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郑友林
领域: 企业战略  资本运作 
地点: 湖北 武汉
签名: ZY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982
  • 博客访问:11128713

专家文章

房价现状与未来走势(上) 2007-12-12

标签:

房价现状与未来走势

房价是高了还是低了?
关于这个问题,争议颇大,在赞成局部过热的说法的前提下,笔者只是把收集到的一组数据列举出来,让大家判断。
在中国,一套普通住宅大约等于城市居民10至15年的收入,在美国,这一数字大约是3.5年(美国是税前收入,中国是税后收入,中美人均收入差别大约为35倍)。而中国的房屋购买者正在负担着和美国人一样高的房价。在房价处于高位时,一个小幅上升,也意味着开支的猛增。2004年1至3季度,北京普通住宅类商品房售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3%。这个看似不高的百分比换算成具体购房款后的数字却不低:一套面积100平方米、价格为5500元/平方米的住宅,总价款为55万元,一年后总价将上涨2.36万元,相当于一名普通公司职员近半年的收入。针对北京住宅价格一路高涨,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泡沫。
2004年11月,浙江省统计局城调队发布最新调查结果:浙江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城市群房屋销售综合均价已达5125元,房价与市民的收入比突破10︰1。杭州市更是达到11.3倍,特别是,杭州的房价连续12年只涨不跌,最近几年的涨幅达到15%至20%,高档住宅均价已近万元,目前的房价水平已远远高于了市场的平均购买力,普通百姓已经买不起房子了,现行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可承受的范围,有84.6%的市民表示难以承受当地的房价,表示还可以承受的占14.9%,表示完全可以承受的只占0.5%。
2004年11月中旬,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对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危险给予了高度关注。他说,上海房地产10多年来一直持续升温,众多境内外投资者在上海购置了物业,在市区,目前高层住宅房价格较高的每平方米已达4万元。而房地产运作大量靠信贷。一旦出现大崩盘,将会出现大批负资产者,后果将不堪设想。2004年1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9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绝对值仍然较大,达到9777万平方米。 
 
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房地产是在投资和消费两端都依靠高负债率的典型行业,加息将同时打击供给和需求的两端。
要谈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如果你只是跟房地产开发商谈,他们会认为没有任何影响。不过,那不是事实,只是他们希望如此。因为他们已经把“旺盛的需求”和大幅上涨的房价作为永恒不变的前提条件,他们也希望这两点给自己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对于供应方,希望价格永远上升,这种愿望可以理解。可是,一枚硬币有两面。谈房地产市场,绕不开需求这一面,尽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但基本问题还是需要澄清。
在房地产需求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
消费性需求:以自主为目的,兼保值增值要求,属于长期购买行为。
投资性需求:以出租或者转卖为目的,主要追求保值增值,属于中长期购买行为。
投机性需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买房是为了高价转手,主要是搏取价差,属于短期投机行为。
在一个纯粹的投机市场上,加息改变人们的投资预算,也改变了人们对买房投资的赢利预期。这意味着后续接盘者会逐渐减少,必然会导致整个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即使消费需求占主导地位,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会小一些,但是,由于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上升,消费需求仍会降低。
关于购房者的构成,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近年投入房地产市场购买住房的资金,除了来自普通市民外,也有相当部分是投机热钱。譬如,大量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暂时用于购买物业;同时,储蓄利率偏低造成的负利率效应也加速存款和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寻求更高回报。任志强甚至认为“目前国内买房者主要是5%的富裕阶层”。这些都是主观判断。由于数据缺乏,无法辨别投机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比例,我们只能认定目前的需求为混合型。
笔者认为,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会通过需求端表现出来。如果市场是以消费需求为主体,即使加息,房价也不会暴跌。如果市场是以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为主体,一旦加息,在继续加息预期的作用下,房价将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跌。
这次加息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中国近10年来首次上调银行利率,因此,不管对于房地产企业,还是购房者而言,加息对于心理的冲击将大大超过实际影响。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加息无疑是一利空消息,提高利率,借贷成本增加会抑制居民购房的动力,动摇购房者对于房价未来预期的信心,使持币观望者增多,导致有效需求下降,房价下跌。对于市场信心的预期下降,才是加息对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影响。
央行最关注的问题是资产泡沫破灭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大量坏帐,并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代名词。央行最终决定选择加息,就是为了避免遭遇系统性风险。而且,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政策——对策”博弈已经公开化和表面化。央行选择加息就是因为“道义劝说”无效的无奈之举。央行加息之后,地方还会有别的对策。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地方政府将出台各种政策来对冲加息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央行将进一步加息。
 

类别:渠道管理 |   浏览数(407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