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谭小芳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西城
签名: 谭老师助理:13733187876
官网www.jungle.org.c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896
  • 博客访问:73682600

专家文章

王健林投资文化产业与企业战略转型 2011-07-27

王健林投资文化产业与企业战略转型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在讲座前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或者说新闻:

王健林所执掌的万达地产通过模式创新在商业地产领域坐上了头把交椅。如今万达的商业地产已经进入了城市综合体的第三代模式,即集商业、酒店、写字楼、公寓为一体的发展。在第三代万达广场当中,将以往商业地产吸纳的主要业态(零售业态)的经营面积削减到50%以下,更多地通过文化、休闲、体育等业态拉动消费。王健林表示,“万达院线去年的净利率是17%,已经超过了主业,只是规模还不够大”。王健林还证实了旗下院线公司正在申报上市的消息,并称国家在鼓励其上市。明年,万达要将银幕增至1100块,收入达到35亿元左右,规模挤进行业前五。

与此同时,万达的触角也已伸向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万达投资的“大歌星”连锁娱乐企业已在全国开业30家店,计划到2012年开业65家店。还与国际投资集团美国弗兰克以70:30的比例合资成立了演艺公司,有意打造全球性的文化品牌。新公司即将在武汉、大连、西双版纳三地推出综艺节目,一台节目的年收入可达5亿元左右。在传统媒体领域,万达集团投资了《华夏时报》和《投资家》杂志。

据媒体报道,筹备上市多时的万达商业地产仍没有结果,而万达电影院线将有望先于商业地产板块上市。虽然目前王思聪未在万达担任具体职务。但以其海外留学的背景以及与娱乐圈众多著名艺人、导演交好的优势,负责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板块也是水到渠成。而娱乐产业的企业上市,话题当然是越多越好,比如已经上市的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此时,王公子出声造势,自然是有利无弊。

王健林曾说,“文化产业是没有天花板的,尤其是中国经济面临下一轮结构调整,商业、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都会得到很多发展机会”。许家印则在发布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成立的消息时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只有几个点,但是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是30%,这说明中国的文化产业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表示,这些富豪们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举动,正是目前房地产业碰到了政策的玻璃天花板,不得不转身谋求出路的大时代注脚。

不光是万达、恒大进入文化产业的战略转型案例——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战略,也都熟悉战略这个词。战略是什么?就像明茨伯格说的,战略的定义有上百个,有定位说、计划说,有学习说,但是这些定义都是“瞎子摸象”,摸到尾巴说战略是绳子,摸到大腿就说是柱子。但我想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战略执行上都会有很多共同点,大家对战略的理解可以千差万别,个人认为,战略转型是企业上了台阶后存在的转型,只有志存高远,才会有战略转型。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企业战略转型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任何一个企业战略转型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个,一个公司的资产要从4个亿发展到400亿,最关键的就是管控模式的转变,集团管什么,集团怎么管下属企业,下属企业管什么,如何衡量与跟踪下属企业;第二个,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企业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如何落实,即如何利用管控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战略目标。

从管控模式来说,它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框架,各个企业管控模式的核心点不一样,那么所关注的问题也就不同。管控模式最重要就是在整体协同基础上实现规模交易,在协同的基础上实现战略目标,归结起来就是由三大平台实现管控模式:第一,集团的管控平台;第二,四大事业部业务组织模式;第三,三大支持平衡采购物流信息。管控模式中最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管控模式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战略只有是可衡量的,才是可管理的,所以绩效管理就是为了使战略变得可管理,可衡量。

从商业模式来说,从价值链上来分析整个生意,首先从市场划分开始,竞争对手、关键的成功要素、行业特点、消费者的需求等等。市场划分以后,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全部都做的,哪里是属于他的“战场”,选择“战场”必须要匹配企业的能力,虽然这个市场很有吸引力,但是没有能力怎么办,投入也只是打水漂。最后要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如何提升消费者价值,怎么样告诉消费者这个价值是我们提供的,这就是宣传价值。这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分析思路,这个思路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具体而清晰的市场需求。请看下面的案例:

在热播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里,红彤彤的富士胶片化妆品品牌“ASTALIFT”(中文名“艾诗缇”)作为剧情广告狠狠出了一把风头。剧中女主人公开了家化妆品加盟店,专售该品牌护肤品。于是乎,ASTALIFT广告顺理成章拉开序幕。在演员台词和行动的烘托下,富士想要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一一被和盘托出:原先生产胶片的富士开始卖化妆品了,销售比较火爆,很多地方断货……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了解到,有位郑州化妆品商人看完该剧后,上网发帖求助,咨询怎样才能获得该化妆品的加盟授权。这桩植入广告的创意谈不上精彩,但价值不容小觑——它让以胶片起家的“老企业”力推的“新产品”华丽出场,既吸引消费者目光,也拉开了富士胶片跨界开卖“化妆品”的大幕。

“转型”大师拉姆·查兰曾言:“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是堂必修课。当数码技术令胶卷行业成为历史的时候,胶卷企业们也纷纷被迫进行着市场转型,找寻新的发展方向。昔日的胶卷行业的巨头富士胶片在中国转型卖起了化妆品。富士胶片在日本本部仍以医疗影像为主业,但在中国市场却只卖化妆品。这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项业务,却是富士胶片另辟蹊径的转型成果。那么,富士转型卖化妆品靠的是什么?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是从真实的客户体验出发立足于新的领域。在富士的这场战略转型中,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模式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以往胶片上的化学涂层,可以通过数值来反映物理属性。但是化妆品,就需要人最直观的感官感受。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用上百种样品在自己身上尝试,通过测量皮肤的水分量和蒸发量来检测产品效果。并且还通过邀请消费者免费试用的方法,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身的产品,加快新产品的最终成型这一过程。其次,靠的是基于优势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作为企业跨界的助力。从2006年开始,富士胶片将自己原有的4个研究所,尖端核心技术、有机合成化学、先进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学研究所整合为“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将此跨行业的技术平台作为创新基地。化妆品即是这一平台的产物。在对影像的研究过程中,公司积累了对胶原蛋白的研究成果、抗氧化技术、可以将成分稳定输送到指定部位的独创纳米等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护肤品的开发领域。

最后靠的是准确的定位:强化技术,不淡化背景。“这化妆品什么牌子?”“富士胶片公司生产的。”“富士我懂,不就是生产胶卷的吗,怎么变成化妆品了?”“就是你说的富士,他们也在研究化妆品。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照片放久了就会发黄对吧,但是富士的不会,因为用了抗氧化技术,现在这种技术就用在了化妆品上,在日本很流行”……透过女店主跟顾客之间的这番对话,你就会发现富士在推广其化妆品时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不淡化富士胶片背景;第二,用技术逻辑来解释老业务和新业务之间的关联;最后,将产品诉求落足在“抗氧化”这个点上,突出技术背景。其实,从胶片中寻找到化妆品技术的富士胶片,给其他奔波在转型路上的企业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不抛弃自己的过去,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重新寻找新领域,并尽力为竞争对手树立门槛。

由于“抗氧化”的定位,富士的目标消费群被定义为25岁以上的女士,在日本这一年龄界限是35岁左右。这个差异同样是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即“中国女性大多提前关注这一肌肤问题”。此外,目前艾诗缇的产品价格大致保持在中档略偏上水平。强调“技术背景”和“抗氧化”固然让富士找到了跨界经营的突破口,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女性对化妆品的消费尚处于感性阶段,对品牌的依赖明显超过对效果的诉求。摆在富士集团面前的尴尬在于,如果大力宣传品牌,则绕不开胶片生产商的背景;如果不宣传品牌,又很难打开中国女性消费市场。

从上面的服饰胶片卖化妆品的战略转型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企业从现在到未来,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优秀的企业,看不到几条路,先走过去再说,而优秀的企业都是按计划取得成功的企业。什么是按计划取得成功?一个企业增长50%也许很容易,但是要按计划取得成功,要每年增长30%,资源管理才不会失控。战略转型路径最核心就是变革管理,而变革管理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力求变革的公司从现在到未来,怎样找到自己走向“罗马”的路,这是战略转型的最根本的价值,这也许是富士最关心的问题吧。

中小企业主多是白手起家、自我奋斗的实干家,他们大多经营家族企业,没有受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没有读过MBA,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创办企业全凭胆魄和热情。他们大多不重视品牌营销,也缺乏这方面经验,不会使用专业方法开展品牌营销,这成了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致命弱点。小企业怎样赢得大市场?中小企业该思考哪些事、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制定经营模式,才能在大型企业主宰的的弱肉强食的市场中确保自己的位置,才不会被称霸的大象踩扁,从而可以达成持续性的成长。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致力于帮助大萧条来临之后处于迷茫与艰难中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学会扬长避短,找到解决困难的金钥匙,走上属于自己的商业成功之路。

在价格战不断、人民币升值压力、欧盟反倾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村消费难以启动和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人口成为消费主体等根本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全面战略转型。那么究竟什么是战略转型、企业什么时候该战略转型、战略转型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有效实施战略转型、什么因素将阻碍企业战略转型?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步加快的速度被刨造和侵蚀。许多企业为了在不确定环境下求生存、做大做强和谋求持续成长纷纷走上了战略转型之路。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课程《中小企业战略转型培训》——导入世界级企业的竞争思维和操作方法,建立快速战略反应机制突破惯性思维,创造新的市场,超越竞争对手,获取全新的利润!

推荐
谭老师助理:13733187876 官网www.jungle.org.cn
类别:企业战略 |   浏览数(857)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