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应春
领域: 人力资源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品质管理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张应春谈管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523
  • 博客访问:150909

专家文章

青岛驻厂咨询详解计件和计时薪酬模式哪种更适合你企业 2017-04-27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采用计时薪酬模式的企业,相对计件式薪酬模式下的员工普遍缺乏积极性,工作效率不高,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导致订单交期延误时有发生;而青岛驻厂咨询专业机构朗欧企管发现采用计件薪酬模式的企业,员工虽然积极性和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大部分员工有“求量不保质”的心态,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退货、客诉频发。

 

计件和计时,究竟哪种薪酬模式更适合我们企业呢?很多管理者在选择上陷入了徘徊的境地。其实,青岛驻厂咨询专业机构朗欧企管认为无论哪种薪酬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关键在于要施以相配套的管理动作,才能“扬长避短”,为企业创造效益。

 

下面跟着青岛驻厂咨询专业机构朗欧企管创始人、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专家张应春老师一起看看计件、计时薪酬模式有哪些优缺点?计件和计时薪酬模式下分别要运用哪些管理工具、管理动作,才能令该模式下的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计时薪酬模式的不足之处:

 

1、效率不高

 

青岛驻厂咨询专业机构朗欧企管经常听到在使用计时薪酬模式的企业想把他的薪酬模式改成计件的,因为企业觉员工很难管,大家上班懒洋洋的,做事没有效率,整个业绩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就想把薪酬模式改成计件的

 

2、人力成本不可控

 

计时不跟工件本身的完成与否挂钩,而是跟上班打卡的时间挂钩的,员工的收入跟他工作的时间挂钩对于做单个产品来讲人力成本变得不可控,同样一条生产线和另外一条生产线做同样的A产品,有些A线可能效率高一点,平摊到这一个产品上的人力成本就会低一点,如果B线效率低一点,平摊到这一个产品上的人力成本就会高一点

 

3、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从团队的角度来讲,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在计时的薪酬体制下,会有很多60分先生,就是我只要做到60分就可以了,做多了,做得再好,一个小时也是这么多工资,只要做得没有那么差,一个小时也是这么多工资

 

计件薪酬模式的不足之处:

 

1、产品单价难确定,单价高低之争容易制造管理者与员工的矛盾

 

青岛驻厂咨询专业机构朗欧企管服务的20多家企业当中有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推行计件制的企业,每当一款产品出来的时候,公司觉得单价高了,员工觉得单价低了,这个时候收入的不均衡可能就会会出现问题随之而来了,单价高低之争每当新产品出来的时候,每当要对产品的单价进行调整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最大的一个博弈

 

2、员工求量不保质;

 

员工的收入跟做了多少工件,完成了多少产品数量是挂钩的背后意味着这个一线的员工和管理者有可能过分的去追求速度,追求产量,而放松了对质量的把控,

这个跟他的收入有关,他就过分的关注产量,所以就会导致求量而不保质的这么一个局面

 

3、员工“挑单”生产(易做的、单价高的挑着做);

 

单价好一点的,工艺简单一点的,大家抢着去做但是相对来讲单价低一点,难度系数高一点的产品就没人去做。很多时候在企业里,一看到第二天有不好做的产品的时候,员工请假,当然这里也许有人会讲把单价定的合理就好了但是事实上十个手指有长短,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不可能百分百的都做到每一个工件每一个工序,每一道工艺的单价就那么公平做不到,就会出现选择性的生产,公司需要什么,业务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不是员工关心的。

 

4、员工的机动性很弱(一些需要跨部门、协同完成的工作,员工疲于应对);

 

员工没有在本岗位做产品,装工件的话,就没有收入比如很多管理工作过程当中的5S需要跨部门协作的时候,这个时候去叫员工做一下5S就会说不要整理,我就要生产产品我是计件的

 

5、员工对企业的恭敬心不足(普遍存在“我做多少事,你给多少钱”的心态)

 

员工会认为做多少事,给多少钱对公司之间没有恭敬心可言。也许这话讲的比较绝对,但是确实是在很多计件薪酬模式的企业里面看到的非常普遍的现象,最后企业变成了去外面找点活,找点订单分给大家做,大家做好了,按照工价来给钱。

 

计时薪酬模式的好处:

 

1、计划性很强,员工基本能按照计划作业

 

安排员工做什么员工会按照你的计划来的。稍微配一些管理手段,从物料的准备,从工艺资料的准备,从投资的准备配合一下,员工就可以按照你的计划做了

 

2、慢工出细活,质量相对稳定

 

员工天天按照时间上班,没有过分的追求数量,慢工出细活,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3、便于管理

 

计件薪酬模式的好处:

 

1、个人效率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效率高未必等于组织效率高,因为企业的效率最终还是要体现在配套上、出货上);

 

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按劳来记报酬,按照件数给他算工资,他的积极性会很高

 

2、人力成本可控。

 

适合采用计时薪酬模式的企业:

 

1、主要是设备型的企业

 

2、对员工个人技能依赖程度不高的企业(如,电子厂流水线式的生产企业);

 

3、产品可批量生产的企业。

 

适合采用计件薪酬模式的企业:

 

1、对员工的个人技能依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

 

2、做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企业。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专家张应春老师认为,无论是计件还是计时薪酬模式,都不能忽略管理的职能,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计件、计时薪酬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针对计时薪酬模式的管理动作:

 

1、计时工资+超产激励,让员工效率的高低与其收入挂钩

 

人力成本不可控,效率不高是计时薪酬的弊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就要计时工资的基础上,一定要加上超产激励一定要有激励的部分,要让员工效率的高低,跟收入挂钩,计时基本工资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有一些激励的措施

 

2、PMC部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管理者对生产异常的快速处理也尤为重要

 

要有明确的计划,管理要非常到位,要靠管理人员天天在现场快速的处理异常

想靠着员工主动的去解决那么多异常吗?未必,讲难听一点,有的员工可能巴不得出点异常,没有活干,工资照样拿

 

3、严控上班时间、加班时间。

 

把控上班时间就是在把控人力成本,单个产品的人力成本

 

针对计件薪酬模式的管理动作:

 

1、科学、合理的制定产品单价;(根据历史经验、效率制定产品单价)

虽然说不能够绝对的做到单价都很合理,但是也应该根据历史的经验,根据历史的效率来制定产品的工价。很多企业在制定产品单价的时候,只是成本一扣,老板一拍板就把这个单价定了,这也太草率了,这里要注意的管理动作就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单价

 

2、从质量上对员工进行考核,把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员工的收入挂钩;

 

求量不保质,是计件薪酬的一个弊端,员工可能为了追求数量而减少对质量的关注,所以在做计件薪酬模式管理的时候,就要考虑从质量的角度去把控,去管控

 

3、严格执行日计划,避免挑单生产。

 

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以派工单的形式将任务下达到个人

 

4、薪酬的日清,并公示

 

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日清并不是每天给员工发放工资,而是将员工的计件工资核算出来,并公开,这也是化解劳资矛盾的有效方式。

更多关于青岛驻厂咨询的内容请关注朗欧企管微信公众号:langouqg

 

推荐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张应春谈管理》
类别:管理模式 |   浏览数(22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