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诗信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地点: 上海 浦东
签名: 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12
  • 博客访问:823056

专家文章

张诗信:老板之痛1:企业中也有既得利益者 2013-05-23

       在过去三十年间,“既得利益者”这个词汇经常见诸媒体,通常是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或锐意改革人士对那些极力保护自己已经拥有的独特权利而阻碍变革的人们的代称。

        其实,既得利益者不仅存在于各种形态的社会中,在看似“纯洁”的企业组织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广泛存在,而且是许多企业不能得到进步的根源之一,也是许多企业经营者长期“头痛”的问题之一。

        先来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近期发生的。我的一家自动化电气行业的客户(工业自动化电气集约制造商)正在实施一种名曰“垂直整合”的战略,这个战略可以为大量参与合作的中小自动化电气生产工厂带来巨大的利益——只要它们放弃自己的缺乏竞争优势的工厂,转而与我的这家客户合作,它们便可以同时获得巨大的质量、成本、效率和服务优势。因此之故,凡是接触到这一战略的中小自动化电气工厂的老板,几乎无不为之心动。但是,当那些为之而心动的老板们意欲合作时,却多半会遭到来自他自己的阵营里的人员的极力阻挠,因为这些中小企业一旦放弃自己的电气工厂,它原先的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人员就会面临利益损失、转岗或被辞退。

        另一个例子是,十年前我在某著名家电公司担任市场总监时,我手下有一位负责广告品采购的经理,他看上去工作十分卖力:每天都在努力为公司寻找新的供应商,与供应商进讨价还价,极力保护/争取公司利益,为此我没少表扬和奖励他。然而后来,那位采购经理因为吃供应商的回扣而被公司处理了。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只有引入更多的供应商参与竞争,采购人员才会得到更多的“油水”;如果公司只与一两家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采购人员的价值就会大为降低——这便我的那位原手下一直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供应商的原因。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便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在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

       企业中究竟哪些人会是既得利益者呢?我的观点是:那些只愿意采取个人化和经验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拒绝采取组织化和制度化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多半是既得利益者,因为组织化和制度化以后,组织对他们个人的依赖度会相应降低;那些不愿意采取战略性的合作或服务外包方式,而极力主张广泛引入竞争的人(如上述案例中的人们)或主张“肥水不流外人田”者,多半是既得利益者,因为一旦采取战略性合作或服务外包,他们的个人利益将会受到损害;那些不敢招聘和使用能人,对能人极力压制或挑剔的“武大郎”们,多半是既得利益者,因为在他们看来能人将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企业中的既得利益者是企业发展中的“敌人”,是企业老板的“敌人”,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是企业/老板信得过的人,甚至是“红人”。
如何对付、防范或减少企业中的既得利益者呢?我以为只有两种“常规”办法:一是不遗余力地推行组织化和制度化管理,二是持续努力采取民主化的管理。只有同时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出长足的努力,才可能降低既得利益者给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当然也包括大量的隐性损失。
 
         本文是“老板之痛”系列文章的首篇,下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老板之痛2:老板说得太多的三种后果》,敬请关注。

推荐
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
类别:总裁解读 |   浏览数(293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