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陈宏林
领域: 市场营销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
  • 博客访问:100050

专家文章

观察:哪块“土壤”更养广告人? 2007-12-26

标签:

    前几天由于公司业务发展,人手不够用,于是到罗湖人才大市场做现场招聘。在人才市场待了半天,明白了两个道理。

    其一,终于知道深圳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成国内特大性城市,是因为深圳的人才太多了。国内的大量人才都流向了深圳,深圳在发展不快那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现在很多企业在公司内部设立广告职位,与广告公司争抢优秀人才。如广告策划、文案、设计、媒介等职位……

    看到这里我不仅心头一动,也明白了为什么广告行业内人才流动性这么大,好作品越来越少,因为大量有实力没野心的广告从业人士,都跑到企业里被“圈养”起来,以至于束之高阁,没有了创作好作品的激情。

    从人才市场回来,我思考了很多。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操作是大的发展趋势。广告公司的出现是市场化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因为专业化的操作能为企业做出正确传播战略,节约更多成本,避免更多的失误;但从现实考虑,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有他们的原因和苦衷,仔细分析一下,有以下几种:  

    (1)       广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诚信度低。广告是个纯服务性行业,随着行业细分和

    产品细化,再加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告主对广告公司的要求日益增高和苛刻。这时广告公司定位模糊的,公司人员素质与合作方不能形成对接,客户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2)       对企业和产品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理解肤浅。现在的广告公司迫于生存压力,都成了全能的“广告手”。以至于甲方企业见了都怕,因为客户需要的的不是“全案手”,而是“专案手”。在客户的眼里,“全案手”对行业和市场的了解会停留在表面,无法为企业做出高质量的方案和作品。这是企业招聘“广告人员”的一个很好的原因。

    (3)       费用付出多,回报少,用自己的人放心。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广告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往往是把费用给了广告公司,而又得不到符合市场的作品,付出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有时甚至是大失所望。同时目前的企业,小老板意识仍然存在,出于“省钱”和“用自己人放心”的考虑,无奈之下,干脆自己招人做了。

    企业有企业的考虑,广告公司有广告公司的想法。出发点不同导致思想和结果都是不同的。随着社会诚信度逐步加强,专业化层次越来越高,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广告公司其实是可以解决的。

    广告公司夹在客户与媒体之间,工作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很多所谓的“广告人”在练的一身功夫后,忍受不了“煎熬”,就跑到甲方企业做“爷”了,这也可以理解。

    但是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只要广告公司专业化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胸怀越来越大,这里出现的矛盾就很好解决了。如果广告公司专业综合素质不提高,企业小老板意识不改变,这样更不利于企业与广告公司的深度合作,最终走向恶性循环,企业在广告传播上不专业,与广告公司有很难发展,高的两败俱伤。

    出于现实,大量的企业在公司内部设立“广告部门”,当然有其合理的地方,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很多有潜质广告人为了“享福”跑到企业去“养老”,从行业的角度上来说是一种倒退,简单分析如下:

    笼子里的“老虎” 不咬人

    广告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广告人员完全是靠出卖大脑生活的。所以,知识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告公司工作,“加班”那是家常便饭,随时准备进入全新的行业,为了服务客户的需要,从广告行业的视角,成为能与企业对话的行业“专家”。所以,企业做的是自身产品所属行业,而从传播的观点说,企业是不专业的。在信息掌控上是没有广告公司全面而有效的。相比之下,企业自己做广告(广告人进企业)就像被关在笼子(企业自己)。

    从部门设置的角度上看,广告创作人员在企业一般会属于市场部,或者单独成立企划部,所以,他们所做的是了解产品,在创意上不能独立,出于现实的考虑他们会向老板和部门经理的思想靠拢,于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就减少很多了。很多时候广告创作者的思维就被固定在执行这的角色上。

   “圈养”的没有“野生”的本领高

    在广告行业里有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好作品”。好作品是压迫出来的,很多广告专家在被问到“如何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答案都选择了“努力工作”。而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广告基本上没有一家广告公司不是加班公司,往往出作品越好的公司加班也越多,创作人员也越累。

    然而,广告人进入了企业,所谓的客户关系变成了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远远没有企业与广告公司之间的单纯。

    作为客户,企业完全可以对广告公司指指点点,就算广告公司意见再大,迫于利益也只能遵照“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设计稿、策划案可以改了再改,知道让自己满意为止。

    而当广告创作人员成为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下属时,其中的情感因素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下属,我们总不可能像逼迫广告公司一样吧。没有关乎生存的压力,企业自己的创作能力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所以,虽然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有设计部,但总是很难产生好的作品。

    惰性和人情是创意的第一杀手

    大凡想进入企业的广告人绝大部分是那种已经丧失创作激情,或者盼望轻松、休闲工作环境的。“年轻的时候现在广告公司强化训练一下,然后在去企业养老”这样的观点在广告人中间非常普遍。

    随着现在竞争的加剧,每一个行业的压力都在增大。然而,企业作为一个制度相对完善的组织,他的灵活性永远也不可能比得上广告公司。在广告公司也许只要你事情做的好,点子多,或者文笔好,你就有用武之地。只要你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加薪、晋级只要老板一句话立刻实现。

    而在企业,做人往往比做事更重要,领导满意比市场满意更重要。凡事都要走流程,凡事都要看资历,平数据,看标准,遇事喜欢追求公正、一碗水端平。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人类共有的惰性就会滋生。以前在广告行业那种没有任何理由只有前进,没有任何懈怠只能激情的观念、习惯就会慢慢被消磨。不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转而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交际高手。

    所以说,只有甲方企业和广告公司在市场竞争下,在观念和综合素质上都得到提高,企业与广告公司在项目对接上沟通到位,企业要摒弃“付钱就是爷”的思想,少点埋怨,多点支持,广告公司多点努力,多点创意,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了,也就不是那么累了,在广告公司也可以找到成就,轻松当“爷”了。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06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