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成达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46
  • 博客访问:1766781

专家文章

袁成达教授: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 2011-10-30

标签: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

 

        袁成达教授2004年5月10日发表于《西部决策参考》

  ■东资西进事实上把东西部优势充分连接起来,东资在资本增值的过程中,自然对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作出贡献。

  ■东资西进要对西部各省区及其产业做具体分析,使“西进”真正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中,从而使资本真正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资本。

  东资西进的目的是创造财富。创造财富依靠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生产要素,而生产要素的财富创造过程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中实现的。舍此也就谈不上现代的、现实的财富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化是财富创造的三大社会进程之一。

  工业化,是现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标志,是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根本动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差距表现为,我国刚进入工业化初期,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我国西部的工业化整体水平又远远低于东部工业化的整体水平。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工业化借鉴国外和东部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后工业化为工业化带来的高效发展的技术保证创造了大好机遇,为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进优于先行的新型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资西进,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快速提升工业化的档次和水平,实际上也就是为东资的资本扩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西部新型工业化东资西进的投资取向判断

  西部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现状总体是落后的、“畸型”的,需要进行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调整,有重点的而不是全面铺开的发展。经济学界对新型工业化,即现代工业化的讨论,涉及到信息、生态、市场、企业、效益,知识、人文等若干方面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些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内容去考察、认识西部能转化成后发优势的潜在优势和现实优势,从而形成东资西进的投资取向判断。

  信息化工业化,指以信息化贯穿于整个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工业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最主要特征和内容。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所有工业部门的面貌,提升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使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工业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的运行体制和经营方式,已经对各种产业部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创新等产生了巨大价值;已经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规模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和工业化实际上已经融为一体。离开信息化谈西部工业化,不仅是落后的,而且是不现实的。

  绿色工业化,指以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污染为基础的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生态问题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也就成为新型工业化必须改造和淘汰的产业。就生态环境而言,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西部,无论在保持空气清洁、防止噪音污染和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方面,还是在保护水域等自然生态环境和遏制荒漠化、恢复植被方面,都存在着范围较大的目标市场,国家对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在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因而有着环保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企业化工业化,指工业化资金以企业积累为基础、以筹集民间资本为中心,工业化进程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在新型工业化中,国有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垄断部门,民间资本发挥作用主要在竞争性领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垄断领域的产业除个别特殊部门外,也要以企业为主体经营。对于尚未改变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工业化现状的西部地区,把企业工业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和特征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实现企业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就会产生许多有利于东资西进实现资本扩张的机遇。

  效益化工业化,就是以提升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提升效益,既是工业化的运行基础和目标,也是工业化的结果和贡献。效益化工业化摒弃过去低效益、粗放型、注重外延性的工业化路子,以注重内涵、提升效益为中心,要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成本,在技术创新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使技术创新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要求注重高新技术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管理创新,把工业化建立在企业的高效管理和政府、社区、行业、社会的高效管理上;要求贯彻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原则,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打破各种“小而全”和“大而全”的封闭生产体系,通过生产要素按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原则合理组合、有序的流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业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这些要求,正是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运行状态比较缺乏的,也正是资源优势难以变成优势资源、优势资源效益低、资源破坏严重的主要病根。而这些要求,又恰恰是东部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具备的对西部的比较优势。东资西进,把东西部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东资在资本增值的过程中就会对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做出贡献。

  知识化工业化,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并贯穿于整个工业化过程的工业化。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达到一定程度就跨人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化进程以不断地、而且日益快速地增加技术含量而进入技术密集型阶段,从而使知识经济构成工业化新基础。知识化工业化要求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力,以良好的国民教育为基础。我国的知识经济,方“初露端倪”,西部差距自然较大。但是,并不等于在研究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时,可以不讲知识经济。

  新型工业化还会有另外的表述和模式,我们认为这5种是与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后发优势联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模式,也是当前东资西迸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西部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创造财富的主要模式。

  西部传统产业东资西进的比较优势分析

  西部工业化水平低、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几乎是经济学界、企业界和东西部各方面关心西部大开发的人士的共识。客观上存在的状态也确实如此,2002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有关西部的产业结构、西部的工业化、西部的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章,都提出了大量的实证、数据,指向这个判断。2003年和今年初出版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软科学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和发表的有关论文,也是这样的判断。

  然而,今年3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公布的“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却使我们耳目一新。在“地区综合竞争力评估结果”中,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10个省市区,西藏名列第10位,前面依次是东部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全国综合竞争力增长最快的10个省市区,西藏名列第6位,青海名列第10位。在“一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全国一产竞争力最强的10个省区,西藏为第一,内蒙古为第五,新疆为第九。一产竞争力增长最快的10个省市区,四川为第三,西藏为第四、青海为第五、贵州为第七、内蒙古为第八、宁夏为第十。在“二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二产竞争力最强的10个省市区全部为东部所列,但青海进入了二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的第7位,内蒙古进入第10位。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关注的焦点。在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普遍趋弱时,西藏排名第一格外醒目;而竞争力增长最快的10省市区中,西部占了6个,比例为60%,更是令人兴奋。工业产业是各省市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前6名排序与综合竞争力排序完全相同表明,东部的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特大型城市和浙江、江苏、广东,在工业化水平上确实已遥遥领先西部。在东部发达省份中,浙江不仅二产竞争力排序为第四,而且二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序为第三,远远高于未入围的长三角经济区龙头上海,充分表明民间资本、非公经济在工业化中的重大作用。在“三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西藏进入三产竞争力最强排名的第9位,进入三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的第5位,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三产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把西藏推进了综合竞争力的十强之列,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提高综合竞争力要从区域经济的实际出发。西部地广人稀、交通条件差异大、工业基础大不同,处理一产、二产、三产的比重要从实际出发,只唯实、不唯上、更不唯书。浙江在此项评估中,竞争力最强排名和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均为第4位,反映浙江的第三产业竞争力是随着第二产业提升而提高的,这是浙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东资西进,到西部什么地方,选择什么产业投资,投资多大的规模等等,“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落后,是西部地区总体上的落后,并不是西部各省区的一、二、三产都落后;一、二、三产、中,也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落后。东资西进要对西部各省区市及其产业做具体分析,使“西进”真正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中,从而使资本真正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资本。因此,东资西进应主要抓住“转移”、“特色”、“延伸”和“改造”这四个方面。

  转移,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工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第二产业、即工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最通俗的市场化认识,就是成本和产品质量。廉价劳动力、廉价企业用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工业化中一个地区最终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由之路。西部有发展的需要,东部有转移的需要,转移的结果自对双方都有利。

  浙江纳爱斯集团最初是以委托加工的形式西进,不到两年时间,与西部7个省的10个企业合作,都实现了双赢。但是,对纳爱斯这个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型生产企业,总部所在的浙江丽水,既无生产所需原料等各种资源优势,又受工业基础、交通区位条件的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日渐显露。于是,纳爱斯在2001年1月选择了西部的新津县

  2004年5月第1期直接投资建厂。新津是成都市的一个郊县,拥有丰富的洗涤剂制品的生产原料芒硝,已探明元明粉远景储量10亿吨,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纳爱斯的2.5亿元投资,一方面建设了一个年产20万吨的生产基地,每吨产品成本降低300-500元,另一方面直接增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芒硝产量增长近1/5,既为新津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

  特色,指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就一个区域而言,在具有市场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的前提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产品、产业,就是有比较优势、能产生比较效益的资源、产品、产业。这既是当地发展经济应当抓住的项目,也是东西进应当选择的项目。由于西部地区十分辽阔,各省、区、市及其所辖各地,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的差异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丰厚,较易形成特色禀赋。西部有位居全国的百余种矿产资源,西部有100多个属于举世无双的世界级垄断性旅游精品、绝品资源,这些都已耳熟能详,关键在于投资者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

  从创意开发的角度看,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宁夏开发经营的“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就是一个有启迪意义的案例。张贤亮的创意是“出卖荒凉”,由于切合影视市场的需要,“基地建成后已拍摄了《红高梁》等五六十部中外闻名的影片。现在,这里不仅拍片繁忙,而且也成了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延伸和改造。延伸,就是优势产业的产业链的延伸,点动成线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线动成面形成产业集群。改造,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也要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意为引导,使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发展过程成为提高技术含量、创新含量、丰富企业内涵的过程,成为资本扩张、增值的过程。有市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必然是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是投资的重点,也是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高效化的主体原动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制造业。原因在于,制造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产业,又是工业化的基础产业,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也不能改变其主体、基础的地位。从目前东部企业的条件看,可采用两种方式。(1)用传统技术生产传统产品,并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同时,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提高高新技术在企业技术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过渡。(2)引入高新技术融合传统技术,形成复合型技术;用高技术设备取代传统设备,更新工艺,更新工序等等。

  西部新兴产业东资西进的资源配置认识

  新兴产业是现代化工业化产生的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是以当代前沿科学技术为基础、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技术,具有高水平、高更新度、高风险、高效益的特征。目前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航空航天及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技术产业有的由高技术自身孵化形成。如电子信息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等等。有的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形成,如生物制造产业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业等等。新兴产业包括在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下新发展起来的产业,如旅游业、中介业、体育业、文化业等等。

  不论从何种角度看,新兴产业都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形成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在西部,因为工业化、市场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更显得十分旺盛、急迫,成长性也极强。主要原因,一是资源丰厚,如旅游资源,药材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独特地理地质资源及独特气候资源,独特人文资源。二是产业短缺,如中介业。东资西进,新兴产业应当是重要的投资取向。

  浙江的华立集团1996年西进时,采取的是低成本扩张的投资路径,很快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丰厚的比较利益。但是,作为传统制造业,华立的主产品电能表的市场容量有限,难以实现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一而电能表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又带来现实的困境:于是,自2000年起华立集团的投资取向转入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产业。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华立集团对西部资源状况展开了大规模调查,从1200多个项目和产品中选择了青蒿素。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在于青蒿素类药物是世界公认的治疗疟疾的速效、高效药物,具有无抗药性、副作用小等显著特点。而提炼青蒿素的药材青蒿,对自然条件的选择性强,全世界只有重庆市酉阳地区生长的青蒿具有提炼青蒿素的工业价值,因而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加之青蒿素成品制剂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水平的抗疟疾药物,因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于是华立集团重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以高科技生物制药为集团龙头产业,由此展开对上游资源到工业提炼、制药加工、新药开发的大规模投资。

  2000年5月,华立控股出资425万元与当地政府共同组建重庆华阳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辟了40万亩青蒿种植基地。2000年12月,华立投资3000万元,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重庆华立西农青蒿素研究所,致力于青蒿的人工育种与规范种植。这样,就把上游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2001年2月,华立控股投资1000万元,收购重庆武陵山制药厂。2002年9月,投资I.3亿元,收购国内青蒿素药物生产的主要企业、上市公司昆明制药的29%/0股权,成为第~大股东。与此同时又在全国各地投资,购并了一系列相关企业。这样,又实现了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到2002年底,华立从资源到药品营销已形成一个生物制药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华立集团实现10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以青蒿素为原料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制造商目标,应当是能达到的。华立的投资取向、资本运作,值得东资西进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借鉴。

  生物制药,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据专家分析,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无机合成材料技术,将构成产业高级化趋势的先导。

  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很快,有些领域亦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产业中,中药又是我国最具技术优势的产业。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西部植物资源之丰富无与伦比。四川的植物类型多样,兼备南北成分和古老、稀有品种,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1/3;药用资源的种类和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又有加工药材的悠久历史。贵州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3700余种是已知的药材资源,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之称的云南更胜一筹,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约1.7万种的高等植物占全国的62.9%,已探明的4758种植物类药材列全国首位。而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独特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医药领域的奇葩——藏药。陕西的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西部其他省区均有自然条件孕育的众多独特药材品种。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应当是主导产业规模形成快,投资增长性强的新兴产业。

  西部发展新兴产业的视野当然不能局限于生物制药产业和旅游业。

  青海争搭奥运顺风车发展体育产业就有很强的启示性。青海发展体育产业的主打项目是建设大规模的高原训练基地。距离西宁市22公里,交通、补给便利的多巴地区,海拔2366米,已建有亚洲海拔最高的抗缺氧、抗疲劳高原训练中心,著名的马家军就曾九次在此基地训练,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奥运会重要备战基地。青海准备在多巴基地投资兴建大批场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已通过对这些投资项目的评估,项目的设计开始在网上招标。对青海,多了一个发展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对东资西进企业,又多了一个投资新兴产业的机会。这个事例,当属于依托优势发展新兴服务产业的范围。

  从“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之“特大型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上,我们看到,在15个特大型中心城市中,成都排序为12位,西安为14位,重庆为15位。西部远远落后显而易见。但是,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点、博士点和科研技术开发机构大规模聚集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基础教育普及率也远远高于西部其他城市。人才相对聚集,而且有相当一批科研项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西部大开发中,这三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居于龙头位置,较其他同类城市又拥有区位优势和各种非自然资源优势。正因为此,美国惠普公司斥巨资在西安建立电子商务技术中心,美国IBM在西安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大型软件开发平台,并以资助形式与成都、重庆、西安三地多所重点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瑞典摩托罗拉公司投资1000多万美元与西安合作生产大功率晶闸管,等等。

  被称为“彭西部”的华夏论衡(北京)西部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西部大开发年度报告课题组组长彭真怀博士,在其权威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年度报告》中分析,东部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西部的各省市区普遍拥有降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其各地区或者具有多种特色优势资源,或者具有较好的国民教育基础,在资本和技术的作用下,完全可以形成发展新兴产业、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条件,从而构成后发优势。因此,东资西进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资本扩张,完全是可以预期的结果。

推荐
吃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1290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