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龚一
领域: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上海 浦东
签名: 让培训快乐起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4
  • 博客访问:171627

专家文章

职业化思考 2011-05-16

标签:

什么是“职业化”?

    日本趋势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著作《专业主义》中的观点,认为职业化就是指员工职业素质符合现代企业组织目标和组织规范的持续要求。职业化包括职业化的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态度、职业化的道德。
 
    “职业化”这三个字首先是个形容词,我们说一个人很“职业”就是指这个人看上去具备职业素质和职业形象。行为科学揭示:任何职业都会在自然人身上留下痕迹。职业化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职业化”也是个动词,是一个从业余走向专业的变化过程,是一个成长历程。“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工作场即“修行道场”,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言行。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简言之就是“训练有素”、“又红又专”、“德才兼备”。指员工也好,经理人也好,能够在面对事情来临之前,能够采取正确的意识、心态、道德和行为、技能来应对所发生的事情
 
    职业化“差不多”行吗?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到韩国考察,在一家面粉加工厂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数字:这家工厂每天加工小麦1500吨,只需要66个工人。而在国内,同样规模的面粉厂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刘永行自己的日处理能力250吨的工厂,其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却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
 
    后来,刘永行通过深入了解到,这家企业曾经在内蒙古投资办过厂,当时的日处理能力是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而且当时的设备比现在的韩国工厂的设备要先进。同样的投资人,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比如说某个人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他一些事情。而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
 
    为什么生产效率会有10倍之差?刘永行由此还想到,这不是简单的相加的问题,不是说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一个中国人的12倍,10个韩国人的效率就是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而应该是乘积关系,10个韩国人的工作效率,就等于12的10次方倍。要知道,当中国的解放牌汽车正在第三世界奔跑的时候,小小的韩国还没有自己象样的工业呢。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着,在这辆时代的高铁上,中国人不敢为此感到沾沾自喜,反而从未有过地紧张和不安。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准备好,我们的职业化发展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冷竣的事实告诉我们,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把企业推向了发展的前沿,并不是我们的产品完美无暇,并不是我们的生产工艺无懈可击,并不是我们的服务超越预期,并不是我们拥有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人现在还没有心思向北欧人学习浪漫和休闲,中国工人还没有时间去追求所谓的“幸福指数”,中国工人还没有资本向别人卖技术而不只是做别人的加工厂,中国工人还在加班加点地虚心实践着6S,6西格玛……
 
    职业化就是“西装领带”吗?
 
    如果说穿西服打领带就是职业化的话,似乎太肤浅了。职业形象是指干什么就要有干什么的样子。办公室的西装也好,车间工作装也好,厨房的围裙也好,医院的大褂也好,都是为工作服务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场合应该具备不同的职业形象。
 
    有三家公司:
    公司A: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戴胸卡;每年有组织地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四项合理化建议。
    公司B:九点钟上班,不打考勤。每人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公司C:想什么时侯来就什么时侯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在许多培训中我都会问学员两个问题:
    如果让您选择跳槽,您会去哪一家?
    如果让您创业,您希望自己的企业是哪一个?
    大多数学员跳槽要去C,可创业要把企业变成A。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这三家公司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公司A: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股票市值2883亿美元。
    公司C:G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乐,也是唯一能从微软帝国挖走人才的公司。
 
    虽然这三家企业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但放在这个地方进行比较并不偶然。公司A,是典型的表面化管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员工对制度的解读是只要按时上下班,只要穿着制服,只要提够建议,就旱涝保收了。后因人浮于事,无果而终。
 
    光统一形象并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统一的服装掩盖不了管理的漏洞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心理学揭示:人越表现什么越秀什么就证明他缺什么。茫茫写字楼中,穿西服的不一定都是白领,还有保险经纪或是房地产中介。
 
    公司B和C都是IT行业,需要创新的空间和环境,公司只考核研究成果和考核项目绩效,考核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所以纪律和穿着反而是越自由越好,这符合他们的行业特点。这样的企业文化,难道就不职业化了吗?
 
    所以,职业化不一定是员工非要穿什么,而是做事就要就有做事的样子,做事就要做到位,做事就要落实到结果。可话说回来,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需要有统一的服务形象,当一纸令下之后,员工还是我行我素,那企业就要反思员工执行力的问题了。
 
    俗话说相由心生。形象不是穿出来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是内在态度的外在表现。这种形象甚至会影响到工厂的卫生、机器的整洁、产品的质量。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海军的军事实力要远远优于日本海军,以致当时包括美国等列强在内的许多国家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挑衅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日本的军事间谍却发现,在大清海军先进的战船炮口上,却杂乱地晾晒着士兵的衣物甚至内裤,多数士兵沉溺于鸦片馆烟柳巷,正是这一“职业形象”,暴露了清军的涣散。所以才有了日本的出兵中国黄海。中日一战,清军一败涂地,惊醒了天朝大国的睡梦。
 
    在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有一句台词:“如果当兵没有兵样,当官没有官样,那一个国家必败无疑!”工作服是对工作责任的服从和承担,工作服是信任与承诺,工作服就是战袍。
 
    职业化就是“标准化”吗?
 
    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一百多年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能够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统一人的行为,能够用标准的流程和工艺控制产品的生产。可是,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按照一致的行为工作就是职业化了吗?
 
    心理学揭示: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才能创造;当心理没有负担时,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人做事一定是先用心,后用脑;心指挥脑袋。让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其实等于雇用一个人的双手,而没有雇用他的大脑。这是最亏本的生意,因为人的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机器不走样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人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有到酒店吃饭的经历,当我们听到服务人员机械地说出欢迎光临的时候,您会觉得她职业化吗?当我们看到交警对您标准地敬礼的时候,您会觉得他职业化吗?当我们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检查身体后,医生面对一堆数据给您开出了一堆药品的时候,您觉得他职业化吗?当保险业务员露出八颗牙齿和您“交朋友”的时候,您会觉得他职业化吗?
 
    毛主席说,人最怕的是“认真”二字,“用心”是无法复制的,态度更没有办法标准化。职业化并不是机械地去做事情,而是用心地把事情做到位。标准化,可以生产出产品,用心,可以生产出精品。
 
    职业化就是“态度好”?
 
    您有没有听到过?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领导却总是不满意?”
    “为什么我辛苦了那么多年,公司对我的评价却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为什么我每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却看不到工作成绩,看不到自己的成长,没有成就感?”
    “我已经按要求做了……”
    “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现在的员工是真忙呀,可一问起来,忙什么呢?都说瞎忙呀!忙不是目的,忙完了要有结果。
 
    领导让小王去买书,小王先到了A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小王又去了B书店,营业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王有去了C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进过这本书。快到中午了,小王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王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王,欲言又止……
 
    这是出现在畅销书《请给我结果》中的案例,此书的的作者姜汝祥老师指出,好态度≠好结果,没错误发生≠好结果,完成任务≠结果。任务是一个执行假象,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当你以为你自己是在执行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因为你没有结果!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只有结果才是检验执行力的标准。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越来越不适应了,只有忠诚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员工,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那些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领导自己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想要寻找的人。每一家企业都对员工有一种最强烈的期望,那就是: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要运用你的判断和努力,为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去主动做需要做的事。
    上班是是任务,把工作做到位才是结果;
    写策划是任务,落实到执行才是结果;
    推销是任务,把产品卖出去才是结果;
    开会是任务,讨论出结论才是结果;
    服务是任务,客户满意才是结果;
    培训是任务,实践才是结果;
    考试是任务,通过才是结果;
    睡觉是任务,睡着才是结果……
 
    为什么职业球员有天文数字的身价?为什么职业歌手唱首歌比我们工资还高?为什么电影明星越大牌越赚钱?为什么专家门诊排队都挂不到号?为什么打官司一定要请最好的律师?因为他们头上都有“职业”的头衔。因为他们是成功的代表,因为他们是票房的保证,因为他们值得信赖。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好的结果。
 
 
 

推荐
让培训快乐起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类别:企业形象 |   浏览数(342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