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王生升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品牌管理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手机:159 2040 6677 危机公关/危机管理/媒体沟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02
  • 博客访问:789632

专家文章

王生升:2011年食品行业十大危机事件点评 2012-02-15

标签:

 

2011年食品行业十大危机事件点评
作者:王生升
 
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过去的2011年,食品行业存在哪些受人关注的危机事件?如何透过舆情、从危机发展的规律看待这些事件?“2011年食品行业危机事件”蕴含很多思考。
 
一、抢盐风波
事件起因:日本核辐射导致的谣言
发生时间:2011年3月
危机类型:谣言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位于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漏。受外界“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 射”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生产出来的盐将受到核污染”等传言影响,从3月14日开始,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众抢购食盐行为,并向全国蔓延,3 月17日达到高潮, 一包1元多钱的碘盐竟然炒到了18元。3月17日后,有关部门采取行动,增加碘盐市场供应;专家学者针对传言纷纷解释说明,到3月20日,碘盐市场逐渐恢复平静。民间以“谣盐”代替“谣言”,专指此次抢购碘盐事件。
王生升老师点评:谣言滋生,慌乱一片,及时辟谣至关重要!此次抢盐成为一次闹哄哄的公共事件,实乃政府不作为所致。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预见的,在到来之前,需要防患于未然,危机初露端倪,及时制止。日本核泄漏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件,作为近邻,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信息告知、危机应对方面应该提早准备,缺乏科学的传播,耳闻不实之言,民众难免恐慌和躁动。抢盐事件一个星期后才听闻相关部门的“行动”,略显迟缓,此时,无量商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试问,民众盲从造成的损失谁来埋单?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的粉碎需要人的自觉。国人的素质今非昔比,但就此抢盐风波来看,我们的科普滞后令人担忧,民众自觉源于社会提供的知识和教育。科普教育失败,谣言总会有滋生空间;对政府部门来说,错过关键时刻的“止谣”,跟事后诸葛没啥区别;谣言应对还需找到造谣者,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处,以此达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
事件起因:“瘦肉精”毒品混入猪肉,危害人体健康
发生时间:2011年3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早在20022月,农业部等三部委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并列入年度例行监测计划。然而,315日,双汇集团济源厂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被央视曝光,消息甫一传开,震惊全国,当天双汇发展跌停,16日期彻底核查。接着,全国许多超市双汇肉制品下架,引发市场骚动,部分专卖店倒戈,河南查封16家问题养猪厂,14名涉案人员被控制,跟事件相关的4名高管被免,北京市全面封存河南进京生猪产品,济源双汇公司无限期停产整顿。。。。。。据双汇高层声音,“瘦肉精”事件致双汇损失超121亿元。
王生升老师点评:一个被誉为“中国肉联企业第一名”的企业,尽然堂而皇之地生产出一批批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猪肉产品,真是匪夷所思,如果没有媒体曝光,估计还要继续“危害”下去,中国食品企业的乱象可见一斑,前有三鹿,今有双汇,民众健康,谁来埋单?
声誉是一种无形的核心资产,当企业管理不善、对风险应对不力时,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过程会一次次上演,今天,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可以很快忘记曾经钟情的品牌。所以,企业啊,你不要吃了奶就忘了娘,“衣食父母”们永远是你最尊崇的对象。对消费者的持续关怀和示好是企业每天做的功课!

 
三、塑化剂风波
事件起因:塑化剂污染食品饮料
发生时间:2011年4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 2011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大陆有8种产品陆续被检出塑化剂,几家知名食品和饮品企业赫然在目。截止6月29日的调查数字显示,全台可能受污染产品已近500项,甚至连幼儿使用的感冒糖浆都传出含塑化剂。与此同时,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污染。医生建议孕妇少吃加工食品和饮料,塑化剂的食用影响男孩生殖器管发育,导致女孩性早熟等问题;6月夏日的台湾格外闷热,本应该进入销售旺季的冰品和饮料却因为塑化剂危机而遭受全民抵制,此次事件成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王生升老师点评:
三聚氰胺事件余音未了,塑化剂再起波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看来任重而道远。这两种性质类似的事件,让“食品添加剂”当了一回替罪羊,同属添加剂,但不能用在食品饮料中的,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污染事件,是贪欲引发的罪责。食品工业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给大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我们要问的是,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产品到来之前,监管者是否做好了各种功课,譬如对各种添加剂的规范和管理?

 
四、上海“染色馒头”大摇大摆进超市
事件起因:发霉馒头“化妆”进超市
发生时间:2011年4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每天有3万多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在对相关的10家超市所有门店“问题馒头”下架的基础上,对全市所有超市门店开展地毯式清查;组织开展退赔;对所有超市、卖场、集贸市场的熟食、卤味产品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更换生产日期标签等违法行为。
王生升老师点评:因为销售速度快、销量大,大型超市已经成为百姓消费的主渠道,熟食产品因为制售快,已成为监管的“盲区”,这次染色馒头事件给各级市场监管方再次敲响了警钟,防止病从口入、严把食物销售关口箭在弦上!始作俑者屡次逃过监管,几年来不知在超市卖出了多少有毒的馒头,此种行径,道德谴责已经毫无意义,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发现一次,重罚到底,让违法者无路可走,看看还有哪个昧良心者重蹈覆辙?
 
五、新奶业标准全球最差遭炮轰
事件起因:奶业标准引发口水战
发生时间:2011年4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2011年4月,中国牛奶新国标正式颁布,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按照新国标,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 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7月3,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标准不可能生产出一个非常高级的产品。
王生升老师点评: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中国食品与饮料成为最不受信任的行业。高标准、严要求,好产品通常都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么平庸被淘汰,要么瞄准行业精尖水平,高瞻远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场不会给平庸者太多机会。中国加入WTO已有好些年了,当我们痛惜某些行业颓势时,略作总结,那就是:战略模糊,步履迟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譬如有两大巨头产品充斥市场的洗化行业、譬如手机终端业务。如果要认真探讨中国乳业的明天,我想,最最关键是还是品质的提升,所以,提高“标准”这个问题,忽视不得。标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战略指向!
六、味千拉面“骨汤门”
事件起因:味千拉面连锁餐厅勾兑汤底
发生时间:2011年7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7月下旬,味千拉面被曝出“纯猪骨熬制的汤底”实为浓缩液勾兑而成,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味千在官网上展示了一份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出具的鉴定报告,称味千拉面骨泥浓缩汤料样品中富含胶原蛋白和钙,并称“味千拉面一碗汤的容量是360ml,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这一鉴定遭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全盘否定,并发表声明斥责味千侵犯声誉权,要求味千道歉。
此后,各媒体跟进报道,味千股价也一落千丈,短短11个交易日跌幅高达44.72%,期间总市值累计蒸发84亿港元。
 
王生升老师点评:餐饮连锁机构最近几年遍地开花,发展迅猛,当企业联姻资本,一场豪赌便疯狂上演了,加盟、开店、无节制的广告,高歌猛进的同时,对产品质量的忽视却不经意间忽视了。
转载网友的话:诺贝尔瓷砖、马可波罗瓷砖、毕加索瓷砖、梵高瓷砖、蒙娜丽莎瓷砖……都国产的,味千拉面在日本没店,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美国没店,吉野家和日本吉野家不是一家,法国合生元、美国施恩奶粉、法国卡姿兰都地道广东货,卡尔丹顿西装,纯正深圳货,乔丹运动鞋跟Jordan没一点关系。。。。。。从这些眼花缭乱的“洋名”企业身上,作为监管者,是否能出台一些有效的规范措施加以管制呢?而消费者本身,也能否透过这种乱象理智消费、给浑水摸鱼者不留可乘之机呢?
 
七、“血燕”大起底
主要事件:血燕造假
发生时间:2011年8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据新华网报道,业内人士称所谓“印尼血燕”,通常是采购便宜的白燕窝后,用鸟粪等熏制、发酵、染色加工成血燕出售。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一些黑心商家肆无忌惮地造假。中国市场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而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燕窝是0.379吨,2009年是6.218吨,2010年是8.689吨,2011年1至6月是5.068吨。浙江工商部门8月16日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而亚硝酸盐是一类致癌物质,由此网络疯传“毒血燕”!
 
王生升老师点评:长期以来,燕窝产品是高端消费一族的“珍品”而备受推崇,因而不少人将之作为身份消费的一个象征。反映到市场上,价格一路上涨,而消费能力极强的并没有放弃购买的冲动。物以稀为贵,国内超强的购买力催生了很多名不副实的“洋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一时无从得知真假,屡屡上当。
“毒血燕”充斥市场,害人不浅,消费者平时应该多个心眼,少一些崇洋心理,了解相关知识,学会一些鉴别真假的常用方法,尽可能避免被血燕所毒。另外,懂得及时维权,让媒体爆料,打击无良商家的作恶行径。欣闻“血燕事件”后,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应该说血燕之害会得以整治的,至少消费者会有所警醒了。
 
八、山西老陈醋勾兑之争
主要事件:山西陈醋成分之争
发生时间:2011年8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8月,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虽然产品标明老陈醋,但里面成分一般都有苯甲酸钠。只要有苯甲酸钠,都可以断定它不是老陈醋。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
 
王生升老师点评:“勾兑”是工业制造过程中是一个常用工艺,这种方法在食品、饮料、酒类产品中大量存在。屡屡出现的“勾兑”纷争背后,公众拷问的其实是各监管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一旦执法放松,规模化的产品迅速流向市场,百姓的健康谁来保障?普通百姓对添加剂和相关工业原料的认识几乎空白,监管部门的失责,会直接给无量商家造成可乘之机。
陈醋勾兑之争,行业协会的权威再次被质疑,不同声音的发出,一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迷茫,另一方面深刻暴露了国内食品行业机制的脆弱。
 
九、地沟油流入餐桌
主要事件:制售地沟油窝案
发生时间:2011年9月
危机类型:食用油行业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此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嫌犯交代,购买的 地沟油主要销往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中国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万吨,而“地沟油”就占300万吨,也就是说每10顿饭里,就可能有一顿是“地沟油”做的。据了解,“地沟油”经过几番处理,再依据现有食用油国标检测,指标上却是“合格品”,连检测都测不了。卫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沟油检测办法,均无功而返。
王生升老师点评:地沟油制售由来已久,这次铲除行动只是最近几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而已。泛滥的地沟油流入百姓餐桌,为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第一,加工地沟油,市场利润丰厚,商家利欲熏心;第二、国内在处理地沟油二次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立法体制和相关政策缺失,地下作坊和工厂大肆炼制,通过地下销售到全国各地,走向食肆酒楼,危害百姓健康;第三、地沟油检测办法陈旧,无法在第一时间快速鉴别,导致案情不能及时处理、甚至不了了之;第四、消费者缺乏健康意识,给地沟油以很大的生存空间,有些商家和企业图省钱,廉价购买市场上来路不明的食用油。
由此,我们得知,解决地沟油问题,不是单单重拳打击就能解决得了的。给地沟油安全一个“出口”,实为上策。很多国家的处理方法可以借鉴。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漆饰鲜明的垃圾车从居民区进进出出。这些垃圾车使用的燃料,就是地沟油。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则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了垃圾车的燃料。日本政府将清理地沟油的环保费用用于回收地沟油和进行提炼,其购买价格高于缺德厂商可以接受的价格,使其因为无利可图而自然选择放弃。另外,为了防止这种垃圾车用油流入餐馆,政府在这种油中加入了蓖麻油等添加剂,一旦下肚就很快会引起腹泻,餐馆就会因害怕消费者索赔而不敢使用。如此,日本政府和回收公司做到了双赢,环境得到了保护,老百姓也不会吃到地沟油了。
 
十、金黄色葡萄球菌“横扫”知名速冻食品
主要事件:部分知名食品企业产品中检出违禁成分
发生时间:2011年10月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舆情指数:★★★
事件背景: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随后三全、海霸王、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也相继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王生升老师点评:这些知名速冻产品在商场售卖多年,广告持续,家喻户晓,由此成为消费者的优选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真正让消费者上了一堂科普教育课。有网友问“有多少**菌还要重来”?
这些知名企业,多年来销售利润节节攀升,靠“品牌”这个无形资产迅速发展,对消费者——这个衣食父母的背叛,必将付出沉重代价,等到公众用脚投票的那一天,也就是品牌消亡之日!所以,对企业来说,对品牌的珍惜和维护就相当重要了。
王生升老师危机管理课程预约:
手机:159 2040 6677     E-MAIL15920406677@139.COM
工作QQ:1214469266
媒体采访王生升老师
《新京报》: 霸王致癌事件 http://finance.qq.com/a/20100727/002043.htm
《辽沈晚报》:明星危机公关http://news.sohu.com/20090324/n262972118.shtml   
《数字商业周刊》:删帖公司利益链http://tech.sina.com.cn/i/2010-0401/14264012465.shtml
《第一财经日报》:达芬奇危机公关盘点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722/224874.shtml
《中国经营报》:三亚“零投诉”事件 http://dianzibao.cb.com.cn/html/2012-02/06/content_14660.htm?div=-1
 
 
 
 

推荐
手机:159 2040 6677 危机公关/危机管理/媒体沟通
类别:危机管理 |   浏览数(191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