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孙树杰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地点: 北京 东城
签名: 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 副研究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66
  • 博客访问:1256747

专家文章

为陈晓们加油 2010-08-19

标签: 社会责任   管理   北京大学   陈晓   黄光裕  

 这段时间国美的黄光裕和陈晓两个阵营为争夺公司控制权而唇枪舌剑,剑拔弩张;舆论和公众也很兴奋,围观者比当事人还激动。我呢,选择站在陈晓一边;倒不是因为其小股东身份,也非因其董事长身份,而是因为陈晓的立场将使得更多的管理人员受益,陈晓的精细化运作的战略思路将使得顾客受益,国美也将开始蜕变为一个真正的公众公司。

说到这里估计一盆子口水已经浇到我脸上了:股东的利益放在哪里了?我看是某些议论故意混淆概念,持有约31%股份的大股东利益可并不代表全体股东利益;严格地说,对应的69%股份才是“大”股东,即便股份没有在单一股东手中。

公众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让更多人受益

根据相关数据,当前中国第一次财富分配中,劳动者占有比(包括国美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从改革前的56%下降到目前的35%,剩余部分对应的当然是资本方的所得财富(包括黄光裕和陈晓)。但全国有多少个黄光裕,又有多少普通百姓?两者对比就像比较日本和中国人的人均GDP一样差别巨大。因此公司运营的结果仅仅让少数几个股东得利是不够的,这些公众公司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消费者、国美员工和管理人员、国家税收等等。

 “慷大股东之慨”其实暴露了大股东的私心

显然,基于多方信息渠道,管理层们选择站在陈晓一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陈晓考虑到了这一百多个高管,也许还包括其他人的利益;有什么不对吗?据说大股东认为陈晓在高管中推进期权计划是“慷大股东之慨”,一句话其私心:谁占大股份,到底谁是大股东?原来你把国美看做是你一个人的?也难怪,相当多的私企即便上了市,老板也会将其看成自家的私产;自己打下的天下,不管股份剩多少,全部都算自己的,凭什么跟打工者分享?所以言必称我的公司,我的财产。管理层撂挑子也不怕,还有一大堆人等着替你!中国不缺人!

这点跟北大方正集团有点类似,据说北京大学仍持有方正70%的股份,也有很多从学校过去的人员任职,但你去看看是谁在控制方正,也是少数持股的人;当年王选老师刚去世,有来自学校且工作十多年的高管就立即被挂起,然后离开;现在方正搞了医疗、证券、房地产、港口、钢铁等等,离北大渐行渐远。很容易让人质疑公司究竟在服务于谁的利益。

精细化运作会让消费者受益

90年代开始的10年间,连锁业态(国美、苏宁、沃尔玛等)全球份额从3%升到8%,百货业态从11%的份额下降到7%,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显然黄光裕抓住了黄金时期,战略眼光令人钦佩。但从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我们看到了很多国际连锁品牌的发力?凭什么,执行力。利润有三个来源:第一是行业的选择,这是先天带来的;第二是自身资源与外部机会的匹配,像史玉柱搞脑白金,保健品竞争在营销,史玉柱搞出的营销体系据说到了什么都能够卖出去的高度,匹配程度高,机会就发挥得好,当然赚钱;第三是管理的效率,也就是执行力。现在市场竞争趋于饱和,靠一味扩大市场份额无法带来利润率的提升。陈晓带领职业团队将重心移向精耕细作,将来再回头看,肯定是正确的决定。消费者也必然像从沃尔玛的成本节省中受益一样,从国美的转型中同样受益。

职业人士掌控企业是公司治理的主流模式

多种力量平衡,才不会让一股做大,从而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数数全球知名的品牌,沃尔玛、IBM、西门子、BP、迪斯尼等等,无不是由职业人士掌舵的公众公司,即便是HP和丰田,创始人或后代的影响力也仅限于职业人士的层面;回到中国市场,新浪现在是管理层持股,不也发展得很好吗?

总之,陈晓是有意为之也好,无意为之也罢,其做法能够为财富的公平分配做贡献,能够让更多的群体受益,难道不该喝彩吗?

 

推荐
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 副研究员
类别:战略思维 |   浏览数(338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