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郑友林
领域: 企业战略  资本运作 
地点: 湖北 武汉
签名: ZY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982
  • 博客访问:11126352

专家文章

争夺制脑权依赖于制度创新(1) 2008-10-02

标签:

「内容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人才的流动性必须充分的考虑。在人才的激励制度上,资本市场的因素是个动态的东西,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变量。这些都应该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这种理性的认识要是能建立起来的话,相关的制度创新应该是能够解决的。 

  价值中国:“制脑权”这个概念怎么理解? 

  郑友林:我先讲一下我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当时IT行业发展比较迅猛,而我正在做证券、期货,注意到资本市场和高科技人才的流动有很强的互动关系,当时就关注到这个问题,并进行分析。之前我也对美国经济进行过研究,我发现在制度、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导致美国在90年代末期,一直到2001年,他的科技成果遍布到全世界。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发展超过美国,在这个领域美国发现自己并没有优势。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呢?美国发现他的优势正是在他的制度创新,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邻先。所以,后来他的定位,就是利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创造性优势,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美国政府放松管制。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美国IT行业的一个很大的飞跃。他还带动了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整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最深远的就是对人才的影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高效率通讯工具的大众化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又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提高了人们交往的效率。他能吸引这些人才的关键是他的创新精神,而且它的制度创新是参与到企业的基础设施里的。 

  比较起来,日本是一种技术竞争,他有一个从贸易帝国到技术帝国再到现在的投资帝国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而美国是一种战略的胜利,它实际上是凭借金融领先,对其他的资源进行整合。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地区也好,甚至是一个国家也好,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制度和资本市场以及人才的激励机制等等方面必须有自己的战略。若没有战略,即使在某一方面取得暂时的优势,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的综合性的优势打败。我是99年写的《制脑权》这本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是在竞争中获胜,肯定是因为软的、制度性的东西,而不是对某一种资源的占有。因为资源的占有是相对的,是可以替代的。相对而言,取得一般生产资料并不是太难,难的是找到优秀的人才。因此,脑力资源(专利、技术、管理知识、技巧、商业信息等等)和优秀的人才将是未来社会各个层次的主体争夺的焦点。从21世纪开始,人类将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利用,特别是重视创造性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流动的,优秀人才和一流的成果就成为争夺的对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脑力劳动及其成果,因此,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争夺“制脑权”。
 
  价值中国:现在我们看到一个新的趋势,就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平,软的东西在全球化的角度会流动地越来越快,在这方面你有什么补充?
 
  郑友林: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学者们,视野不够开阔。近几年我看到一些书,比如“世界是平的”,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对技术性的东西关注的比较多。像《世界是平的》实际上是讲到英特网发展的全球化,但是他没有提到一点就是资本的自由化。我的书中把资本的全球化、自由化写进来了。 

  价值中国:中国的读者对资本的关注和美国的读者还是不太一样。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自由,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讲,还不是太核心的问题。 

  郑友林:这是一个事实。资本对美国市场来讲,是社会制度中的一个基本设施,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中国市场来讲,还相对陌生。所以,中国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他缺的东西比较多了。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美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格局。就像实业一样,实体经济向东方转移,现在资本市场也逐渐有了这样一个趋势。因为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国现在应该是美国的最大的国债的购买者。 

类别:人才战略 |   浏览数(728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