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明辉
领域: 人力资源 
地点: 浙江 杭州
签名: 绩效管理专家,杭州考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02
  • 博客访问:1001466

专家文章

职场绰号的秘密001 2012-05-23

标签:

  揭开职场绰号的秘密

  灰灰

  前言

  我们看电影,时常有一个场景:A带着山珍,B带着海货,C带着猎物,一群人互相交换,各取所需,然后散场。这个场景就是赶集,这个地方叫集市。

  我们每天去单位上班,也跟赶集差不多。只是时间不是每月1次,而是一周5天或6天。我们也不是与同事直接交换,而是与公司交换:我们贡献不同的东西,比如销售订单、研发专利、生产产品、采购材料、日常事务处理,公司给我们一样的东西--薪酬、待遇。

  每一个单位就是一个职场。就象赶集会碰到很多不同的人,职场中我们也会碰到各种各种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领导、下属、同事,也可能是客户、供应商。我们经常需要和他们打交道。有些人让我们喜欢,有些人让我们讨厌。

  更多的人没啥特别感觉,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就象我们的邻居,虽然是楼上楼下,也从来不串门,在电梯间见面,最多也就点个头。

  那些让我们喜欢的人,可能会成为朋友,但是很少。反而是那些让我们讨厌的人,常常占据我们的脑海,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成为影响我们去留的地雷、导火索。

  上大学,我学的是工业心理学,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成为心理医生,能够看透人心,服务大众。可是有一次到精神病院的参观,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理想。

  那个医院有三个地方“关押”着三拨人:精神病人、老年痴呆、心理患者。

  老年痴呆,都是一群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流口水的人,让人压抑、想吐;精神病人,透过门口的小窗口,猛然看到一双直勾勾的眼睛,镶嵌在一付冷漠的脸上,吓得我赶紧逃离;心理患者,各种神经官能症,奇形怪状,患了抑郁症的,反复折磨自己,据说1/3最后都是自杀。

  这让我很悲观。于是我不想做心理医生了。我能做什么呢?

  我选择了与正常人去相处,准备将来去做企业管理,于是我报考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读了人力资源专业。在那里,我学会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人员访谈、心理测量、数据统计等,成绩优异。

  我的导师问我想不想读博士。我考虑了几天,告诉他我想读。

  导师问我,你的研究兴趣点在哪里?

  我说我想看透人心。

  导师听了我这个回答,笑着说:我要告诉你,管理学、心理学的博士生,还是以搞研究为主的,是科学。你说的看透人心,需要在实践中去体验。就像你想学游泳,还是跳到海里去游,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情。

  我觉得导师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我没有读博,参加了工作。

  一晃,十年过去了。我从人力资源部的小兵逐步成长为民营500强、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进入高管,其间经历了求职、入职、在职工作、离职、跳槽、空降、折腾、扎根等过程,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体验了挫折、恢复和控制。

  我们吃亏以后,都会和朋友私下聊天,说某某是个小人。象老妖婆、老狐狸、墙头草、长舌妇等等,都会让你对职场要碰到和将要碰到的那些人有更加具体的了解,与人的相处之道,是一门学问,知道如何与之相处的技巧,祝你从职场菜鸟快速变成成熟的职场专业户,百毒不浸。

  灰灰

  引子独特的MBA课

  我叫贾小米,今年28岁。时间过的真快,一晃,我工作也有5年了。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应聘到了一家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第1年是专员,第2年是主管,第3年是主管,第4年还是主管。然后我感觉自己上不去了。在这种国有企业的省级公司,没有关系和靠山,往上走是很难的。

  既然看不到希望,既然自己还年轻,就还需要折腾。于是我开始考虑跳槽。

  正好有个熟人推荐我去一家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经理,年薪比原来高40%,虽然是个家族企业,但好歹也是个集团公司,人员规模超5000,产值过20亿。

  哪知道,这一去,就好比上山下乡,在混乱中度过了动荡的2年。这2年,有太多的不适应,太多的折腾,太多的消耗,终于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困惑,不仅仅是工作本身的,还有很多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有句老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觉得自己还很不够。于是我突然萌发了给自己充充电的念头。

  我报考了理工大学的MBA,学制三年,学费12万。我每个月有4天去理工大学集中上课。

  给我们上课的是商学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是副教授贾大民。贾老师读的是心理学,在企业做过10多年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对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两门课讲的最精彩。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第一学期上的,组织行为学安排在第二学期。

  组织行为学,这门课很有意思。

  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课让我在HR的理论和方法上有了提高,组织行为学则让我对人的管理有了心理学方面的思考。尤其是贾老师在每堂课的最后都会穿插讲解关于职场小人的一个职场绰号,非常形象和通俗,让很多同学都心领神会,颇有共鸣,对公司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有了新的启发。

  这其中最感兴趣的人是我,我把贾老师上课讲的、同学那里听来的、我自己想到的,做了整理加工,于是形成了这本书。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可以说,职场是混出来的。有的人,混的好,有的人,混的不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能解决问题。该面对还是要面对,跌倒了重新爬起来。这就是职场的功课。

  我们都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刚开始,我们都是幼稚的,没有谁教过我们。我们都会经历被折磨的过程。同事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关系,他可以是我们的敌人、冤家,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老师。与人的相处之道,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差异,各种各样。但是那些性格类型的理论有时过于西方化,难以使用。我们不是在搞研究,我们是在职场中工作,生活,观察,体验。用观察总结出来的东西,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也许更有效。这就是职场绰号的意义。

  每个绰号只有两三个字,但却概括的很精辟。仔细归纳出它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点,解读周围的人,就变得很形象。有意识的用第三只眼再去观察总结,就能及时提醒自己,防患于未然。保护自己,反击别人,职场的道路就可以走的更顺利。

  职场绰号是来自日常生活的通俗心理学。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第1章来者不善

  贾老师讲的第1类职场小人,绰号老妖婆。先来听听当时讲的几个故事吧。

  一、下套

  那还是10多年以前,贾大民刚大学毕业,应聘到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做了一名HR助理。

  这个公司也是个小江湖,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从公司成立以来,人力资源部的地位始终处于办公室之下。因为办公室主任通常都是人精,斗不过他们的。当时的办公室主任是一个中年女人,心计和手段很多。人力资源部只有一名副经理,体弱多病,经常请假不在;实际工作只有一名人事主管、一名助理在处理,愈加显得部门的薄弱。

  过了半年,公司老总通过猎头公司引进了一名从深圳来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姓宋。

  宋经理来了才一个月不到,就发生了一件事情。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个上海某报社的老记者要来公司采访,需要人力资源部接待。宋经理安排贾大民具体接待。

  在记者来的前一天,办公室主任找宋经理,说公司对接待是有费用预算和控制的,记者的住宿要他自己承担的,这是公司的惯例,希望他也能这样做,否则怕其他副总或老总会对他有看法。

  宋经理没有多想这其中的陷阱,觉得应该入乡随俗,就跟贾大民说了这个意思。

  贾大民觉得很为难,跟宋经理说:“人家是上海来的记者,来采访公司,但住宿费公司又不出,这怎么跟人家说,要是记者不同意甚至翻脸,怎么处理,场面会很尴尬的”。

  宋经理可能也是初来乍到,也不想得罪办公室主任,也大意了,就说:“到宾馆前台的时候,你先不要主动去付费,让他自己付了吧;要是他不肯付,你就跟他说,我们公司惯例是不承担住宿费用的。”

  贾大民还是不放心,又问:“要是他不肯付呢?”

  宋经理犹豫了下,说:“那你再打电话给我。”

  贾大民虽觉不妥,但还是接受了领导的意思,就按这个去办了。

  次日,贾大民跟着司机去萧山机场接机。记者是个60多岁的老同志,看上去就是个知识分子。贾大民很热情的帮他拎包,介绍公司情况,一路上让老记者感到很愉快。

  到了宾馆,贾大民按领导事前交代,磨蹭着不肯先去前台,老记者先到了前台。宾馆前台问,哪位付房费。老记者看着贾大民。

  贾大民一阵脸红,感到难为情,但只能开口说:“嗯,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惯例,吃饭什么的我们来,住宿费由您自己承担的,,,,,,”

  老记者当时脸就拉下了。说:“我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我是来给你们公司做专访的,这种费用一般都是被采访单位出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贾大民看情形不对,也没有商量的余地,马上说:“嗯,那我给领导打个电话请示下,您别着急,不好意思。”老记者一脸不高兴。

  贾大民立马溜到一边,急急忙忙拨通了宋经理的电话,悄声说:“领导,老先生果然不肯付费,他不高兴,你看我怎么办啊?”

  宋经理电话那头一听,也没了主意,等了半天,说:“那你先付了吧。”

  贾大民说:“喔,我知道了。”

  又急忙回到前台,跟老记者说:“领导说过了,我们来付。”

  但是,老记者的脸拉下后就拉不上去了。

  贾大民手忙脚乱的低着头,把房费给付了。回头想继续给老记者拎包,老记者冷冷的说:不用了,我自己拿。就直接进电梯了,剩下贾大民灰溜溜的站在那里。

  第二天,贾大民去见宋经理,说了当时的情景与尴尬。宋经理也觉得这事情处理的不妥。于是给一个副总打了电话询问。

  副总说:没有啊,象这种接待,按惯例由公司出面安排住宿和吃住的,也没多少钱的。

  宋经理和贾大民一听,才知道上了办公室主任的当了。

  结果,老记者写的报道从半个报纸版面缩水到了一个豆腐块,内容也是一般的点到为止。老总因此对宋经理的能力打了点折扣,觉得深圳来的HR也不过如此。

推荐
绩效管理专家,杭州考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类别:职业化 |   浏览数(741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