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杨尚东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现任燕园人合CEO,曾任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号:1371893143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402
  • 博客访问:10629607

专家文章

一位医学博士的奋斗历程 2009-06-01

30岁时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皮肤外科博士、南通市政协委员;33岁时他是南通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今年,34岁的他当选为南通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瘫痪在床与死神擦肩;他曾经数十次深入边远省份的麻风村;他毕业于中国医学最高学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却放弃了留校、出国的机会选择留在故乡南通……请看——

寒窗苦读的日子

出生于江苏如皋的陈晓栋生性豪爽,他坦言进入医学界可谓误打误撞,原本对医学毫无认识的他,八九年高中毕业时因由父亲作主填报了一个志愿,没想到,这竟然将会成就陈晓栋的一生。

1994年大学毕业后留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在临床实践中,陈晓栋深感自己知识有限,迫切地渴望提高。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学的最高学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这是医学的殿堂。当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

初到北京,他住在宣武区南纬路一个大院的半地下室里,而协和医大位于东城区,坐公交车至少需要四十分钟左右。为了能坐在教室前排听清老师的讲课,早上五点三刻他就起床。每当乘车经过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光彩。课时很紧张,常常一个上午须赶两门课,节奏总跟不上趟,他只有先拼命地记笔记,有时半天下来要记60多页,晚上整理笔记经常到深夜,有时好多字连自己也看不懂,只有找室友共同揣摩。协和医大的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残酷的淘汰制,硕士生两门不及格、博士生一门不及格直接退学,连补考的资格都没有。硕士生中期考核转博,要求基础课平均分、专业课、专业外语、临床能力、非论文综述5项课程,每项必须达到85分,缺一不可。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1999年5月,陈晓栋以本届总分、平均分、单科最低分三项第一的成绩,率先过线转博。

2002年的那一场瘫痪

2002年,对于陈晓栋来说,是他一辈子中最特殊而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大病在床、博士毕业、女儿降临。在经历了生离与死别、大喜和大悲后,他更加读懂了生命的意义。

在博士课题结题的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向了陈博士。2002年元旦,回通探亲的他很快地失去了全身的大部分力量,一下子瘫痪在床,经通医附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陈博士仍非常感慨,好像一只翱翔蓝天的鹰,突然失去翅膀,掉落在泥沼里。“当时得病的主要原因是身体过度疲劳,在回通探亲前,我连续几个月整天呆在实验室,为了节约时间,基本顿顿吃盒饭,加上实验室整日开着空调,人长期处于筋疲力尽、营养不良的状态,一下子就垮下来了……”他这一倒就是整整一个多月。这一个月是陈晓栋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由于病情来势凶猛,人无法动弹,呼吸不畅,连吃东西都咽不下去。由于连续使用超大剂量的激素,挺清秀的一个人,竟然很快变得浮头肿脸。作为医生的陈晓栋自感情况不太妙,然而,这个时候也是陈晓栋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通医附院给了陈晓栋最大的支持和力量:医院陆少林院长亲自过问病情,神经内科潘永进主任全程负责治疗,皮肤科曹双林、王建力主任每天多次来到床前看望,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同事的关心和鼓励……陈晓栋的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得到缓解。那个时候,他流泪了,同时他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毕业后坚决回到通大附院,用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报效母院。而在此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已决定将他留校,导师正在替他联系去欧洲留学。

撰写博士论文时正值他疾病的恢复期,母亲一直陪着他,搀扶他上下楼梯和汽车。有一次去南京大学查文献,遇到中科院院士陈洪渊,陈院士惊奇的说,从来只听说夫人陪读,而母亲陪读却是第一回。写论文需要时间的投入,更需要灵感。那段时间,陈晓栋一直住在办公室里,有时半夜里突迸火花,从床上跳下来,打开笔记本,将脑中的想法倾泻为指下的文字。三周后,洋洋洒洒近十万字的论文诞生了。获取博士学位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心智、毅力与体力的全面挑战。协和医大的博士毕业答辩以严格著称。从下午两点一直到六点,陈博士的答辩进行了四个小时,一位答辩委员事后以“十分精彩”来评价他整体的表现。

2002年7月12日,年仅30周岁的陈晓栋从协和医大正式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皮肤外科博士,同时也是南通地区唯一的皮肤科博士。6天后,他可爱的女儿来到世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一路走来的大悲大喜,让陈晓栋彻悟:荣辱、头衔、地位都是身外之物!人世间真情最可贵!将来,我一定要竭尽全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贡献自己的医术,不辜负曾经在生死关头帮助过我的人!

深入麻风村的故事

一提起麻风,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患者眼睛通红、面部瘫痪、嘴巴歪斜、足底流脓的可怕场景。而麻风病人更是残疾人中最弱势、最无助的群体,千百年来受到社会的歧视、排斥。然而,饱读医书的陈晓栋却抱定了一个信念: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麻风畸残矫治手术不仅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麻风患者的人权保障和回归社会。”自1999年7月至2006年1月,陈晓栋先后赴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麻风畸残矫治手术任务较重的省份参加英国卫Ⅸ项目、荷兰基金项目、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等大型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为数以千计的麻风畸残患者解除病痛。

由于麻风病人多住在偏僻、遥远甚至人烟罕至之处,经常汽车只能开到路口,余下的路只能靠步行。他翻过山、淌过河,徒步走过数十公里,还迷过路。要是遇上泥泞不堪的山路则步履维艰,一脚踩下去拔出来时鞋留在泥里面。记得在云南文山州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愣跑坏了一双牛筋底的皮鞋。

“手术期间,新病例源源不断地来到医院,他们在各县皮防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来手术,有的病人是在看到电视上的通知而自行赶来的,有一部分病人知道手术的消息,但是担心手术的效果,当看到附近的病人手术后高高兴兴归来的样子,对困扰自己数十年的畸残问题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一位三十来岁的患者因手部残疾,严重影响生产劳动,他曾走访了省内几家大医院,终因五、六千元高昂的手术费而却步,这次到医院,因手术病员多,排了几天队,很担心做不了手术,几次找我们,直到从手术台下来以后,他才满意地笑了,虽然他没有什么动听的语言,但从他几次激动得流出眼泪,我们能体会他想表达的感激之情,及对正常人生活的无比向往……”翻开陈晓栋的医学日记,字里行间都倾注着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应有的真诚、善良。

每到一处麻风村,陈晓栋都会面带微笑,主动地伸出手来与麻风畸残患者握手,并且从不戴手套、帽子和口罩。然而,正是这一小小的举动却反映了陈晓栋对麻风畸残患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正是这个动作往往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陈晓栋曾告诉记者,在现场工作的日子里,他总是处于一种深深的感动之中。记得有一次在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医院查房时,他看到当地美丽的护士为面瘫术后的麻风患者喂牛奶的动人情景,这引起了他强烈的震撼。“尽管在读研期间,我曾多次赴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参加大规模的麻风畸残矫治手术,接触了数以千计的麻风畸残患者,但在内心深处,还是难以抹去对麻风的最后一丝恐惧。而在黔西南州,我真正地感受到当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只能以忘我的工作去为这群社会弱势群体中最特殊的困难群体【违禁词,被屏蔽】我全部的技术和热情。”在2006年第53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前夕,陈晓栋博士因为在实施麻风病畸残康复项目中的杰出贡献,受到中国残联和卫生部联合表彰,被授予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全国仅17人获此殊荣。

孜孜不倦的开拓者

博士毕业归来的晓栋博士格外忙碌,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工作中我始终有三种角色:临床工作时,我是一名医生;教学工作中,我是一个老师;科研工作时,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所以,评价你是不是一名好医生,由患者决定;评价你是不是一个好老师,由学生决定;评价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由同行专家决定。

在2006年5月接受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我们的好医生”栏目专访时,陈博士很自豪于自己的几方面经历:参与了数以千计的麻风畸残矫治手术,奠定了娴熟的外科技巧;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进修半年,大脑中浸透了整形美容的理念;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3年的皮肤外科住院总医师的经历,为回通后开展皮肤外科作了技术、心理和管理的准备。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下,这位许多人传统观念中的内科系统的医生,跨入了通医附院手术室的大门,在南通开创了皮肤外科,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过去的不到四年时间内,通大附院皮肤外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住院患者由2003年的28例发展到2005年的111例;近年各类门诊患者手术也增加至近700例。其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系南通地区首例,2003年9月23日《南通日报》B版头条专门作了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更以高超的技艺攻克了一项全世界的医学难题——瘢痕疙瘩。这一被称为“外科医生的噩梦”的皮肤顽症以手术后几乎100%的复发率多年来困扰着医生们。然而,在陈晓栋的手上却神奇地治愈了80多例,不少患者更是不远万里慕名赶来。皮肤外科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科室的综合实力,2006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被评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全省继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后的又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谈到这些,陈博士总是流露出对通大附院能提供这个良好平台,对院领导、兄弟科室以及科室同仁支持、理解和配合的感激。国内很多家三甲医院皮肤外科在开展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了,如果没有上述诸多的合力因素,通大附院皮肤外科可能就胎死腹中,根本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皮肤外科是集皮肤科学、美学、美容学于一体的系统学科,这门学科在中国90年代才起步,其中的学问浩瀚如海,我所得的不过是一滴水而已!”在陈晓栋看来,中国需要皮肤外科、患者更需要皮肤外科,他愿意尽其所能、付出所有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晓栋博士所取得的成就,也使他担任了江苏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美容皮肤与美容技术学组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秘书,《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交通医学》审稿专家,《皮肤科时讯》兼职翻译,同时他还是中国皮肤外科医师联谊会的核心会员。

“提案大户”的责任意识

在繁忙的医、教、研三项工作外,2002年,陈晓栋博士还多了一个身份——南通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他始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每次的政协会议,他总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外出视察,陈博士千方百计抽出时间,珍惜每次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水平。在2004年4月底的一次市长办公会议上,作为应邀出席的四名政协委员之一,陈博士就加强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发表了多点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丁大卫市长的赞许和肯定,并指示相关部门抓紧落实。

去年10月,陈晓栋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从此,他更有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成了名副其实的提案大户:他关注民生,及时提出了《坚决取缔路边“彩灯店”,净化城市文明》、《关于在市区主干道全面取消出租车单、双号限制的建议》、《实施废旧电动自行车电池强制回收制度刻不容缓》、《关于保护东南濠河(通大启秀校区)水面及周边环境的建议》、《关注我市电子、纺织行业高级技术人员的生活现状》等一系列有分量、有见地的提案;他主动为政府分忧,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市政协网站的建议》、《关于提倡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采用多媒体形式的建议》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了政协委员和民建会员的双重身份后,陈晓栋更在本职工作中倾注了一份深深责任感与使命感。他针对近两年来南通地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提出了《关于在出国务工人员离境之前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的建议》;他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从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医疗广告审查制度,保障人民健康》的提案;在目睹大量儿童因病致残、致死的惨况后,他怀着一颗深沉的关爱之心提出了《尽快在我市建立未成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每一份极具建设性的提案都饱含着陈晓栋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称颂。

回望来时路,陈晓栋笑言,如果当年留校,他完全可能做全国皮肤外科的“老大”,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但回到南通,他更无怨无悔,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推荐
现任燕园人合CEO,曾任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号:13718931431)
类别:人才战略 |   浏览数(590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