行各法的话,也就无法实现企业所需要的功能。

而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上看,面对众多的人员和各式各样的工作,要保证企业系统按照所需要和所希望的方式运转进而实现所需的功能和目标,就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控制方法和措施,这就形成了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者调控、推动企业运转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企业管理者通过企业管控系统(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确保企业动力系统提供足够的动力,确保各项职能工作按照要求得以实现。动力系统和职能系统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效的协作运转,最终实现企业的各项功能,达到盈利和发展的目的。其中职能系统需要技术与科学方法,而动力系统更需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二、企业管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实施插件式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系统各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前提决定、抑制制约、引导促进、节点效应、拉扣效应、电闸开关、雷管效应、龙卷风效应、搅局者效应等。透彻分析和把握企业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实施插件式管理的前提,而正确认识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也才能真正的把握企业管理系统的内涵和本质。【】

三、企业动力系统

企业动力系统是指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动力,由于外部竞争的阻力和内部矛盾的摩擦力,使得企业整体的运转逐渐走向停滞(企业组织的熵理论),因而确保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企业的运转极为重要。企业动力系统是由从领导者到基层员工各级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构成的企业整体运转推动力。

而这个推动力的塑造方法由从领导者的事业心、企业的愿景,到目标的分解与考核、薪酬体系、文化氛围、劳资关系、管控关系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而并不是单纯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多人强调自身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对管理咨询服务的要求也强调要量身定做。但事实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企业的不同,插件式管理认为,企业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动力系统的不同。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在产品、市场等方面没有太多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领导者风格、文化氛围和人员构成的不同却导致了企业内部在人的心理、习惯和关系上有很本质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关系的不同。因此企业的动力系统是业务结构、组织发展阶段、领导人特色、文化氛围、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企业所有的不同最终均体现在企业的动力系统中。

企业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考虑能够推动该项工作的动力构成,而企业在推动一项具体工作时,往往都忽视动力系统的构建,单纯的从业务和技术上着手。而插件式管理把动力系统的构建作为企业开展任何工作的主要前提之一。

受到个人情况、组织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人员的动力状态有自主型、强制型;跟随型、合作性;利益型、情感型;中庸型、极端型等几种方式。

四、企业协作系统

由于企业是很多人、很多工作在一起完成经营目标的一个组织和过程,因此协作系统是保证企业将众多的人与众多的工作协调起来高效、规范运作的根本保证。

企业的协作系统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功能系统的协同,即企业各项功能之间互相配合,实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目标,如仓储功能、运输功能共同实现物流功能,而物流功能与促销功能又是实现产品销售功能不可或缺的。

第二个层面是职能方法的协同,即各种职能方法匹配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者几项功能,如仓库安全方法、物资存放技术、物资统计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仓储功能,车辆管理、运输中途监控、物资交接、装货方法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运输功能。而这两个方面都是物流功能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

第三个层面是动力系统的协同,只有企业各个方面的人员在工作动力、方向上能够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协同开展。动力系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保各方面人员在工作方法和工作动力上保持一致。

五、企业管理控制系统

由于目前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和雇佣关系的存在,为了实现上述的要求和目标,企业管理者需要一套方法和措施来进行掌握和控制,这就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目前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构成: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目标管理、职责与职权、业务流程、作业规程、标准与行为规范、利益分配、工作计划、信息沟通与交流、汇报指挥、硬件设置与安排等。

企业管理控制的方法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衍生出来的。最开始的管控方法是行政指挥、暴力监督,就像将军指挥部下打仗、监工拿着鞭子监管劳工。随着文明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逐步衍生出作业规程、标准、行为规范、流程等多种方法,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六、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

企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各种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这种调整需要长期搁置,必然是积重难返,导致企业无法适应环境而自行消亡。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主要是在企业功能应对环境变化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动力系统和协作系统开展的,具体是通过管控系统和职能系统的变化和调整实现的,即通过对管理方法和作业方式的调整来实现。



类别:战略管理 |   浏览数(311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