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邰昌宝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邰昌宝:零售管理顾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02
  • 博客访问:4861625

专家文章

成功愿景 2007-08-04

标签:

企业需要员工尽心尽力的员工,员工需要一个又发展前景,重视自己才华的企业,但两者最大的矛盾就是“员工在想老板给多少钱我办多少事;老板也在想员工做多少事我就给多少钱”,可是有一点我们谁也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不论事老板还是员工,都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过得更好”。既然事这样,何不换位思考,这样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是一种顺应这个时代要求的双赢工作哲学。

  所谓“终极期望”,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其最简明的表达。周全点说就是: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层都始终期望你不要坐等指令,而要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组织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虽然这不过是常识性的道理,但在员工激励专家鲍勃·尼尔森笔下,既不是枯燥的说教,也并非简单重复人所共知的常识。

  尼尔森用简洁明快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使“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度和力量。他不仅仅是要告诉员工一个道理,而是要打动员工的心灵,并让他们愉快地付诸行动。

  可是正如尼尔森所说,奇怪的是,竟然很少有企业、组织清楚地向员工说明过这一常识性道理,而这恰恰是当今时代所特别需要的一种工作哲学和态度。

  当今的商业社会与以往大不相同,雇主与雇员、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板不是只需要会干活的机器,员工也不是只需要能挣钱就行的岗位。

  竞争的激烈、节奏的紧张、变数的繁多,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高管层往往欠缺一线员工所掌握的一手信息和切身体验,离问题太远,只是从报告中推测大致的情况。如果各个层次的员工不发挥主动性,随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如何更好、更及时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就不能保持敏锐的反应和竞争的优势。

  就雇佣关系而言,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一辈子在某个地方工作。员工不再指望铁饭碗。正如布朗查德所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真诚和机会。他需要机会学习、增加知识、培养技能。他知道,只有提高个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自身的价值,才是工作的最佳保障。而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有机会发挥主动性。如果在这个公司他不只是坐等指令,而是能够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不仅他的创造力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承认,而且他由此得到的锻炼和提升,也是他一生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宝贵财富。

  也就说,无论从企业的立场还是员工的前途看,“终极期望”所表达的都是顺应这个时代要求的一种双赢工作哲学和工作态度。

  那么,什么是已不太适应时代要求的工作哲学呢?这便涉及到鲍勃·尼尔森对著名的《致加西亚的信》的反思。当然,阿尔波特·哈伯德讲述的是美西战争期间一段动人的小插曲:一位下级军官罗文受命将总统的一封信送给古巴起义军将领加西亚,罗文受命时没有人确切知道加西亚在哪里,只知道他在古巴广大的山脉中,然而,罗文却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这篇文章就是《致加西亚的信》,它提倡罗文的工作精神,一时广泛流传,非常有名。

然而,罗文的精神虽然是永恒的,但仅靠这种罗文精神已不足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罗文只是受命而行的完美榜样,并不是主动创造的积极典范。在今天,“那些只依靠员工把老板吩咐的事做好的公司,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淹没”。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必须超越《致加西亚的信》所表达的工作精神。

只有忠诚远远不够

肯?布兰查德博士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作者

  鲍伯?尼尔森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的交往已跨越了15载难忘的岁月。尼尔森写这本书----《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过程。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人曾在一起讨论,是否有可能合作围绕《致加西亚的信》写一本新书。《致加西亚的信》讲述了一个经典、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员工做好吩咐给他们的事情的重要性。从我们讨论写书到现在,已经10多年过去了,鲍伯最终恰如其分地将《致加西亚的信》所表达的意思进行了调整,阐明了一个更适合于这个时代的主题。

  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因为过去那种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已成明日黄花。从前,忠诚就能让我们获得工作保障。回想当年,我从康乃尔大学毕业时,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打电话回家跟他妈妈报喜,妈妈喜极而泣,兴奋地对他说,“你这一辈子都有保障了!”然而,今天,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没有人能高枕无忧,不用为自己一辈子的饭碗担心。随着各种公司组织面临着日益频繁的变动,谁都不敢打赌以后会怎样。

  如果过去老板与雇员的那种关系已经不再时兴了,那么,适合于当今职场的新关系又是什么呢?在我往来于世界各地,与不同的人士谈话时,我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如果你无法在工作上得到保障,那么你想要什么?”人们告诉我,他们想要两样东西:诚实和机会。首先,今天的员工希望真诚相待、坦言相告——他们不想被花言巧语、谎言假话欺骗。“别对我们说,公司不会裁员,但6个月后,公司却裁员了。”其次,现在的员工想要机会:他们想要机会学习、增加知识及培养技能。大家知道,增加个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他们工作的价值,这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宣传和推广他的“个人品牌”理念。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文件,详述个人曾经接受过的机会、以及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技能。今天,对人们来说,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有机会发挥主动性。大家必须有机会犯错误,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且,大家必须有战略、有方法,在工作上发挥影响力。这本书就是要在这方面帮助我们。鲍伯在书中告诉大家,不管我们在哪里上班、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替自己创造机会。

  今天,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的杰出公司,都是奉行顾客至上的公司,鲍伯在书中所传达的讯息,正好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如果在一线接待顾客的员工只会说“对不起,这是公司的政策”,或“我不过是在这里打工的”,或“你去找我的上司谈,行吗?”,没有什么比这种情景更容易使顾客牢骚满腹、气急败坏了。今天,聪明的顾客想跟有力量作决定的人打交道。这正是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激励员工之处。

  今天,那些一流的公司纷纷发现,有机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力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服务。鲍伯这本书向我们表明,对于任何一个职位,无论高低,员工都比任何人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机会感触更深,因此,员工也更清楚,该怎样才能影响顾客和同事,甚至影响经理人。

  所以,我建议你赶快读读《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然后把你从书中得到的告诉大家!它真的能帮助你为你自己和你想影响的人创造机会。我想,你的老板也会欣慰和喜欢的!

人是最重要的

鲍伯·尼尔森

  这本书有一个简单的前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我把这称之为企业的终极期望。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知道这点,不过,很少有老板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一点。

  尽管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是,今天每一个老板要找的人,基本上是同样的——能主动积极去工作的人。当然,不同的老板的需求因人而异,正如他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要找的是同一种人。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获得更多的奖赏。

  每一位员工都有实现企业终极期望的潜能,然而,真正展现出这一潜质的人却少之又少。不等老板吩咐就做该做的事,这是将在职场上出类拔萃的标志。

  为客户服务,解决某个问题,协助自己的同事,提出省钱的建议,想出好点子或改进流程,这些是每位员工天天都需要做的事,事实上,他们每分每秒都是因此而被雇佣的。

  如果公司的员工只做老板吩咐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这样的公司能侥幸生存下来。今天,对于许多领域的市场来说,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变数、紧张的商业节奏,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那些只依靠员工把老板交代的事做好的公司,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淹没。

  拿你所在的公司和众多的竞争者比较一下吧。你将发觉,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水平到销售渠道和营销战略,无不大同小异。

  那么,在众多的经营要素中,是什么决定了一家公司蒸蒸日上而另一家公司步履维艰呢?是人——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自动自发的精神的人。

  上级和下属之间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的模式早已过时。今天的工作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是置身其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的关系。在工作或者商业的本质内容发生迅速变化的今天,坐等老板指令的人将越来越力不从心。他们必须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员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他们为之提供服务的顾客的需求。他们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和切身体验是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欠缺的,后者离问题太远,只能从报告中推断出大致的情况。只有各个层级的员工保持热忱,随时想想自己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对顾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时的回应——才能在达成目标方面更具竞争力。

  我们正在大步流星地朝着一个自我管理的时代前进,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切实了解个人的努力对于达成公司使命和目标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力图对工作,对所在的部门和整个组织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你学着主动出击的同时,你的工作将变得越来越有乐趣,你将目睹自身的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这同时也是一个你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作为积极行动、推动公司前进的人,你将赢得他人的尊敬,有更多机会承担更重要、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报酬和奖赏也将接踵而至。

  这本书在论述以上内容方面仅仅只是开了一个头,意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它代表了顺应时代需要的一种态度和工作哲学,这种态度能让公司中的每个成员获益——同时也有助于组织和员工达到共赢。

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跟许多人一样,在少年时代和大学阶段,我也从事过一些有趣的工作。我干过组装自行车的活儿(后来被解雇了)。我挨家挨户地推销过词典。有一年,我甚至为一场选美大赛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任务是回收那些已经征订但却未付款的票。这些票都是一些中年人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而定购的,但他们却压根无意去观看。此外,我还做过数学家教,担任过书店的收货员,在7-Eleven从事过收银员工作,还曾经是童子军夏令营中的辅导员。为了自食其力地完成大学学业,我还干过收拾庭院的活儿,以及替人打扫、整理房间。

  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令人乏味。在当时的我看来,它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每份工作都琐碎平庸,薪水少得可怜。

  但是,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所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都为我提供了珍贵的教诲和机会,而我竟然愚蠢地把它们摒之门外。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也无论层次高低,任何工作都能让我们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我在7-Eleven的收银员工作为例。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员工。我做了主管吩咐的事和我认为份内该做的事,最主要的似乎就是站在收银机后面,把顾客所付的款项记入收银机上。

  然而,有一天,当我正站在收银机后和另一个员工闲聊时,负责该地区业务的经理突然走了进来。他的眼光在商店里扫视了一圈,然后示意我跟着他朝一个过道走去。他一言不发地开始上货,即往货架上因为东西被买走而空出来的地方重新摆放商品。

  随后,他又走到了食品准备区,擦了一遍柜台,并清空了一个已装得满满当当的垃圾桶。

  我好奇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一个想法渐渐地在头脑中涌现出来,我醒悟了:他希望我去做他所做的这一切!这个想法令我自己大吃了一惊,这倒不是因为他干的那些活儿很新鲜(我以前统统都干过;比方说,每天交班之前,我都会拖地板,倒垃圾),而是因为我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主动去干那些活儿!

  以前,竟然从来没有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这一点!即便到现在,也没有人明白地对我说过。

  在那心照不宣的一瞬间,我学到了关于工作的重要一课,令我受益终身的一课——不仅使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员工,而且教会了我如何从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我从中学到的是,我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我自己的工作,我应该有一种更高的主人翁意识,用这种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更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来。简而言之,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哪些工作是需要做的,而不是消极等待别人来告诉我做什么。

  一旦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越是专注自己的工作,我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我的工作就完成得越出色。

  后来我离开了7-Eleven去上大学,但我在那段工作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在心中却根深蒂固,对我以后的人生和事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从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一变而为主动的负责者。课堂上的小设计变得更有趣了,课余打工和实习成为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而职场新手的岗位为追求不断的成长与卓越开启了大门。

  在我被提拔到经理和执行官等更高的职位上后,我依然在主动自觉地寻找机会,努力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事实上,无论职位高低,也无论从事的工作性质如何,我都能看到通向卓越和发挥影响力的机会——不仅让雇主,也使自己处于领先地位。

  我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无论他在什么岗位上,都需要听到并信仰这一基本信息: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从你现在担负的工作开始,而不是那梦想中的遥不可及的理想工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将对怎样掌控你的工作、职业和生活的主导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我们的学习旅程将从一封致新员工的虚构的信开始,我将它称之为“终极期望” 。

企业对员工的终极期望

 亲爱的员工:

  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

  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是的,我们是聘你来工作的,但更重要的,是聘你来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而随时随地思考、运用你的判断力并采取行动的。

  如果此后再也没有人向你提及这个原则,千万别误会,以为这是因为它不再重要了或者我们改变了看法。我们有可能是在处理繁忙的日常业务、在应对没有止境的操作变化、在种种争分夺秒的活动中抽不出身来。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或许会让你觉得这个原则已不再适用了。但是,不要被这表象所蒙蔽。

  一刻都不要忘记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在你和我们的雇佣关系存续期间,让它始终伴随你左右,成为你积极主动工作的一盏指路明灯,时时刻刻鞭策着你思考和行动。

  只要你是我们的员工,你就拥有我们的许可:为我们共同的最佳利益而积极主动地行动。

  在任何时候,如果你感觉到我们没有做对事情——没有做对我们大家都有益的事情——请明白地说出来。你拥有我们的许可,在必要的时候直言不讳陈述己见,提出你的建议,或是质疑某项行动或决定。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定会认同你的看法,或是必然改变我们现有的做法;但是,我们将始终乐于倾听,在你看来什么将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我们所追求的成效和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一种自助助人的成功经验。

  如果你想寻求对既有工作程序的改变,你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的工作流程是如何运作的(及其原因)。先努力尝试着在既有的体系下开展工作,但如果你觉得这些体系需要改变,那就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

  对于这封信所表达的主题,欢迎你随时和我以及公司中的其他成员展开讨论,或许我们都将因此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终极期望。

  你的真诚的经理 敬上

  又及:像其他许多很好的建议一样,终极期望也是简单不过的常识。但是,不要把听起来简单,等同于做起来简单。请将这一原则铭记在心,并有效地贯彻到你的工作情境中。一旦你明白了终极期望,你就必须在每日的工作中加以实践。再也没有比接受这个挑战,对你获得工作、事业以及人生的成功更至关重要的了。

简便的方法与策略

思考--需要做哪些事情

  所有重要的行动,都开始于一个想法:觉得自己能做一些有所不同的事,使现有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下面就是一些经验、策略、窍门和方法,它们是我从主动工作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你可以用来激发你的思维,产生适合于你现有工作岗位的想法。

增加工作的困难度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就要想方设法增加你的工作难度。多担待一些责任,自愿帮助别人,主动请缨加入那些为解决疑难问题而特别成立的团队或工作组。

  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无疑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但从长远看,将显示你是一个能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的人——你对公司的价值也将随之日趋增加。

  例如,莎伦·莱希,她曾是三联公司的经理助理,那是位于伊利诺伊州斯科基市的一家地产公司。她系统地承担起了帮助经理开展工作的职责,而那样做意味着她的工作职责扩展到了包括一个办公室经理的责任。现在,她已经是这家公司的副总裁了。莱希自己介绍说:“当经理不在时,我就担负起了运营的全部职责。”三联公司的老板莫什·梅诺拉对莎伦·莱希欣赏备至:“任何老板都在寻找这样的人,他能自动承担起责任和自愿帮助别人,即使告诉他要对某事负责或者提供帮助。”

  Esprit公司的员工米莉·罗德里格斯,是另一个类似的例子。米莉主动地提出,从海外货物储备到预付款的运输项目,所有的服务和市场营销领域都应当运用后勤学原理。为了落实这一想法,她担负的责任不断增加,也使得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现在,她已是旧金山分公司的运输主管了。

  如果能主动积极地扩展自己的职责,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有助于你更得心应手地把昔日的优势转变为未来的机会。

  更好地理解你的工作,对公司的需要保持敏感性,积极主动地扩展你的职责吧!

想想事情能怎样改善

 大多数行动都开始于一个想法,而控制你的所思所想并不困难。在工作中,一定要展开思想的翅膀,想一想事情能怎样才能改善。

  请从小事开始。比方说,如何能更好地组织你的工作。比其他的人早一点点来到办公室,对一天的工作做一个预先规划。当被问到问题时,努力弄清问题后面隐含的问题。定期向经理请示,看自己是否能在什么方面帮上忙。注意周围的同事没有说出口的请求,尽你的能力为他们分忧。

  我曾在一家书店担任收货员,我发觉当我主动献计献策时,工作就变得有趣多了。这促使我动脑,以新的方式思考我所做的工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得很快;时不时地会有一个好点子冒出来,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和议论——而他们的兴奋反过来也感染了我。

  别以为要做好手头的工作,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别以为一直沿用的做事方式就是神圣不可挑战的最佳方式。别以为即使事情做得更好,也不会没有人在意你。

  每周对你担任的工作至少提出两个建议。提议该如何改善事情,提议该如何节省成本,提议该如何改进流程。首先将焦点集中在你自身的工作上,随着你的技能、信心的增进和周围人对你的尊重程度的增加,你可以逐渐为你所在的部门出谋划策,乃至在整个公司发挥影响力。

树立“办公室小气鬼”的名声

始终注意寻找节省公司费用的办法,将公司的资金当成是自己的资金。

  每一个组织都希望鱼与熊掌能够兼得,在办成更多的事的同时节省更多的钱。如果处处留心、寻找节省费用的良策,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对老板更有价值的员工。

  博德鲁公司是一家行业信息和图书出版公司,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镇。公司的一名运务员建议说,公司在下一次重印一种图书时,应当考虑适当缩减成品纸张的尺寸,那样子在交付海运时,就可以将运费费率降低一个档次。

  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仅仅在第一年度,就节省了50万美元的运费!公司主席马丁·埃德斯顿感慨地说:“我在图书邮购业已经干了二十三年,却压根不知道还有个第四类邮件运费费率——但是,每天负责运送图书的人对这个再清楚不过了!”

  确实,那些直接执行任务的人,总是最有条件看清如何改进工作,如何在工作流程中节省费用。而且,他们也往往知道公司如何才能在其他方面省钱,或者整个公司的业务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完成。

  对于外包业务和各项采买,要再认真审查一遍价格。运用成本——利益比较法,好好权衡一下自购方案和租赁方案各自的利弊。建议所在部门举行简朴的庆祝仪式而不是为每位员工定购昂贵的午餐。看看是否有内部员工对公司外包的业务感兴趣。招徕志愿者而不是让员工加班加点。考虑用实习生做某些项目。等等。

  只要你愿意做一个有心人,节俭的机会是没有止境的。

提出笨问题

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笨问题,即便当时听起来显得很笨。你所提出的问题,或许以前从来就没有人问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或许现在你的想法已经可行了,因为时代不同了,此一时彼一时。

  伊莱恩·克劳福德是约翰逊维利食品公司的秘书,那是威斯康星州一家批发香肠的公司。有一天,伊莱恩问她的老板:“为什么我们不对顾客直接销售我们的产品呢,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她的老板拉尔夫·斯特耶回答说,他要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建议。不久之后,伊莱恩成了公司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部门的经理,负责直接向顾客销售产品。

  在一次管理会议上,当人们正在讨论解雇某位员工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人是否已被告知过,如果他不改进工作,就将被扫地出门?”

  经了解,他从来没有得到过此类告知;后来,公司为他规定了更明确的业绩期望并告知了相应的后果,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会发生的官司。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变化剧烈的时代,过去一直遵循的行事方式很可能不再是指引未来行动的金科玉律;而要发现这一点,再也没有什么方法比提问更好了。

  问清楚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做事方式,理由、根据何在。问一问在你经手工作之前发生过什么,在你经手之后又会怎样。问一问你的顾客,对为他们提供的商品的特色或者服务是否满意——是否愿意为了享受其中的便利更多地付费。问一问其他人能否对目前的做事方法做出改变,如果能够,又将是怎么样的改变?问一问你的经理,自己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员工?

将需求变成机会

每一项需求都是一个机会。学会留心顾客的需求,问自己怎样才能满足那些需求。学会留心公司的需求,留心怎样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那些需求。

  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凯西家具公司有一位员工,她一直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商店的营业时间阻碍了许多需要在白天上班的顾客前来购物。因此,她建议公司改变营业时间。她的计划被采纳了,结果,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15个百分点。

  亚特兰大的乔治亚太平洋公司,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建筑材料制造和销售企业,该公司的一线员工把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也就是木材厂的木屑,收集起来并卖给苗圃基地作为护根物,因而变废为宝,转变成为一种财源。通过思考谁有可能需要或者使用他们的副产品,他们为公司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我曾为一个公司提供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停车车位极其紧张的问题。员工们要求公司修建一个新的停车场,即便这意味着公司要破费数百万美元。而管理层对此的回应是资金不足,公司财务不能拿出那么多钱。

  在这个公司中,没有一个人留心过是否有其他办法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例如,在家里远程办公、错开上班时间、职位分享、鼓励搭车、开通公司班车、鼓励远距离泊车,等等。事实上,这一困难本来很容易解决,只要创造性地搜寻机会,从不同角度来考察问题所在。

  对于你所遇到的每一种需求,都要尽力找出三种可能的方案,并判断谁将从结局中获益。要多问“如果……,那怎么办?”,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的方法。

小心:别光会抱怨

有许多员工,他们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上司、甚至于自己的顾客,但却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目前的处境在相当程度上是咎由自取。他们的眼光只注意到那些消极的东西,并因而觉得命运总是对自己不公。如果有什么事出了岔子,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责怪上司或公司的其他成员,抱怨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资源或者没有预先警告变化的发生。这种人就像是只有发个指令,掀动按钮,才会动一动的“电脑”员工,没有人会欣赏,更没有老板愿意接受。

  大多数公司中都充斥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永远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一味地等待着上司哪一天能变得开明一些,总是期望从公司和周围的同事中获得更多,而自己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933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