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杨尚东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现任燕园人合CEO,曾任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号:1371893143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402
  • 博客访问:10629172

专家文章

【博雅领军计划后EMBA班·导师】孙玉麟:学习力、洞察力、通灵力 2016-06-14

 

 一、 智识三层次概述

 

学历代表过去,实力代表现在,智慧和灵觉代表未来。人的智识有学习力、洞察力和通灵力三个层次。深入研习阳明心学和老子帛书,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智识。

 

学习力体现为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整合力、想象力、创新力等六个方面,提升途径为知识积累和事上磨炼,所谓“为学者日增”。

 

洞察力就是洞悉本质,看清问题真正原因的能力,其获取和实现的方法是“静能生慧”。首先是去除杂念、成见、偏执、私欲等,通过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规律和本质,并导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是谓“闻道者日损”。

 

通灵力则指通过跟你心中的内在灵性相通,进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境界,获取通晓天地之道的超级能力。获取和实现通灵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按照帛书老子第13章至16章所述的严谨实验模型和流程,达到“致虚极也、守静笃也”的超级低觉醒状态(详见肖钢先生“帛书《老子》破译报告上部《道论》),也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学习力对应的是知识;洞察力对应的是智慧;通灵力则是对二者的融通,对应的是灵觉。知识是以物观之,做加法。智慧是以道观之,做减法。灵觉则是以心观之,做乘法。发现、营造并进入(回到)特定状态下,体悟内心本具的灵觉之性,就是帛书老子说的:“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提升智慧与灵觉的秘诀,就是一个“静”字。“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静至极致,即达到庄子所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状态,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超能力”。常人会激发“灵感”,破解长时间缠绕于心的难题、做出富有突破性的创新;圣人则能参悟天地本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 阳明心学与智识三层次

 

 ▶随着研习心学的深入,对阳明愈加崇敬。先生不仅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呈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在政治、军事、思想、哲学、文学、教育、书法等七方面,均堪称大家。让我的研究始终兴趣盎然的是:他的文韬武略和盖世奇能,到底是怎么来的?我的初步结论:阳明先生廻异于平常人的全面智慧和文物通才,乃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合理的方法提升心性,达到智识的全面提升,开启了人人本自具足之潜能的结果。正是他由常人到“超人”的超越过程,塑造了自我完善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关于学习力。阳明文集中有诸多论述。《传习录》里的一段话:“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这个自家本体,就是“活泼泼的”心性,也就是学问极致处。现代心理学研究佐证了这一真知灼见。真正的求知不仅仅是记和背,更需要思考、描述、沟通、交流、感染、想象和体会等。用心理学家的话说,就是将概念依照自己的思路纳入到自己的概念系统之中。只有用心体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也才称得上真正的知识。这就是现代心理学的知识观。阳明更进一步,直接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没有“行”,也就无所谓“知”,这就是阳明心学著名的“知行合一”知识观。

 

▶关于洞察力。阳明的一生就是智慧的化身。先生一生战无败绩,他的兵法八字方针“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已成为当今企业战略管理的至高境界。阳明指出,人的"心"本来就有着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作出自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我们在面临企业重大决策或个人重大决定时,只要遵循先生的教诲,经过一段时间“静心”思考再做,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关于通灵力。阳明一生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事迹。比如他通过静坐、导引、冥想、入定等修行功夫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某种“超能力”的记载,不仅出现在一些野史传闻中,在许多可信度较高的文史资料(比如《明史》)当中都屡次出现。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就是指当心达到非常安宁、专一、虚静的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而万事也由此而生。可看作是通灵力的一种表述方式。但由于没有可重复的实验模型和操作方法,常人无法体验,一直被认为是美丽的传说或迷信而不予置信。 

三、《老子》“悟道”实验模型与通灵力

 

▶1972年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的横空出世,使我们得以重见中华文明消失千年的伟大源头。帛书《老子》的精髓之一,就是建立了认识生命、自然和社会之根本规律(悟道)的探索体系和实验模型,且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科学性,可视之为一部严谨完整的科学发现指导书,可使我们对“通灵力”这一古老而玄奥的命题及阳明心学,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和发现。

 

▶帛书《老子》对“道”的论述,建立在严谨的生命科学实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个生命科学项目有目的、模型、步骤、注意事项等,具备科学实验的规范。实验概述如下:让我们保持一颗探索宇宙万物、探索自身生命体的初心,通过深度放松,无限接近睡眠但没有完全睡眠,达到超级低觉醒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对外界的感知有所消遁了,临时出现了“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抟之而弗得”的生理现象,即所谓“恍兮惚兮”状态。我们的生命将会在归复其原生态的过程中归于最完美、最不可思议的情境,自然而流畅的体察和认知“道”的本质及运行,并创生出超常的能力,即通灵力。阳明的“龙场悟道”可看作是这一实验模型的实践活动。

 

▶对中国哲学而言,体悟之于哲学,犹如实验之于科学。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检验和发现真理,而中国哲学家通过自身体悟学习和创造哲学。体悟是一种内向性的意识锻炼,在虚静的状态中,体察生命深处的微妙冲动和宇宙自然的节律,获得奇妙的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风靡当今世界的“冥想”、以及正念禅修,被西方政界、商界、学界、体育界、娱乐界金字塔尖人物视作必胜法则。其核心原理与老子实验模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老子》实验模型的科学证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睡前及醒后的短暂时间最接近于《老子》所述超级低觉醒状态,现代科学证明该时间段大脑正处于潜意识激发的状态。人脑有四种基本脑波—— α、β、θ、δ。其中,α波是是一种十分健康的意识状态,对身心两方面都具有放松作用。它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桥梁,是有效进入潜意识的唯一途径,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我们通常所指的潜意识激发的状态,即指人的脑波处于α脑波时的状态。α脑波正是在初睡或初醒时(即半睡半醒时)出现;而其它三种脑波出现时间为:β脑波,清醒时出现;θ脑波,浅睡时出现;δ脑波,深睡时出现。

 

▶睡前及醒后的短暂时间易催生灵感,有意识有计划地充分用好这段个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工作效率。现代科学实验印证了这个论点。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Nature》于2004年发表了由德国吕貝克大学伯恩博士率领团队针对“灵感”的研究报告。其内容如下:研究人员让66名受试者解开需要灵感的难题。受试者被分为三组。A组,早上看问题,然后思考8小时;B组,晚上看问题,然后彻夜思考8小时,C组,晚上看问题,然后睡觉8小时。分别在八小时后进行解题,结果分数最好的是C组。比起整整思考了8小时的A组和B组,看完题就睡觉的C组解答率高出近3倍。这个论点也被一些作家的创作实践所证实(详见本文附录)。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屡有这样的案例:在半睡半醒间,突然灵感迸发,使得多日纠结的难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若将睡觉前后的时间用于记忆,效果同样惊人。这个论点被美国两个著名心理学家詹金斯和戴伦巴哈的科学实验所证实。该实验作于1924年。他们把受试者分成“立即睡眠组”和“整日清醒组”。让两组同样记忆10个没有意义且无关联的单词。结果是“立即睡眠组”的记忆好,其效果是“整日清醒组”的两倍以上。

 

▶如果在睡眠前15分钟,躺在床上将一天的学习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睡前1分钟把写在纸上的重点内容浏览一下,经过6小时以上睡眠后,醒来马上复习,你将会体验到惊人的记忆力。这对于整日疲于应付考试的我国中小学生实在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上我上学时就是这么干的,结果是学习轻松且成绩优秀。多年来也曾向多名中小学生推荐该学习,事后回访大都效果不错。对阳明心学和老子帛书的研习,找到了理论依据,具体方法也就更加清晰明了。 

附录:冯骥才《灵性》序言节录

 

 ▶出于写作的本性,我的灵感常常是一些句子。我喜欢一个漂亮的句子冒出来那种感觉。无论是诗样的片断,还是哲思般的警句;都不是思维的结果,不是苦心孤诣的营造,不是虚拟的美文;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种生发,一种流泻和创造。

 

▶特别是夜深人静,功利心变得淡薄,生命感忽然强烈,竞争的社会渐渐远去,超时空的宇宙无边无际地展现开来,整个身心沉入一种博大又清澈的境界里。这时,我的对话者不再是百家姓中的任何一位,而换作历史、人类、人生、先辈、神、自己、大自然的四季与万千生灵……它们的形象神奇动人,我的话语自然也就变得无限美妙,通彻透明,充满灵性,好似带着天赐和神示的意味。以致过后不知道当初怎样产生的。我为自己而惊讶,也为自己迷惑不解。然而艺术中最闪亮的那部分的产生,不都是这样意外与幸运吗?写作最大的快感不正是灵性忽至的那一瞬吗?

 

▶我习惯在床头和案头放一些纸片,随手记下那些忽然掠过脑袋的思想与心灵的片断。当时并没有把这当作写作。现在整理出来,竟成一本书。如果用“生命的真实”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它的分量并不亚于一本刻意写的大书。” 

【作者简介】孙玉麟:中国科学院科技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雅领军计划(后EMBA班)特聘教授;历任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处长,深圳建材集团董事长,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办主任。 

推荐
现任燕园人合CEO,曾任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号:13718931431)
类别:培训与开发 |   浏览数(250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