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底捞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场一片好景象。不过,前有小肥羊私有化退市的前车之鉴,后有如今呷哺呷哺“老鼠门”的股价大挫,海底捞还是需要戒骄戒躁,对未来的种种风险因素未雨绸缪,这样才能保住火锅业的江湖地位。
有人要问,海底捞为什么要选择现在香港上市?餐饮行业作为老百姓的刚需,是不折不扣的好行业,而火锅则是餐饮业最好的赛道。因为火锅不需要依赖厨师,是最容易达到标准化的,所以扩张的能力比较强的都。应该不差钱,像华为、老干妈、娃哈哈闷声赚大钱才是。毕竟上市有决策权之争和上市成本。上市对公司要求是很严格的,申请主板上市需要规范运营几年后才能筹备实现上市,上市之后更是要保持规范运营。这对很多公司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毕竟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减免的税,不仅不能减免了,有可能都需要补回来。公司上市后是面向公众的,得向社会公开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年都得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大小事务都得公告出来。遇到大事,得通过股东大会表决,不比没上市哪个老板或几个老板的个人公司。试想我们多少有些东西不愿意让人看到,也不愿意决策时让其他人指手划脚。
上市是机遇
企业上市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可以融资;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三是可以完善公司治理。
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海底捞的账面现金已经从2016年的2.9亿元直线下降到2017年的-6020万元,流动负债则由2015年的6040万元涨到2017年的11.56亿元。其招股书明确说,海底捞本次募集资金的15%拟用于还贷。上市获取的资金一大部分用来还贷,也说明了海底捞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资金压力大,这次顺利上市解了燃眉之急。上市公司在IPO时会首次公开发行融资,之后也可以在市场上公开或者非公开进行再融资,还有并购时的配套募集资金,并且因为募集资金的对象范围大了,募资能力也是有增长的。上市公司的融资综合费率是比较低的。
上市是挑战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的资金60%将用于门店扩充,至今年年底,将开设180~220家新店。专家认为,海底捞上市扩大规模是其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知名连锁火锅品牌大幅增开门店,中小型火锅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低,优胜劣汰后的火锅行业也迎来新一轮洗牌。可门店快速扩张往往会导致与利润增速脱节。
从呷哺呷哺财报可以看到,其营收从2013年的18.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的36.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股东应占净利润从1.41亿元增长至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46%,近4年每年都能保持超过3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这些都表明呷哺呷哺的经营业绩优良且稳定。问题就在于:呷哺呷哺自2015年开始快速扩张,门店从552家迅速扩张到了759家,营收虽然继续快速增长,但公司资本开支、原材料、员工成本等重要开支增长更快,净利润增速不免开始放缓。
而更大的天花板也在酝酿着新的困局。
海底捞的同店销售在近两年超过14%的高增速,翻台率增长贡献很大。但是,翻台率是有天花板的,在正餐经营中平均5次已经接近极限,因为每台桌子的使用时长已经被用到了极限。
在海底捞门店加速扩张时,翻台率达到5以后不仅难以提升还会带来经营效率的下降,海底捞整体翻台率由2017年的5降至4.9,其新开门店翻台率降至4.2。
同时,海底捞一二线的门店营收较高,新开的三线的门店营收较低,这让其同店销售增速由2017年的14%,在2018年上半年掉到了仅6.4%。
另一层天花板是新店开设的数量。新店迅速铺开,海底捞在一线城市密度已经趋近饱和,密度太大就会加速各个门店之间自我竞争。二三线城市还能容得下多少海底捞?进入到广大的三线城市市场,竞争局面更加复杂,海底捞不免会遇到不小挑战,很难提高开店密度。因为如果继续开店,门店之间互相竞争的情况就不免出现,单店的店效会下降。
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海底捞的人力成本。
为了维持奖励机制的高效,让员工有动力提供优质服务,海底捞在人工支出上非常舍得投入,高薪酬福利、高奖赏是海底捞形成“服务”这个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但这也意味着要比餐饮同行付出更多的资金——海底捞平均员工成本为6.2万元,呷哺呷哺则为3.9万元。招股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原材料及其他易耗成本占比达40%,第二位的就是员工成本,占比高达29.3%。2015和2016年,海底捞员工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27.3%、26.2%。虽然占收入比仍在30%以下处于餐饮业中游水平,但在火锅行业已经算很高,这大大的侵蚀了店面利润,并且难以将员工成本的上涨通过提高菜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整体来看,如果海底捞的开店数达到天花板,激励机制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没有新增门店,就没有新增店长,自然更替下员工处于相对稳定的结构,升职加薪的机会有限,店员们受到的激励就有限。
失去了充分的激励机制,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也难免打折扣,让顾客宾至如归的服务水平多少也会下降,而“被惯坏了”的海底捞顾客最看重的服务一旦不符合预期,海底捞就会逐渐丧失特色和口碑,泯然众矣。人的问题不止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高速扩张下人才培养能不能跟得上扩张速度,也很有可能掣肘海底捞未来的发展。
无限风光在险峰,机遇和风险共存,勇敢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开创崭新的天地。打磨产品、打磨服务、获取客流量、保证复购率,这些是适合品牌初期打造的节奏。进入资本市场有资本市场的经营方式方法,要识别和管控风险。可以运营资本运作的手段,做好定向增发、兼并、收购、企业重组。在公司治理上,要平衡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利益,处理好他们的利益关系。做好公司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保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